一战传奇——克虏伯巨炮

时间:2022-09-01 02:52:54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拉开帷幕的时候,德军从其武器库中拉出的超级巨炮令举世震惊。

1914年8月4日,在身挂军刀、步枪,手执近4米长钢头旗杆矛枪的骑兵引导下,百万德军越过边境,扑向布鲁塞尔,企图兵不血刃地通过比利时进攻法国。但是出乎德军意料,比利时边境重镇列日的堡垒群挡住了侵略者的铁蹄。

列日城位于马斯河左岸,北邻荷兰,南靠阿登森林。从战略的角度讲,列日像一个城堡的吊闸,守卫着从德国进入比利时的大门。12座威力强大的炮台成环形拱卫着列日城。这些炮台是杰出的军事工程师亨利·布里亚尔蒙将军设计,费时25年建成的。炮台犹如地下中世纪城堡,地面上只露出一个三角形的顶部,上面突出一些拱形罩盖,隐藏着所有的炮塔,其他一切设施全在地下,倾斜的隧道沟通了炮塔与弹药库和火力控制室的联系。12座炮台一共装备了400门大炮,其中最大口径是210毫米榴弹炮。炮台的四周都是9米深的壕堑,并备有可以升降的强光探照灯防备夜袭。整个列日堡垒群由热拉尔·勒芒将军统率,有4万名官兵守卫,决心防守到底。当时协约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英、法、沙皇俄国为主的国家联盟)方面寄希望于“固若金汤”的列日炮台阻遏德军,以等待英法援军到来;即便它不能无限期据守,起码也要抵挡几个月以上。

在德国方面,其闪击战略要求它必须在法国军事力量还没有充分动员之前便将其击败,因此必须迅速通过比利时。

8月5日,德军以炮击为前奏开始进攻。但大炮的狂轰滥炸仅仅削去了炮台的一点混凝土而已,接续而来的德军步兵潮涌般的反复冲击,都被炮台上大炮与机枪的联合火力所击退。炮台前德军的尸体堆积到齐腰高,有的地方甚至阻挡了守军机的射击视线。激战至8月10日,德军勉强攻占了一座炮台,但由于伤亡惨重,不得不停止进攻,等待攻城巨炮的到来。

当时世界各国已知,最大口径的火炮是340毫米的英国舰炮和280毫米陆基海岸炮。列日炮台的坚固程度是足以抵御这类口径大炮轰击的。但是,早在1909年,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就已经在绝密情况下试制成功了420毫米口径的巨炮,这种长7米、重98吨的庞然大物可以把一吨重的炮弹射到6公里之外。但是它太笨重了,搬运时必须使用铁路,大炮要分解成两部分,各由一辆火车头拖运,还必须铺设支轨才能运到炮座。

由于发射时将产生巨大的后坐力,需要浇筑几码深的混凝土底座,移动时再炸掉。加之整个炮位安装需要6个小时,很不适应战时需要。于是,克虏伯兵工厂又开始研制可以分成几部分并适宜公路运输的巨炮,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克虏伯工厂已经突击生产出2门公路巨炮和5门铁路巨炮,

8月12日,以军火制造商的妻子贝尔塔·冯·克虏伯的名字命名的“大贝尔塔”攻城巨炮运抵德军前沿。矮胖的炮管,巨瘤般的制退机筒,洞穴一样的炮口直对天空。傍晚,一门巨炮架设完毕,炮口对准蓬蒂斯炮台,炮手们先用塑料蒙护眼睛、耳朵和嘴,然后俯伏在地,在远离炮位300码之处准备发射这门电控巨炮。

晚6时30分,一声巨响,宛如发生了地震一般,第一发炮弹震撼了整个列日城。炮弹的弧形弹道高达1200米,60秒钟后落地爆炸,掀起的尘土、碎片和硝烟,形成一个巨大的圆锥形,高达300米。炮兵观察员从教堂尖顶或气球上进行校正,弹着点不断移近目标。这种巨炮的炮弹内装有定时信管,只有在穿透目标后方爆炸,因此,德军巨炮的轰击使蓬蒂斯炮台内塌毁不堪,天花板崩陷、坑道阻塞,到处是火焰和瓦斯。炮台里的士兵变得“歇斯底里起来,在担心下一发炮弹击中的高度紧张状态中,甚至发疯了”。

炮击持续了24小时,蓬蒂斯炮台被击中45发炮弹,于8月13日被德军占领;然后克虏伯巨炮前移,继续向下一个炮台轰击。至16日,比军司令勒芒将军所据守的最后一座炮台被一发巨炮击中弹药库,整个炮台被摧毁,勒芒将军也震昏被俘。至此,在攻城巨炮的下,德军占领了列日,扫清了进攻法国之路。

战争后期,交战双方沿法国首都巴黎、马恩河一带成对峙状态,为了攻克巴黎,克虏伯工厂又研制了射程可达45公里的远程巨炮。这种巨炮是由埃贝哈特博士设计发明的。炮口直径为210毫米,炮筒却长达35米。炮弹重276磅,它的发射是以430磅火药产生的动力,以每秒1600米的初速把炮弹推向12公里的高空,使炮弹可以在同温层中毫无阻力地向前猛冲,然后借助引力做弧形下坠,击中目标。

由于相当12层楼房高的炮筒要按50度角度向前延伸,设计中只好采用悬臂支架支撑炮筒。同时,还为巨炮配备了可以沿铁轨滚动的有轮缘的车轮,还有可以使巨炮做水平面旋转的转盘。巨炮总重375吨,炮架与炮筒重就有185吨。

1918年3月23日早7时,架设在巴黎远郊圣戈班森林的超远程巨炮第一次轰击巴黎。一声巨响,大地震颤,遥远的巴黎市区内,硝烟起处,楼毁人亡。开始,法国人还弄不清是什么武器造成的爆炸,因为在当时大炮已知射程最远不超过12公里,而德军相距巴黎最近的阵地也在40公里之外,但从现场发现的异常粗糙厚重的金属残骸判断,又不可能是炸弹的碎片。后来,法国人从每隔20分钟的间歇爆炸规律中,猜测出祸首是德军可能拥有的超远程巨炮。

遗憾的是这种超远程巨炮只能作威慑性轰击,即便是它的设计者也无法使它瞄准射击巴黎的某一个特定目标。尽管在炮轰的前两天,潜伏在巴黎的德国特工人员已接到命令,随时报告炮弹爆炸的地点,但根据这些报告所进行的校正,仍无法使它击中任何战略目标。所有炮弹不分清红皂白地落向公园、住宅和医院。尤其是3月29日下午4时30分的炮击,这一天是耶稣受难日,人们正聚集在市中心的圣热尔伟教堂做弥撒,突然一颗盲目飞来的炮弹在祈祷大厅的屋顶爆炸,支撑拱顶天花板的一根大柱被炸断,数以吨计的石块倾塌下来,88人被砸死,其中有法兰克福将军,比利时总领事的女儿以及英美等国的文职人员,还有69位妇女,3个儿童。另有68人受重伤,对于如此惨痛的无辜百姓的伤亡,德军指挥官鲁登道夫将军也深感愧疚,特地下令在4月2日,巴黎举行葬礼的那天下午停止炮击。

为了防止德军巨炮轰击动摇人心,巴黎当局对巨炮的每一次轰击都马上派出工人机动小组。他们赶赴爆炸地点,运走瓦砾,铺筑街道,并尽量按原来的样子修复建筑物,尽可能消除德军轰击所造成的痕迹。同时法军还组织前沿炮兵和突击部队向巨炮阵地进行反击。

巨炮本身也不是无懈可击的。曾有一门巨炮自我爆炸,炸死了5名炮手。其余两门巨炮发射50至70发炮弹后,炮膛来复线堵塞,只得分别把旧炮筒运回国内加大口径,使得前线只能保证有一门可以射击的巨炮,还要不断转移阵地,以防法军袭击。

到1918年7月底,在向巴黎发射了370余发炮弹之后,德军超远程巨炮无可奈何地结束了恐怖轰击,并从此告别了战场。

与战争初期对列日炮台的轰击结果相反,巨炮轰击下的巴黎不但没有陷落,德军反而在马恩河突出地带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不得不承认最后的失败。

上一篇:不怕得罪皇帝的大臣 下一篇:斯大林红中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