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届“百合奖”获奖作品看我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特点

时间:2022-09-01 11:45:02

从六届“百合奖”获奖作品看我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特点

[摘要]从2001年至今,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设立并举办了电视电影“百合奖”,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推出了大批优秀的电视电影作品。本文通过梳理这六届电视电影获奖作品,探讨了我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特点。

[关键词] 电视电影 发展特点

电视电影作为一个新的艺术品种,融合了电影与电视的传媒特点。从电影频道于1999年起开始自行制作电视电影起,电视电影在我国出现不过七年的时间,却以迅猛发展的势头引人关注。从1999年至今,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已制作了700余部电视电影作品,极大促进了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于2001年6月设立并举办了电视电影“百合奖”,到2006年6月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推出了大批优秀的电视电影。在此背景下,对这六届电视电影获奖作品进行了梳理,探讨我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特点很有意义。

一、电视电影的样式向系列化、类型化发展

由于多种类型的电视电影可以满足广大观众对节目多层次的观赏需求,电影频道的电视电影按照作品的样式以系列化、类型化的形式推出,提高栏目整体质量,打出自己的品牌,是我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特点。所谓类型电影是指在主题思想故事情节人物类型,影片场景和电影技巧等方面具有明显相似性的一组影片。

2001年6月,首届电视电影“百合奖”,评出一等奖10部,分别是《劲舞苍穹》、《杨守敬与吕贝卡》、《大戏小戏》、《公鸡打呜母鸡下蛋》、《王勃之死》、《阿桃》、《请你留下来》、《少奇传奇》、《第三条线》、《上车走吧》。这些作品题材广泛,涉及军事、工业、农村、城市、教育、历史、青春等各个领域类型丰富,不但有正剧,也有喜剧、侦破片、言情片、音乐片等。

2003年的中国电视电影开始注重系列作品的规模化创作,根据中国古典名著改编的《三言二拍》、历史片《大汉风》、军事系列《共和国名将》等纷纷登场,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努力下,同年,电影频道制作了革命历史战争片《曾克林出关》,在播出后创下电视电影的收视新高。获得第三届“百合奖”一等奖。

2004年,相当多的电视电影表现出鲜明的类型化特征,拿第五届获得“百合奖”的电视电影作品来说,涉及军事、工业、农村、城市、教育、历史、青春等各个领域类型也是丰富多彩,不但有正剧,也有喜剧、侦破片、言情片、儿童片、音乐片,有获得一等奖的战争片《王树生征战豫西》,获二等奖的生活节目片《悬剑》还有改编自中国传统名著《三言二拍》的一系列故事等。既有取材于当下农村现实的《法官老张轶事之养老树》,又有取材于都市众生相的作品《合同父子》等,电视电影节目样式呈现出来多元化、类型化发展态势。

二、电视电影的题材风格坚持现实主义传统

电视播放具有比较快捷地反映人们最关心的现实生活问题的特点,因此,带有新闻性、时代感的现实生活的题材,或表现真人真事的纪实题材,成为电视电影发展的主要题材类型,电视电影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其风格与现实的吻合程度。纵观六届电视电影“百合奖”获奖作品,电影风格无不表现出了强烈的现实主义气息。

2002年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共制作电视电影110部,不但题材样式广泛,而R80%以上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2003年8月,第三届电视电影“百合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以北京天坛医院著名医生王忠诚为原型的作品《王忠诚》成为最大嬴家,以全票获得了一等奖和最佳导演奖。

2004年6月,在第四届中国电视电影“百合奖”上,《曾克林出关》、《为奴隶的母亲》、《马世清离婚》等十余部电视电影作品获奖。据电影频道主任阎晓明介绍,2003年创作的电视电影有70%以上的作品关注现实、贴近百姓,十分广泛地涉及了当代现实生活地各个领域。

2004年,我国电视电影出现了近20部青春片,如《我爱杰西卡》、《琴声暖洋洋》、《8节课》等,还有反映先进人物《杨文洲》,部队现实生活题材《我们的兵站》,获得“百合奖”儿童片奖的《爸爸的味道》,纪念电影百年题材的《划痕的岁月》等都以自己独特的现实主义魅力成为电视电影中的佳品。

电视电影的现实主义特点还表现在:电视电影通常将故事背景置于一些时效热点之上,迅速地拉近了作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立意往往也关注着当前许多社会问题。在1999年的国庆期间播出的国产电视电影《岁岁重阳》揭示了人口老龄化来临的今天,各界各方如何认真面对的课题《今宵多珍重》披露了由经济收入的悬殊差距造成的家庭、婚姻的矛盾与动荡《网事情缘》从侧面剖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伦理道德底线频频遭到突破的深层次原因;《上车,走吧》则反映了当代大都市里不同社会阶层的青年对自身价值观念的不同取向。

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显示了电视电影的独立品格,也是投资不过百万的电视电影的优势之所在。

三、电视电影的内容更加注重品味和内涵

从六届电视电影“百合奖”获奖作品中可以看出,电视电影在投资上与普通电影的差距及电视播放方式的特点,决定了电视电影要尽量避免使用宏大的大场面和高科技三维动画制作,因此要更注重于电视电影的内容和文化品味的挖掘。

第二届中国电视电影获奖作品《古玩》则根据曾经轰动一时的同名话剧改编,开创了电视电影改编话剧艺术的先河,为电视电影艺术形式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获得第四届电视电影“百合奖”二等奖的《乔二》,都取材于当下农村的现实,主创者却善于从改革开放后因受商品经济冲击而引发的农村现实关系的深刻变化中,敏锐地捕捉并提炼出鲜活而别具新意的艺术形象来,作品选择了风俗喜剧的样式,作品描写农村青年乔二进城打工,摸彩竟中了大奖(一辆捷达轿车),不料为争夺“大奖”归属以及如何分利等等,竟在村子里和自己家里引发出一连串的喜剧纠葛,随着情节的推进,一层层揭示了金钱对于纯朴的乡风以及邻里、人伦亲情的扭曲,把一些耐人寻味的深层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

电视电影注重品味和内涵表现在注重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上。这是由电视先天的特点使电视电影难以具有影院电影的宏大场面和环绕立体声。在视觉效果和声音效果上,与影院电影相比要弱,所以,不能依靠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来取胜,而只能以“品味高、内涵深”来取胜。

获得第四届中国电视电影“百合奖”大奖的《曾克林出关》,是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与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共和国名将系列”之一。影片着重阐释的是我军进驻沈阳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故事上编导们一改过去惯有的英雄形象,拔火罐、与爱犬交流等细节都回归了作为“人”的特质,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常人英雄。凸现了人文意识,发人深思。

四、电视影的制播技术数字化发展

2006年5月13日,“2005电影频道数字电影百合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这一盛典在见证电影频道拍摄电视电影7年历程的同时,也开启了电视电影发展的崭新阶段: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2002年6月,第二届电视电影“百合奖”获奖影片《大沙暴》,取材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一段真实的故事,编导将新型特技和传统特技手法结合起来,大大加强了影片的视觉冲击力。同年,电视电影实现了由16毫米胶片向高清晰度摄像机拍摄的突破,标志着电视电影进入数字化的新阶段。

由于高清晰技术对画面和镜头的空间拓展更适合电视电影的制作播出,2002年,电影频道开始制作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电影,逐年提高高清电视电影制作量,2003年高清晰度电视电影的制作数量达到52部,占生产总量的48%。2004年,电视电影生产持续稳步发展,全年制作完成110部,其中搞清晰度数字电视电影占65%。

2004年6月,第四届电视电影“百合奖”颁奖,在获奖的十几部作品中使用高清技术拍摄的占到三分之二,体现了电视电影向数字化发展的技术发展趋势。2005年,全国共制作电视电影129部,其中电影频道收到电视电影剧本980部,完成电视电影作品121部。这些作品中82%都是高清制作。

2006年,是央视电影频道开始拍摄电视电影的第七个年头。从最初一年只能摄制几部电视电影作品到现在一年摄制100多部作品,从胶片制作到数字化,我国电视电影事业发展值得期待。

上一篇:新媒介传播中的浅阅读现象 下一篇:试论《简·爱》中第一人称叙述方法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