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背后的产业IT化

时间:2022-09-01 11:14:02

妙笔背后的产业IT化

“听书”并不是妙笔的首创,数字水印与MP3播放器都不是新技术,但两者的结合却实现了应用的创新,并带来了不少订单。将IT手段应用在传统产业上,这一屡试不爽的思路应该得到IT企业的重视。

妙笔刚刚出现的时候,很少有人看出其背后的价值。但6月11日,华旗与中国出版集团签约的一刻,大家的这种看法开始改变。妙笔将被应用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很多图书中,使这些图书可以被听读。

事实上,妙笔代表的是一种将IT手段用在传统产业的思路。巧妙地利用这一思路,不必做出多令人震惊的技术突破,利用现有技术的组合,就可以开创出崭新的应用机会。

在技术上,妙笔其实并不深奥。在印刷过程中,爱国者就为书加上了称作“数字水印”的隐性标记,而妙笔可以识别这一标记,并根据读取到的标记,播放内置存储器存储的某一段音频材料。数字水印起初是为了防伪开发的,而能播放音频的MP3播放器早已广为人知。

“听书”并不是妙笔的首创。实际上,在MP3逐渐取代了传统随身听的时候,类似妙笔的产品取代传统的磁带书也是顺理成章的。问题只在于谁先想到这一点,将数字音频这一IT手段应用在“听书”领域。

事实上,妙笔代表的将IT手段用在传统产业的思路早已在历史上重复多次了。例如,数码相机取代传统胶片机就和这一过程颇为类似。将这一思路应用在其他领域,同样存在着成功的机会。在我们身边不断发生着这样的故事。在餐饮领域,利用类似PDA的终端取代传统的点菜单已经越来越常见;在医疗领域,电子病历卡开始取代厚厚的病历本……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利用一个好的思路,并采用现有的一些技术来实现这一思路,从而以相对较小的投入开拓出一片广阔的市场。

不过,仅仅有一个好的思路还是不够的。最终的成功,还是要充分利用这个好思路――将其延展开来,做最大化的利用,才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华旗在一开始开发妙笔的时候,恐怕也没想到妙笔的应用可以以这样的速度扩展到现在的规模。妙笔最早被开发出来时,也许仅仅是针对语言学习这一个较窄的领域。但就在去年下半年,与奥委会的合作开拓了开发人员的思路。根据华旗总裁冯军的描述,在与国际奥组委的接触中,在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和现任主席罗杰的启发下,华旗将这一产品应用在奥运会宣传图册中。这是妙笔的起步。随后,华旗开始在更多领域探索妙笔的应用方式。

到现在,妙笔已经被应用在旅游图册、盲文图书等多种多样的图书中。与中国出版集团的这次合作使它将被应用在10种中外双语经典名著等更多的图书中。

从妙笔的成功中,国内的企业是否可以得到启示,利用同样的思路,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产品呢?

上一篇:产业上游受损大 市场危中存机 下一篇:云计算:处在爆发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