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看大学生英语水平衡量标准

时间:2022-09-01 01:06:58

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看大学生英语水平衡量标准

摘 要: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1987年由教育部高教司主持实施的一种大规模的标准化考试,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英语考试,也是各大高校衡量大学毕业生英语水平的标准,还是社会与人才市场对大学毕业生英语水平认定的衡量标准。但是这唯一的衡量标准却明显有局限性,即考查内容不全面。与社会需求脱节,作者提出了一套新的四、六级考试构想——分类设立考试和一套新的大学生英语水平衡量标准构想——多证认定标准。

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 局限性 分类设立考试 多证认定标准

全国大学英语考试是1987年由教育部高教司主持实施的一种大规模的标准化考试,分为四级和六级。四、六级考试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英语考试,也是各大高校衡量大学毕业生英语水平的标准,还是社会与人才市场对所需人才英语水平认定的衡量标准。因为以上诸多原因,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否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至关重要。从1987年的四级考试设立开始至2013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经历了多次改革。这些改革有题型的变化,也有题目难度的变化,更有考试流程和方式的变化。首先,从题型变化来看,1987年设立了考试题型,其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占主导地位。2005年原题型作出了重大调整,阅读所占比例降低,听力所占比例上升。2013年正在进行的改革,翻译所占比例上升。其次,从难度来看,1987年的题型相对较简单。2005年由于听力难度增加,加之出现十五选十的新题型,难度陡然增加。2013年正在进行的改革,由于翻译题目难度的增加,整套试卷的难度再次提高。最后,从考试流程和方式的变化来看,经历了从1987年考试分AB卷,到2010年取消AB卷采用统一试卷,再到2013年的一个考场多套试卷的变化。以上所有改革的内容无疑说明一个问题,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一直在探索怎样的题型和考试方式更能体现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这个出发点既有利于学校更好地衡量学生的英语水平,又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真实英语水平,更有利于社会和人才市场对大学毕业生英语水平的衡量。但是,不断的改革同时说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有其局限性和缺点,即无法体现学生的综合水平,与社会需求脱节。

虽然英语四、六级考试前后经历了26年的时间,也经历了若干次改革,但是到目前为止,作为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衡量标准,它仍然有巨大的局限性和缺点。第一,英语四、六级考试忽略了一个对学生英语能力至关重要的考查内容,即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测试。虽然从2005年开始,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提及了口语考试,但是其范围非常小,仅限于四级成绩在550分以上和六级成绩在520以上的考生。这一分数线的划定,把至少80%以上的成绩低于该分数的考生全部归于能够参加考试的范围之外。所以,这样的英语口语考试有失公平。另外,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首要的作用是能够进行口头的英语交流,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一个人的英语水平的高低。因此,忽略了英语口语考查的英语四、六级考试本身就有局限性。第二,英语四、六级考试考查的内容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人才英语水平的要求。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题型和难度等的设立基本上都是基于普通材料和内容的听和阅读,其中包括历史、故事、社会、天文、地理等内容。但是事实上,在需要使用英语的行业均有其专业英语,而各种专业英语和普通英语相差甚远。因此,这种考试内容和社会所需能力相脱节的矛盾导致了一种社会现象,即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看似英语水平不错,但是当其看到专业英语时却不知所云。该局限性对于目前的英语四、六级考试来说是固有的,很难在现行的小规模的题型和考试模式的改革条件下真正纠正。

与以上局限性相呼应的是现在的各大高校和社会与人才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的衡量标准。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高校和用人单位在衡量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时,只是简单地和英语四、六级成绩挂钩。甚至虽然教育部明确规定高校学生的毕业证不允许和四、六级成绩挂钩,但是为了激励学生更努力地学习英语,很多高校仍然把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毕业的一个硬性条件。因此,在校大学生为了能够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在学校里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但是,毕业生发现,曾经花费了大量时间学习的英语,对大多数人来讲却几乎如同鸡肋。因此,如何让英语四、六级考试真正体现学生的综合水平,如何让英语水平衡量标准更加合理有效,应该是各大高校和教育机构思考的问题。

以下是笔者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和大学生英语水平衡量标准的两点构想。

第一,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构想——分类设立考试。首先,将现有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分为两类考试,分别为“听说能力考试”和“阅读翻译写作能力考试”。考生通过两门考试中的任何一门考试,并取得考试合格证书,学校认定学生通过了四、六级考试。若学生愿意,也可以两门均参加。其次,调整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时间。“听说能力考试”每年四次,每个季度一次。“阅读翻译写作能力考试”每年两次,时间可随现行四、六级考试时间进行。最后,两类考试中均不设客观题目,全部以主观题目出现。比如,“听说能力考试”中的听力部分,学生可以在听完一段录音后写出主要意思,或者自己写出每句话的言外之意。“阅读翻译写作能力考试”中的阅读,以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这样,就杜绝了学生靠“猜”和“蒙”通过考试,而其成绩则是学生真实英语水平的体现。

如此设立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好处在于:首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哪门考试。这是兴趣使然,也是其为自己设立的一个目标。其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选择一门或者两门来考。比如,外贸专业的学生因为毕业后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要求更高,就可以选择“听说能力考试”;一些理科研究类的专业,因为毕业后要进行大量的英文原版资料阅读,就可以选择“阅读翻译写作能力考试”。如果学生有能力,也有需求,就可以同时参加两门考试。再次,人才市场在衡量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时,可以直接根据其取得的合格证判断人才的英语水平、专长和能力。最后,因为学生自己选择,可以集中精力和时间提高一方面的能力。这样比起听、说、读、写、译都要更容易抓些,有助于学生在某一方面达到精通。

第二,大学生英语水平衡量标准构想——多证认定标准。目前我国的英语教育势必逐步从通用大学英语教育走向专业英语教育,因此,在衡量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时采取多种英语证书认定标准较合理。首先,学校可统一要求大学毕业生英语水平达到一定标准,给学生压力,从而可以使其不放弃英语。这和目前以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英语水平的目的是相同的。其次,学校可以罗列出某一标准需要的英语考试合格证书,比如四级标准,学生通过以下考试中的任何一种并取得合格证书,则认定其达到了四级标准: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商务英语中级、文秘英语、中级口译、成人英语三级、酒店英语、旅游英语等。六级标准,若学生通过以下任何一门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则认定其达到了六级标准: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商务英语高级、雅思考试、托福考试、高级口译、成人英语四级及以上、托业考试等。

如此设立多证认可标准的好处在于:首先,符合高校对于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其次,把专业英语包含在认定的范围之内,可以让学生根据日后的发展方向有选择性地选择需要参加的考试,并集中精力和时间进行学习,不会浪费时间和精力重复学习。再次,专业英语能力对于学生来讲远大于普通的通用英语,且这些合格证书在人才市场上的含金量不低于普通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资格证书。最后,人才市场在衡量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时就可以通过其取得的英语资格证书判断该毕业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综上所述,目前衡量大学生英语水平的统一标准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明显显现出了其局限性,而分类设立考试构想和多证认可标准构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这些局限性,从而使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更加合理化和人性化,也使学生英语水平衡量标准更加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周敏.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得与失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金艳.提高考试效度,改进考试后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后效研究[J].外语界,2006.

[3]张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上一篇:成功源于赏识 下一篇:悲伤与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