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插图资源做好思维训练

时间:2022-09-01 12:32:54

巧借插图资源做好思维训练

语文课本中的插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听、说、读、写的能力。合理有效地利用插图资源,将大大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几乎每篇课文都有一幅或多幅图画,以适应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需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听、说、读、写的能力。合理有效地利用插图资源,将大大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插图资源开发呢?

1 以图导入,为阅读文本铺垫引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研究心理表明,期待水平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阅读的效果。期待是学生产生阅读兴趣的源动力。在未读课文之前,教师可创设各种直观的、具有情感作用的事物导入新课的方式,牢牢地抓住学生的眼球,并使他们有种欲罢不能,想一探究竟的冲动。一幅精彩而又寓意深刻的插图虽然不着一字,却比得上万语千言,插图中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画面对学生富有极大的吸引力,经常看到学生拿到新书之后津津有味地翻看着各种课文插图。因此,在教学中,不妨先引导学生观赏插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期待之情。

如教学《卧薪尝胆》时,教师可先出示插图,让学生进行观察,并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我看到有一个人坐在柴草上。”有的学生说:“我看到有一个人坐在柴草上,面前的桌子上摆着饭菜,桌子上面吊着一个小包。”此时教师顺势引出吊着的是一个苦胆……学生质疑:为什么他在饭桌前要吊一只苦胆?为什么坐在柴草上?……发现和质疑,让学生和文本还未见面却已有亲近感。当学生开始阅读这个故事,他们非常兴奋,因为自己想到的问题就在故事里,自己多有先见之明啊!

2 凭图想象,为阅读文本推波助澜

想象就是根据事物的某些特征,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无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如果没有想象,就没有飞机的上天;如果没有想象,就没有那一篇篇让孩子们爱不释手的童话故事;如果没有想象,就没有那一首首千古名诗的流传……爱想象是小学生的特点,想象是阅读的助推器,精美的插图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可以自由联想。而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课文中的插图绝大部分直接表现课文的重点内容。插图的艺术空间, 给读者留下思维的舞台,教师大可以把课文插图当做一个很好的载体,让学生对“静止”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变“静”为“动”,巧设问题启发想象,引导他们更加形象、深刻地理解课文。

如《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课中花生特殊的结果方式让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而插图帮助小松鼠解开了心中的疑问——原来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看着插图进行引导:“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可小松鼠一个花生果也没见着,花生果都到哪儿去了呢?是被人摘走了吗?小松鼠疑惑了!正在这时蚯蚓来了,它邀请小松鼠到它的家乡——地下参观一下。于是它俩手拉着手出发了。同学们想象一下小松鼠来到地下会看到什么,它会怎样想呢?”爱想象的低年级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很感兴趣。有的小朋友说:“小松鼠来到地下,它跟着蚯蚓向前爬呀爬呀。忽然看到一串串白嫩嫩的花生,它围着花生转了几圈,想呀想,呀!它终于明白了,原来花生的果实长在地下,而不是挂在枝头。”有的小朋友说:“呀!地下太暗了。但是小松鼠却闻到了淡淡的花生的香气,小松鼠顺着香气爬呀爬,忽然头上不知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一抬头,发现了那些自己怀疑被人摘走的花生。它高兴地摘了许多花生,然后钻出了地面。”……这样的想象训练既满足了学生爱想象的心理,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据文画图,再造想象

笔者发现,学生经常专注于课文插图的艺术形象,忘情于插图的艺术境界,沉浸于插图所带来的美好想象之中。只要是有插图的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格外浓厚,学习的效果就有明显增强。究其原因,是课文插图形象地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激活他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学习课文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凭借插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领悟出相关文字的丰富内涵,激发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也就无意中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但有时候,文中的插图为人们展现的是其中某一场景,在这个场景的启发下,又可以根据文中的语言文字对其他没有的画面,在脑海中进行再想象加工,用以辅助学生学好语文。

《金子》一课,情节曲折,其中蕴含的道理比较深刻,但并不难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曾有过种花的经历,但怎样让他们在课堂上重新体验劳动的辛劳和快乐呢?怎样让学生体验到他是用自己的“全部精力”来种花的?田地里是怎样美丽的景象?仅仅通过课文的朗诵就能感受得到吗?怎么做才能让学生有深刻的体验?此时不妨进行环节设计。

首先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五彩缤纷的花。”生2:“我看到了彼得虽然满头大汗,但很开心地笑着。”……教师接着引导:“同学们,图中的彼得笑得多开心呀!你们看那五彩缤纷的花在他们脚下涌动,小鸟在他们身边歌唱,蝴蝶在翩翩起舞。可你们知道吗?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凉的土地呀!”

然后教师转身在黑板上勾勒出一片荒地的轮廓,说:“这大片的土地,因没人要而荒芜,长满了野草。直到有一天,彼得来到这里……”接着引导学生想象彼得如何不怕辛苦平整土地,如何精心选择花苗,如何日夜照顾鲜花,如何四处奔波销售鲜花,现在花圃里各种各样的鲜花是怎样五彩缤纷、美丽娇艳。彼得最终收获了什么?

然后请一个小组的学生到黑板上,为一片荒芜的土地“种”上花苗,其他学生自己在下面画。

最后,学生在黑板上将花苗“种”满后,教师请他们结合刚才的想象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让荒地都长满鲜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画起来都要这么长的时间,他种植花苗时还要整地、选苗、栽种、浇水、管理,肯定更辛苦!

生:每当画下一棵花时,我就觉得这荒地上又多了一片绿色,心里特别高兴。

此时,学生再读课文第五、六自然段时,自然而然就感受到彼得所付出的辛劳,从而领悟到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获得财富。

《金子》一课内容虽然简明,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比较深刻,而这些不是通过一味的朗读、讲解所能体会到的。读读课文,想象画面,再品句子,文意更浓。如果说教师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能形象直观地展现绚丽多姿的图画,那么读读画画,却让他们有了一次全面的体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追求就融入其中了。

4 利用插图,想象说话

新课标强烈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表达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利用好插图这一资源,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就显得很有必要。但在借助课文插图练习说话时,教师要精心策划,做到心中有数。学生的表达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空洞、缺乏感情。要是借助书中的插图进行表达训练,效果就会不同。课本中的插图内容丰富,意象鲜明,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图,学生就会打开思维,滔滔不绝。教师要做的只是适时地引导点拨。

5 借图助写,实践文本

学生因为年龄特点,词汇、语言的积累不够,语言能力有限。口头表达时或过于简单,或过于杂乱无章,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针对此种情况,教学中可利用插图来进行写的训练,这样对于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读写结合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对这类写作的方式、内容、篇幅等都可灵活处理。

曾听过一节市级公开课,执教的老师当时讲的是《狐假虎威》一课。她在教学“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群兽”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这一有用资源,让学生展开想象,为插图配上“画外音”。她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神态、动作,去揣摩其内心世界,去想象会说些什么,然后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动物写下来。

有的写:“野猪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很是纳闷:‘哎呀,这狐狸今天好大的胆子,竟然连我老猪都不放在眼中,看我怎样教训它。’可当它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老虎,吓得魂飞魄散,‘嗷’的一声转身就跑,一边跑一边想:‘这狐狸什么时候跟老虎交上朋友了?’”

有的写:“小兔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刚要上前打招呼,忽然看见了狐狸身后的老虎,吓得面如土色,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回头,就怕老虎追上来。”

有的写:“老虎看到野猪、白兔、梅花鹿……这些动物见到狐狸竟然吓得四处逃窜,很是惊讶,心想:‘这狐狸原来真的是老天爷派来管我们百兽的,刚才我幸亏没吃了它。’哈哈,老虎哪里知道狐狸是借着它的威风吓跑百兽的。”

……

从学生所写的内容来看,这个小小的举措,既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有限,口头表达过于简单或杂乱无序。教师要把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而有效地依托插图资源,不失时机地加以诱导,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了无痕迹地进行说和写的训练,对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提升教材内在品质的剂,是锦上添花的方式。其作用不止于画面本身,它的影响是潜在的、深远的,在不远的将来,会看到有许许多多学生会从中受益无穷。教师应很好地利用好插图这一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它的作用,让课文插图走近学生,让课堂教学因插图而更精彩!

上一篇:少数民族学生快乐温暖的第二家园 下一篇:运用远程教育教学光盘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