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杂感 第7期

时间:2022-09-01 09:32:58

去年六月的一天,我正在参加一个会议。下午3点钟时,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天地倒转,只能紧闭双眼。同时身体也支撑不住,卧倒在椅子上,旋即呕吐不止。救护车立即将我送至某大医院急救中心。在初步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征”后,留下观察治疗。到了夜间我感到非常难受,左侧肢体抽搐不止、疼痛异常。午夜2时作头颅CT,未发现异常。值班医生一筹莫展,我一夜未眠。第二天早上7时,左上肢已瘫痪,人感到特别疲劳,说了一句“我想睡觉”,就昏睡过去。此时虽仍听到旁人在讨论我的病情(当时专家在会诊),但却呼之不应,不会睁眼。专家会诊怀疑“脑干出血”,转到另一大医院,很费事地作了磁共振成像检查,但还是没有能看出病情的变化。这时因舌根后坠影响呼吸。情况很危急,只有进行急救处理。我还能模模糊糊听到别人的讲话,也明白自己生命危在旦夕,但已完全无能为力。此时,只感到气不够用,心里在祈求能尽量保留住自觉尚存的一小块空间,以获得生的希望。到了第三天后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进入了深昏迷状态。

昏迷了两天两夜后我渐渐清醒了,好像睡觉醒来一样。眼前模糊地看到一位医生在检查完邻床位的病人后,来到我身边看了一下,就与另一位医生在商量什么。我想我的病情肯定很严重,不知是否还有挽救生命的希望。不知过了多少时候,有二三位医生来到我床边,他们在触摸我颈部的环状软骨,我知道要作气管切开术了。这样可以保持呼吸通畅,防止痰液堵塞引起窒息,所以我并没有恐惧感。只是担心医生以为我还处于昏迷状态,没有知觉,不用麻醉就手术。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医生在局麻后很熟练地作好手术。吸痰后,我感到舒服一些,人也清醒多了。看来,以前认为昏迷病人完全丧失意识的看法不太全面。病情不同,昏迷的深浅情况不完全一样。实际上处于浅昏迷状态时,有时仍能听到说话声音,并伴有一定的思维活动。此时如能使病人处于一个安静而温馨的环境中,周围的医务人员加以良性的语言提示,将有利于情绪的稳定和病情的缓解,使抢救和诊治工作更有成效。

众多的先进医疗仪器,说明医学科技事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对成功地诊治疾病,抢救生命无疑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作为一位接受急救处理的病人来说,我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似乎自己是件完全被仪器监控的物体,而没有表达情感和意识的机会。其实,这也是一种对病人心理的无形伤害。固然。连续监测病人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指标的动态变化是必要的。但这仅是一个方面。治疗疾病毕竟不是修理机器,应当重视心理和生理的调节,而心理治疗应该是始终贯穿于疾病治疗和康复全过程中,这是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患病后对这点感触尤为深刻。

经过积极抢救,大约病后第五天我完全清醒了。但严重的病变已使很多生理功能遭受伤害,以致语言障碍,四肢软瘫,吞咽困难,头颈不能转动等等。因此,某些医护人员仍以为我神志不清或思维不正常。在医护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不太合乎情理的事情。例如,把痛苦表情误认为是无意识的表情,不详细了解一下病人表情到底为什么痛苦。每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多么希望能被关心和理解啊!其实,那时家人在探视时已完全可以用语言与我进行情感和生活需求的交流,我能用眨眼来表示同意与否。所以,我每天非常盼望家属探视时刻的到来,而非常害怕漫长黑夜的孤立无援。那时候我曾幻想过,如有让我提建议的机会,我一定要建议让亲人陪在重危病人的身边,以帮病人翻身、拿便盆、按摩和被动运动等等。这对医患双方都是有益的。

病后二十多天,再次作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确诊为“右侧桥脑腔堵性梗塞”。误诊二十多天使我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面对严酷的现实,我只能一步步走下去。一位神经科专家曾呼吁医务界像抢救心肌梗塞病人一样尽快地抢救脑梗塞病人,这样才能降低脑梗塞病人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可惜目前的诊疗水平和医德医风还远远不能令人满意。神经科专家提醒说。如果50岁左右中年人突然发生眩晕、呕吐、不能站立时,首先应怀疑心脑血管疾病。如有昏迷、四肢麻木或软瘫、语言不清、吞咽障碍、呼吸困难时,很可能是脑干梗塞或出血,应迅速确诊后抢救。最理想的是6小时内确诊,这样才有去除梗塞的希望。一般超过48小时就失去最佳治疗机会,将给病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

误诊误治使我身体抵抗力不断下降,严重的继发感染引起高热不止。我明白自己的危险处境,以为患了败血症,曾产生过消极情绪。每当听到救护车的呼叫声就紧张、害怕,联想到自己几次转院的危急情景。在领导、同事、至亲好友和医护人员的热情鼓励、真诚关心下,我很快意识到急躁、悔恨、悲观的情绪只会有害而无益。自己唯一能做的事就是保持平静的心态,意志坚强起来,积极配合医疗。在闯过一道道难关后,疾病终于向好的方向转换。

患病后导尿已一月余,一位很有经验的护士长提出应尽快去除导尿管,防止感染。恢复正常的排尿功能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调整,主要是精神放松,消除心理障碍。同时也采用一些辅助方法,如分散注意力,垫好尿垫,增加安全感,下腹部热敷、按摩等。经过月余的训练。排尿功能恢复了正常。

因气管切开加上吞咽功能障碍,我不能进食,喂流质也呛咳厉害,口服药更难咽下。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鼻饲,是一项利多弊少的措施。流质对胃肠道粘膜有保护作用,也促进了消化功能的恢复。鼻饲还可补充营养和申西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实践证明:半个月的鼻饲为身体的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另外,在高热不退时,理论上要求采用药物或物理降温。但在采用物理降温时也要注意方法。有一次因处理不当,我体温高达42℃,危及生命。对这次严重的教训我的感触也很深。病人在寒战期间决不可用酒精擦浴,不然会因冷的刺激使毛孔收缩,体内热量反而积聚,体温会更高。正确的方法是:寒战时先保暖,到发热期再冷敷降温,这样,可以较快地降低体温。

随着病程的绵延,后遗症带来的痛苦和麻烦使我情绪很不稳定。我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情感脆弱,经常情不自禁地落泪。自己也很难控制。这种感觉是健康人完全不能体会到的。后来,至亲好友的真情感召给了我战胜疾病的勇气和力量。现在,我每天通过阅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写文章、体力锻炼等方式来增加生活乐趣,增长知识,活跃思想。

信心和毅力是康复成功两大支柱。后遗症的康复需要长期的功能和体能的锻炼,这是一个艰难的磨炼过程。在康复过程中,常会有反复和挫折。这时我也会产生畏难情绪,闪过打退堂鼓的念头。但一旦咬牙忍痛坚持一下,也就闯过去了,所以决不能松劲,否则就前功尽弃,白费力气。

神经系统病变的康复进展很慢。这期间要尽量以主动运动为主,自己应有积极锻炼的要求。想要提高以后的生活质量,只有刻苦锻炼。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可以学习下床独坐,自己用餐,靠墙站立,运用器材锻炼腿、臂的功能,练习行走。朗读报纸,练习说话,练习写字等等。但不能心急,因为这是一个漫长而不会马上看到成绩的锻炼过程。在运动时一定要防止跌倒,如果造成骨折将会更痛苦。还应在家人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下作一些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健康就是幸福,健康就是财富,拥有健康时应倍加珍惜。暂时失去健康也不要失望,应面对现实,采取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与疾病作斗争。以尽快恢复健康,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走进充满阳光的欢乐世界。

上一篇:抗生素忧思录 下一篇:癌症病人的心理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