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课堂不发言现状的浅析

时间:2022-09-01 12:49:05

对学生课堂不发言现状的浅析

摘 要:我班学生课堂不发言现状从学生层面入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学生;不发言

一、关键词界定及名称的解读

1.关键词界定

“课堂不发言”,是指上课不爱说话,不会说话和不想说话,也就是上课不主动。

2.名称解读

本文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特点,运用教育调查的方法,深入了解学生“课堂不发言”的形成原因及其指导策略。

二、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研究的背景

上课时,老师们都喜欢积极发言、笑口常开、大胆质疑的学生。不过,这样的学生很少,大多数同学都是“听众”,上课不发言,我想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没有发言的欲望。这些学生上课时心不在焉,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不闻不问。第二,没有发言的话语。当教师提出问题,他们看似认真思考,但是没法表达出来,也就不敢举手发言。第三,没有发言的习惯。这些学生往往不发言,认为发言是好学生的事,与自己无关,就干脆不举手发言。第四,没有发言的勇气。这些学生认为自己见识短浅,表达不流利。久而久之,这些不发言的学生往往就被教师忽视,失去了许多对话和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内向了。

2.研究的意义

国家大力提高全民素质,而位于我们边远山区的学校,我班学生课堂不发言已经是一个严峻的事实。首先,课堂不发言者人数众多。据观察,我班课堂不发言者占本班学生人数的70%以上,比例之重,令人吃惊,而且年级越高不发言者会越多。其次,课堂不发言的学生容易被忽视。那些活跃的学生备受宠爱,交流机会多,知识掌握得也就好,也促使他们更加喜爱发言,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而那些课堂不发言的学生,越是不发言,越是成绩落后,越是成绩落后,也就越是不发言,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久而久之,班级工作都与他们无关,他们就成为班集体的“累赘”。最后,课堂不发言的学生不能健康成长。因为他们不发言,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感,那么他的语言能力就退化,思维能力也下降,不善于与别人交往,个性无法得到张扬,这些将严重限制学生的成长。

3.处理的方法

(1)我班学生课堂发言的情况调查。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从“积极发言”“能够发言”“勉强发言”“从不发言”四个方面把学生进行归类,算出各占比例。特别是要调查学生课堂不发言(“勉强发言”“从不发言”)的学生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为分析形成原因奠定基础。同时,调查学生“积极发言”“能够发言”的学生的人数及其比率,分析原因,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积极发言提供基础。

(2)我班学生课堂不发言的原因调查与分析。从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课堂不发言的原因:①知识的缺少:老师提出的问题难以理解。②能力的缺乏:这些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不强,限制了他们的参与和发言。③信心的缺乏:这些学生缺少信心,不敢参与,不敢发言,生怕被别人取笑。④习惯的缺失:这些不发言者只习惯于听别人说,看别人做,从没想过自己主动去发言。⑤心理的缺失:我班学生28人,单亲家庭有16人,这些学生缺少亲情,性格扭曲孤僻,让人难以琢磨。

(3)制定“课堂不发言”的应对措施并付诸实践。一是做好心理辅导,让单亲家庭的学生感受温暖,要用真心去打动学生,才能达到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倾诉他的心里话。平时多交流多谈心,要及时、有意识地表扬,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成功的快乐,树立信心。二是主体性培养,让学生了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发言的重要意义,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主体。三是层次性提问,老师课堂上要设计各种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都有问题可以回答,满足各种水平的学生的参与需求。四是民主性氛围,用和谐、民主、平等教育等思想,为改变“课堂不发言”营造宽松、和谐、愉快的教育教学氛围。

(4)引导学生积极发言的个案研究。选择几个“从不发言”的学生,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深入分析他们“从不发言”的原因,制定引导措施,并采用行动,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从这一过程深刻了解“课堂不发言”的原因,制定对策。

(5)教学中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爱因斯坦说过:“使学生对老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如果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就会“爱屋及乌”,也会喜欢你这门功课,这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方面。怎样的老师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呢?我想,尊重、相信、热爱学生、性格温和、谈吐幽默、富有爱心、学识渊博、真诚对待学生的老师,一定会是学生喜欢的老师。所以作为教师,就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个人魅力,做一个受学生尊敬、爱戴、喜欢的好老师。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学生课堂不发言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其实课堂不发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复杂的,如何有效地打破课堂不发言还有待我继续探索和研究。但所有的课堂不发言并不都是消极的,帕尔默说:“沉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反思我们所说过的话和听到的信息,而且沉默自身也是一种表达,是从我们自己,从其他人,从这个世界的最深处呈现出来的表达。”所以,课堂不发言也有其积极的一面,积极的不发言对教学的深入开展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我们应努力打破消极的课堂不发言现象,唤醒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发言的意识,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王标.课堂沉默:原因及对策.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08).

2.石秀容.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育科研,2008(S2).

3.姜新生.无问题学生是如何产生的――关于课堂沉默的思考.教书育人,2004(5).

4.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1991(9).

上一篇:探索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方法 下一篇:浅谈中职学校班主任应具备的“三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