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一双童眼

时间:2022-09-01 08:00:15

推荐:家庭教育不能让父亲走开,当然“父教”也要与时俱进,这个父亲崭新的教养方式,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陌生人总爱提些熟悉的问题:你家里几口人?我照例回答:我,带一个男孩儿一个女孩儿。都感叹:哦,单亲啊,不容易。我说还好,那个女孩儿是我女儿,那个男孩子是女孩儿她爹。

冬亥先生在女儿十个月大以前还算是有点大人样的,那时候他买菜做饭洗尿布喂奶粉,还算是一个合格的老公,严肃的父亲。但是自从女儿能够自己在地上爬来爬去了,他就开始放下架子铺下身子给女儿当了“爬友”,每天下了班就陪着她在地板上爬来爬去,无所不至。我取笑他,说家里的地板一个星期都不用擦一次了。他伸出一根指头放在嘴唇上嘘了一声:拜托,把桌子底下好好擦擦,我们特别喜欢到那里去玩。我不解:桌子下面有什么好玩的?厅里多宽敞啊。老公嘿嘿地笑: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厅里两米多的净高太空旷了,还是桌子下面比较合适,感觉特别有安全感。

他爬来爬去,还真爬出了不少的心得,提出了许多的合理化建议,并亲自一一改正。例如哪个桌子角容易碰伤人,哪个地方需要重点打扫卫生,哪件东西放在桌子上容易一把抓下来,哪个地方是不可以放暖水瓶的,以及哪个玩具不见了该到哪里去找。我也被他逗笑了,说他是成功打入孩子内部的间谍。他一本正经:我可是个好间谍,打入友军内部,是为了帮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友军”也有不友善的地方,孩子是冬月出生的,刚学走路的时候自然也是冬天,整天摇摇摆摆地在炉子边上走来走去,一天不知道被奶奶提醒多少次。冬亥先生索性来了个狠的,抓着她的小手按在炉子上面不放,还一个劲地嘟囔:“谁想吃烧烤兔子爪,现在报名啦!”我还没来得及报名,女儿那边早就开始抗议了,一边大哭着一边拼命地把手往后缩。奶奶都恼了: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可以那样欺负她?老公做个鬼脸,才总算“放兔归山”,不过效果还是明显的,从此以后女儿路过炉子都是离得远远地绕过去,从来没有发生一次烫伤事故。

孩子大了些,有时候也跟着我们出去逛商场。我向来觉得,商场对于“我们女人”是不可抗拒的诱惑,没想到那个小女人压根就不买账,进了商场逛了不到三分钟就开始哭闹起来,怎么哄也哄不好。关键时候,还是老公善解人意,他蹲下身来四下里打探了一下,然后皱着鼻子把女儿抱起来:怪不得她哭呢,从她那个角度看都是些可能随时散发出臭气的屁股。我说你把她抱起来,看到的全是些脑袋,也好不到哪里去。老公点点头,顺手就把她架到脖子上去了:这样视野就开阔多了。果然,女儿有了大马骑,马上就笑逐颜开了。

女儿从上幼儿园起就是乖孩子,上了小学就已经是资深达三年的老班长了,在各方面都走在同龄小朋友前面。但是毕竟家贼难防,没想到老公竟然在旁边一个劲地劝她:玩一会儿吧,就玩一小会儿嘛,作业做不做也没什么关系的吧。结果还真把女儿给腐蚀拉拢了,陪着他跳了一晚上的兔子舞,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全忘到爪洼国去了。第二天放学回来,女儿的情绪极其低落,说是被老师给狠狠批评了。我责怪老公:就不教孩子点好。老公还在得意呢:让她增加点拒腐防变的能力。她从小受的都是肯定教育,帮她来一点小挫折印象会更深刻,以后有小朋友找她玩也肯定能抵挡得住诱惑,不会耽误做作业了。

其实说老公一心钻入考试分数里,还真是冤枉了他。有一次女儿考了个88分回来,满以为会受批评,老公却兴高采烈:好孩子,真会考,88分,多吉利啊。孩子的脸上马上就阴转晴了:真的好吗?老公点点头:当然了,希望你下次还继续考这个分数。背后我说他,毕竟是重点小学啊,考九十分以下就算不及格了,你还鼓励她考88分。老公小声辩解:你放心吧,想考88分就一定能考出个88分来,至少得有考100分的能力,要不怎么能控制住呢?次次让她考88分,还不容易骄傲。还别说,别看女儿平时总考88分,可真要是老公让她放开了好好考的话,还真全是双百了。

看别的孩子从三四岁开始都在上各种特长班,我也有点心痒。老公并不赞成,说孩子就要有个孩子样,小时候把劲使过头了,长大后就没后劲了。一直耗到女儿上二年级了,他拗不过我,才答应给女儿报个特长班,围棋。

我不同意,说报个书法班吧,你有基础。或者报个舞蹈班,我也可以顺便指导她。老公却笑嘻嘻地就是不松口,说家长又不是老师,在班里学在家里学,还不把孩子都累坏了?报一个你我都不会的特长,还轻松点。交报名费的时候我又纳闷了:怎么是双份的?老公嘿嘿一乐:我也报名参加了。

他一个胡子拉碴的三十多岁的大男人,每个星期六上午都跟在一群孩子屁股后面听老师讲围棋,也真难为他了。不过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至少孩子回到家里摆棋对局,都能够“棋逢对手”了,老公很得意:我跟她一起学起,就可以判断出她的接受能力到底如何了,我们两个用同样的眼光看世界,她进步了,我也返老还童了!

他毕竟在名义上是一家之长,对他种种的孩子气行为我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他和孩子没大没小地折腾去,不过对他为自己找的理论依据倒还是颇为赞成的。他说教育孩子第一不是给她当家长,第二不是给她当老师,第三不是给她当朋友,最好就是把自己也当成和她一样的孩子,和她一起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感悟世界,跟她一起成长。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最终才有孩子该有的样子,才是“自然熟”,不会像大棚里催熟的草莓,看起来鲜亮,吃起来却没滋没味。

上一篇:砰砰嘭嘭 轰轰隆隆 都是音乐之声 下一篇:妈妈,别说我是“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