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二后再现“升”机

时间:2022-09-01 12:52:56

上期报告提出:“区间震荡贯穿两会前后,近年来两会赚钱的难度一向很大,并提出首要的任务是防守,保住1-2月份的利润,成为最重要的任务。”结合市场的运行情况来看,我们对于大盘节奏的判断以及策略的选择,都是相对准确的。其实,2132点以来,基本上就没有像样的调整,累积的获利盘很多,但鉴于2132点涨到3月14日两会结束2476点,用了四十多个交易日,上升速度应该说不是很快,期间经历了反复震荡,对获利盘有一定程度的消化,所以,我们更倾向于以时间换空间的调整方式,认为震荡幅度在5%以内,正常情况下,大盘会在2300点上方完成调整。

本轮行情从技术面角度看本身就有隐忧,除了调整不充分的原因,还有就是关于“启动量”,从周线看的很清楚,这一波行情的“启动量”与2319行情相比2319行情,明显差了一个档次(见下图)。这会导致什么后果呢?答案是,会增加二次探底的风险,而且会影响未来指数的上行空间。成交量是一波行情的基础,底部量能不足,意味着行情的基础不足。在早前的分析中,我们认为此波行情的级别有望超出2319行情,但从行情演绎至今的“启动量”上看,技术上已经出现了“不给力”的隐忧,这种“不给力”一方面需要基本面支持因素的弥补,也就是说,后市受到持续政策利好的支持,走出成交量温和的慢牛行情。另一方面就是直接将行情分解开来,也就是说,本来有1000点的涨幅,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分解为两个五百点,或者一个400点和一个600点,从动量角度,我们需要这样去理解。

对于本周三的大跌,我们首先要从市场内部找原因,调整不充分以及启动量不足,导致基础薄弱,成为市场主要的隐忧,一遇到外部的催化剂,往往会引发大的调整风险。而且获利盘抛出的杀伤力要比套牢盘割肉的杀伤力要大得多,因此,周三从涨到跌高达90点的暴挫,就显得很正常了。这种调整方式的好处是,快速消化获利盘,周三沪市成交高达1707亿,创下近一年以来的天量,这是获利盘集中兑现的结果。但这种暴跌对趋势的影响并不大,牛市中的运行节奏往往是慢涨快跌,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从近期热点情况看,题材股越炒越热,这显然是和管理层的引导相悖,价格修复向价格泡沫方向转移,显示出游资急功近利的心态,主流热点由于缺乏资金参与或者说存量资金不支持,进而导致指数动力越来越弱,上证指数在深成指、深综指、创业板指、中小板指连创反弹新高的背景下,却越走越弱,最终导致调整的出现。但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主流板块没有涨,说明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还是很低,从估值角度看,价值的修复空间依然不小,这为后市行情打下了伏笔。

下跌的催化剂来自于温总理记者会的表态,本周三记者会一结束,大盘就向下狂泻了近90点。媒体对温总理的答记者问有很多解读,在此无需过多分析,我们只想谈谈房地产,因为我们分析过,房地产板块是目前市场的核心板块,与大盘指数有着紧密的联系。总理一句“房价远远没到合理位置”,确实把投资者吓得不轻,按照总理的解释,合理的房价是与居民收入、投入和合理的利润相匹配的房价。应该说总理给出了一个很长远的目标,因为房价上涨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从客观角度看,如果中国经济不出现硬着陆,这个目标至少在10年之内,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房价降当然是普通老百姓高兴的事,但殊不知即使现在的房价降50%,普通老百姓可能照样买不起房。中国如此,国外也如此!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房价根本无法和普通居民收入相匹配。但如果房价要降50%,银行、地方政府财政肯定受不了,甚至会引发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谈到房价,不得不说地价,据有关统计,开发商的平均土地成本30%左右,但该成本因地域差异而有很大不同。目前在二三线城市,开发商的土地成本只占两至三成;而在上海等一线城市,土地成本有时候占到房价的四至五成。所以,高房价并非都是开发商的错,地价飞涨也是主要原因,而卖地收入40%归中央财政,60%归地方政府,也就是说,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也是高房价的受益者。所以,控制房价的同时要先控制地价,这样房地产开发商才有降价的积极性。

这两年的房地产调控应该说是有效的,房价上涨的势头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这是行政手段干预达到的效果,其实这并非房地产行业本身的常态,政策用到极致往往会出现反效果,掌握不好尺度会严重影响经济稳定,毕竟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行业,也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次两会所传达的信息还是值得肯定的,基本上对首套房的贷款表达了鼓励的态度,央行对房地产有保有压,政协担心经济下滑速度过快。可见对房地产的刚性需求是需要鼓励的,也就是说,自住型和改善型需求,都是值得尊重的需求,限购并非常态,行政手段干预的方向是炒房,完全可以在转让期限上多下些功夫,而不是机械地限购。

说到房地产板块,我们依然肯定其投资价值,近两三年,房地产行业经历了超严厉的政策打压,房地产股的下跌完全可以用惨烈来形容,这种下跌已经提前反映了政策的调控力度和可能出现的房价下跌。虽然我们不会奢望调控政策能够放松,但应该不会再紧了。

一些龙头房地产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可以说是年报行情的一大亮点,房地产龙头万科去年的净利润高达96亿元,每股收益0.88元,增长32%,市盈率不足十倍;中航地产每股收益高达1.55元,增长近100%,市盈率仅9倍,并推出了10送10派2的优厚分配方案;华夏幸福每股收益高达3.28元,市盈率仅8倍,分配方案为10送3转2派2;冠城大通每股收益高达1.08元,增长53%,市盈率仅8倍,分配方案为10送5转1派1.3。这样的业绩水平无疑是让人炫目的,在超高压的政策环境中,这些公司依然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一方面说明公司的投资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房地产刚性需求依然强劲。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大盘结束调整的信号,就是房地产板块的止跌回升,没有房地产板块的支持,大盘很难有太大的作为,前期大盘之所以能够连续走强,房地产板块的贡献功不可没,而且这个板块的一些个股具有明显的投资价值,也非常具有市场号召力。

3・14暴跌确实对市场人气产生了很大的杀伤力,这是市场本身的隐忧所导致的,外部因素并不是主因,外部因素只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获利盘的集中释放使得市场成本中枢显著上移,加上本轮行情的三大本质动力还在发挥作用,所以,大盘的上行趋势不会改变。此外,市场脱离2132点仅仅四十多个交易日,投资者并没有放松警惕,2500点关前观望情绪很浓,这种情绪下一般不会见大级别顶部,因此,没有必要对趋势产生过度的担忧,3.14暴跌就当是给忽视风险的投资者上了一堂风险教育课,这有利于行情走的更远。

在我们的经验中,两会期间赚钱是很难的,而两会后赚钱的概率比两会期间要高得多。这种经验同样得到统计的验证,上证指数1995年-2011年十七年中,两会后出现下跌的只有三次,其余14年均出现了上涨,会后上涨的概率高达82%!三次下跌的年份分别为05年、08年和11年,除08年受次贷危机影响跌幅较大之外,05年和11年的下跌幅度只有2.99%和0.82%。而在14年会后上涨的行情中,有9年的涨幅超过10%,有7年的涨幅超过15%,有5年涨幅超过20%,有3年涨幅超过30%。所以,我们得到的“大概率”是,会后行情的上涨概率高达82%,行情涨幅超过10%的概率高达53%。

综合而言,贯穿两会的区间震荡将在下周结束,从周线图上看,2132点七连阳后连收两阴,根据“涨七调三”的经验,下周也是结束调整的时机。同时,我们不要忘了今年是龙年,龙者,春分而登天,下周二就是农历春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按照龙的习性,春分日龙将腾空而起!龙年的股市会怎样?拭目以待!

(作者系深圳芙浪特首席策略师)

上一篇:单边下跌可能性不大 下一篇:强力洗盘,你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