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地下车库建筑设计探析

时间:2022-09-01 12:07:23

山地地下车库建筑设计探析

1山地住区地下车库的常见类型及其分析

山地地下车库主要可以分为三类,整体式、分体式、混合式:

1.1整体式地下停车库

以笔者调查的贵阳市保利温泉新城为例,整体式地库主要用于地库所在范围坡度较缓的地段,通过内部坡道足矣解决其高差。一般平地的地下车库往往也为整体式地下车库,山地整体地下车库与其相比,近似于将平地整体式地库做了倾斜或者退台叠加处理。其优点是空间开敞,停车数量较多,可以满足于山地高层住宅的车位要求。

1.2分体式地下停车库

相较于山地整体式地下车库,分体式地下车库主要用于地库所在范围坡度较陡,地下车库各部分之间距离较远,通过多个地库入口,或者较长的地下坡道或隧道相连接。分体式山地地下车库主要满足地面产品为底层或多层,车位需求量较少的别墅或洋房。

1.3混合式地下停车库

顾名思义,混合式地下车库主要用在地库所在范围地势变化复杂,既有坡度较缓的区域,也有坡度较陡的区域,地面以上产品也相对丰富,通过混合式地下车库将底层和高层住宅区域相联系。其优势是可以应对复杂的地形,地上地下交通划分清晰,并节省山地地下车库出入口,便于管理。

2山地住区地下车库的设计原则研究

2.1影响山地住区地下车库的设计因素

2.1.1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开发商最关心的问题,如何在保持山地项目景观先行和生态先行的宗旨下,合理并节约地对山体地势进行改造,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设计。山地项目的成本控制这一部分和平地项目相比,差异主要在于挖填方的控制和挡土墙以及护坡的设置。山地地形的特征决定了在竖向设计时,一定要依山就势,从而尽可能减少挖填方来大道到节省基础费用的目的。通常为了减少土石方和基础给用量,地下车库设计时宜选低洼地,护坡台阶设计应就地势,根据高差划分若干个台地,此时地下车库也可根据台地来划分成若干个,然后通过坡道或者出入口连接。

2.1.2地域性差异

我国山地地貌覆盖多个省市,各地区在自然条件以及人为条件上都有差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自然条件:地势,气候;②人为条件:规范规定的车位配比,道路坡度限制,限高以及计容方式的计算。

2.2影响山地住区地下车库的使用因素

2.2.1功能构成

山地地下车库主要功能与平地地下车库一致,主要由停车部分、管理部分、辅助部分组成。其中:停车部分:包括停车位、车行道、人行道、坡道、楼梯、电梯等;管理部分:包括门卫室、办公室等;辅助部分:包括设备用房、库房等;此外,山地地库由于其特殊的地下车库形式,常常具有自然通风采光的条件,所以在功能上,可以引入住宅小区配套,甚至是部分商业功能。

2.2.2路径构成

电梯:多居住区内,住宅的消防电梯通至地下车库,可使得居民快速往返于车库与住宅之间,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便利。楼梯:日常情况下极少被人使用,但作为疏散通道,是居民逃生的必经之路。通道:特指用于连接住宅的楼、电梯与车库的通道,是常用的路径空间。汽车出入口:作为连接地下车库与地面的过渡空间,可实现住区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的转换。不仅可作为汽车疏散口,而且也常被用作人员安全出口(规范中不允许)。内部车道:用于组织车库内部的水平交通,其复杂程度会影响居民在车库内的方向感。坡道:用于组织车库内部的竖向交通。

3山地住区地下车库的优化设计

3.1流线设计

住宅小区的人车流线设计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一为人车混行,其二为人车分流。山地住区多利用坡地自然条件,同时节省地面道路的爬坡长度,并提高整个项目的品质,尽量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同时,在小区范围高差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地面消防流线过长时,应考虑结合地下车库设置消防流线。此时,无论是地下车库的层高还是转弯半径,都应满足消防要求。

3.2无障碍设计

山地地下车库若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相比于普通地下车库,将被赋予更重要的交通功能。此时残疾人的无障碍设计以及搬家等需要直接从地下车库通达入户的行为流线,都需要结合地下车库的台地划分,增设无障碍坡道,从而提高山地地下车库的人性化设计。

3.3节能设计

3.3.1采光设计

山地地下停车库中,由于一面或者几个面直接与室外接触,能够直接引入自然光。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半地下停车库的采光不均匀,在靠近开窗的部分非常亮,但深入停车库内部后,往往与开窗部分相比而显得昏暗,这主要由人眼的特性决定的。因此,在优化半地下停车库的采光设计时,如何能够均匀地进行室内采光成为设计关键。自然光源:在半地下停车库远离室外部分,可以在顶部增加采光设施,如采光井,天窗,下沉庭院等,以避免出现绝对昏暗的内部环境。侧窗结合人工光源:在接近开窗部分采用亮度大的,在远离开窗部分可以适当减少亮度,是光强度有一个缓慢的过渡。这样就能提供人眼一个过渡的过程,避免光强度突然降低带来的不舒适感觉。

3.3.2通风设计

山地地下停车库中,由于停车库的外墙有相当部分是在地面以上,因此可以通过侧面开窗等方式尽量增加地下车库的自然通风,从而减少机械设备通风,同时还应考虑住区的地理位置,结合当地的主导风向来调整排风口位置,以措提升地下室的自然通风效果。

3.4景观营造

全埋式地下停车方式停车数量较多,能留大量绿化空地甚至是局部采用下沉庭院作为活动空间供居民使用,而半地下停车方式具有有自然通风、采光等等优势,如果结合这两种停车方式将会给大部分现今居住小区地下停车库带来改进。针对山地地形特有的大高差的特点,在布置地下停车库时可以很好地顺应自然地形的变化,将半地下停车库和全地下停车库的优点都发挥出来。山地居住小区地下车库的景观设计主要可以从利用高差和减弱高差的影响这两个方面作为出发点,从而使得其地下车库能够获取最大化的景观。

3.4.1设置沟通居住小区地下停车库顶板上下的步梯

要完善通达性则必须设置适宜活动的步行道路,可以利用居住小区内的高差,可以将步梯结合景观来统一设计,这样可以增强居住小区的趣味性,通过下城庭院的设置,即为居住小区住户提供了一定的活动场地,又给地下车库提供了通风采光的条件。

3.4.2利用居住小区地下停车库的高差设置水景

利用台地高差的侧壁来设置跌水景观,既避免了墙体直接在外,还可以采取不同的材质,或同一种材质的变化来创造跌水景观,甚至是玻璃砖,起到间接的自然采光效果。此时将多种水景样式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得居住小区地下停车库的上下水景相连接,并成为一体,水景样式的丰富也能巧妙自然地处理半地下停车库所形成的高差。另一种方式是采光井与水景相结合,通过在地下车库顶板上这是景观浅水池,同时将水池底板采用透明的玻璃材质,从而达到采光井与景观水池相结合的目的,既提升了地下车库的自然采光效率,又丰富了住区的生态设计。

4设计实践

根据以上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在长春山水里项目的地下车库设计中,对山地地下车库的优化设计进行设计尝试和探索。项目宗地位于长春市净月区,西临净月大街、南依大顶山,与净月潭国家名胜风景区毗邻。项目规划用地总面积为187439m2,总建筑面积390255㎡,地下车库总面积146981m2。地块沿南北向纵向分布,中间高,两端低,最大高差超过30m。以南坡为例,根据纵向高差,我们按4m高差分为6个台地,每个台地沿东西项布置地下车库,然后通过南北向的坡道将各个车库联系起来。本项目的景观设计部分,以自然通风采光为原则,笔者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来设计:其一,结合台地进行半地下室设计,在侧墙上开窗,给予一定量的自然通风采光以提升地下车库品质;其二,结合小区景观及活动场所进行下沉庭院设计,在丰富小区景观的同时,又提供了停车入户的可能;其三,在地库顶板上进行采光口设计,多种采光口形式相结合,倡导节能环保的同时提高地下车库的视觉舒适度。

5结语

目前,我国大部分已建成的山地住区地下车库,只是从功能上满足了设计任务的基本需求,内部空气质量较差,功能单一,自然通风采光相对缺失,空间人性化元素很低,交通流线错综复杂,与市政管线连接不够合理,挖填方成本上有优化空间。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地下空间便捷性,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山地住区地下车库不能满足游客度假行为的需求。一些山地住区地下车库流线组织和构成不能从业主对地下车库使用的便捷性和舒适度的角度出发,造成业主对地下车库的评价不高,仅仅只是作为一个尽量短时间停留的功能性空间。同时,又由于山地地形的限制,地下车库的面积利用率较平地地下车库更低,如何合理布置山地地下车库,提高地下车库利用率也成为了目前开放商所关注的问题。通过本课题研究,找出当今人们正真所需要的,结合现状需求,总结出最适合的空间布局、交通流线、环境营造等,从而提升山地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的品质。

作者:曹桑尼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深圳承构建筑咨询有限公司

上一篇:高等院校教育学教学研究方法问题分析 下一篇:地产开发建筑设计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