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采购管理在总承包项目中的优化措施

时间:2022-09-01 06:02:37

简述采购管理在总承包项目中的优化措施

摘要:通过对采购管理的重要意义的阐述, 提出采购工作的基本思路, 包括采购工作的前期准备、国际采购及国内采购应遵循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项目总承包;采购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措施

一、采购管理的重要意义

采购管理对整个总承包项目的最终目标―经济效益,至关重要。根据国内外众多工程项目总承包合同价款内容的分析, 设备、材料在总承包合同价款中所占的比重都在一半以上, 而且类别品种极多、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同时, 对其质量、价格和进度都有严格要求, 并且有较大的风险性。稍有失误, 不仅影响工程的质量、进度和费用,甚至会导致总承包企业的亏损。提高对采购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自觉加强对采购工作的领导, 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采购工作的优化措施

(一) 采购工作的基本思路

近年来, 我国有越来越多的总承包企业进入国际工程总承包市场, 从事国际工程总承包活动,所签订的单项总承包工程合同额也越来越大。为了保证总承包工程的质量和工期, 获取最大利润, 如何选择采购和发运承包工程所需设备材料, 已成为整个工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提升工程总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1、采购前期准备

采购前期首先要仔细阅读、研究总承包合同及相关设计文件, 搞清所有设备材料的要求和用量,联合专业部门拟定采购清单, 根据工期要求和业主预付款支付情况, 制定出符合本工程的设备、材料采购计划。计划的制定应以满足工程工期和质量要求为前提, 尽量做到细致、准确, 避免造成早进、多进、错进, 使设备材料积压, 设备材料投入费用过大, 资金占用时间过长, 从而使工程风险增大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国际承包工程的设备材料费占工程总造价的6 0% 以上。

2、国际市场采购

政府鼓励总承包企业承包国际市场工程, 用以带动设备材料出口。

所以, 一般设备材料均应由国内采购, 但有下列情况时可考虑由国际市场采购:

(l) 设计中指定的工程设备材料国内不生产或虽生产,但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

(2) 工程所需物资属国家紧缺控制出口物资;

(3 ) 有些材料设备国内虽可供应, 但运距远、运费高、运输时间长, 从经济角度看不合算。

国际市场同类设备材料价格差别很大, 掌握准确的价格信息是采购的关键。获得设备材料价格通常有以下途径: 由其它中国公司提供(即参考价格) , 由资料积累提供(即经验价格) , 通过驻外机构向当地商人询问获得( 即原始价格), 通过询价获得(即临时价格)。一般情况下, 询价得到的价格比较准确、可靠。在得到以上价格后, 应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做出采购决定。

3、国内市场采购

国内采购发运工作要与国外项目组配合进行, 以掌握货物终到港的有关情况, 如港口泊位深度、吊装、储运能力等。应了解项目所在国通关所要求的文件, 如进出口许可证、装箱单、保险单、提单、发票、商检单、原产地证书、卫检单等。国内采购应按采购计划, 有组织地进行。对某些工期长、设备材料用量大的项目, 采购要分轻重缓急进行, 以免造成积压浪费。特别是国家实行许可证管理的设备物资, 许可证及有关出口批文都有一定的时限, 应根据计划分期申请办理。材料设备应到集中生产销售地采购, 使材料价格相对较低、货源足、质量较好、供货周期短。此外, 还应注意安排采购的时间。在不影响工程进度的情况下, 最好在国内淡季采购, 既可保证低价购入, 又可以减轻国内市场的负担。

(二) 采购管理方法的创新

1. 建立由采购、法律、财务等部门参加的物资采购内控监管组织

实行“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 的采购监管, 保证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的真实、合理、合法性, 以及计划和合同的全面执行。这样, 就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在采购工作中遇到的各种营私舞弊、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 从而达到成本核算事前控制、事中处理、事后分析的目的。

2. 建立物资采购决策、执行采购、物资验收、资金结算和使用监督“ 五权分离” 的内控审查体系

主要审查:

(1) 物资采购计划, 采购的品种和质量是否满足项目计划的要求, 计划采购量是否经济合理。

(2) 采购合同签订的依据是否正确, 采购合同的合理性、合法性及合同执行情况。

(3) 物资验收的数量、品种、质量若发现与采购合同等有关凭证不符时, 应及时提出退货或赔偿处理。

(4) 材料采购成本、材料的买价和采购费用支出, 是否真实合理。

3.完善规章制度, 强化项目现场物资管理, 提高企业效益

做好降低采购成本工作,既要坚持经济性, 又要注意合理性, 做到“ 适质、适时、适地、适量、高效” 采购。在重点加强采购监管的同时, 对物资入库、保管、发放及剩余物资回收、处理等物资管理全过程加强管理,挖掘效益潜力。要实现以上各项管理行为, 必须制定与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完成, 主要应加强以下六个方面的制度建设:

(l) 采购进度计划制度。在总承包合同签订之后,项目部项目经理根据总承包合同的规定,组织相关项目岗位经理编制项目进度计划,包括里程碑进度计划和项目二级进度计划。

(2 ) 采购价格审核制度。在设备材料采购过程中,必须坚持“货比三家” (即同样的产品比价格,同样的价格比服务,同样的服务比付款方式等)的原则进行比价,提出供货单位和采购价格申报意见,按相关流程报招标领导小组核定采购价格,由项目采购经理按核定方案及价格内采购。

(3) 合同管理制度。对各类物资采购合同,应建立相应的合同管理制度, 并且按采购类别或金额大小规定合同审批权限,经批准后执行。有条件的项目还应建立信息化平台,利用信息化平成合同信息录入、合同完成情况登记、合同支付审批等工作。同时,该信息平台还能起到信息统计的作用,通过统计功能,可以快速得到项目已签订合同数量、每个合同的执行情况、合同款项的支付情况等信息,有助于合同管理人员的日常跟踪和风险预警。

(4 ) 质量检验制度。所有采购物资在正式入库前,必须进行到货验收,必要时还需由项目所在地质检部门进行检验。对质量不合格的或个别指标达不到合同要求的, 应按合同的约定退货或索赔。

(5 ) 定点采购制度。在同一时期,当同类型总承包项目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可以尝试建立定点采购制度。即对同类项目均需要采购的同质化设备、材料的潜在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和评估,在此基础上,遴选出相关设备、材料的定点采购供应单位,最大限度地压缩中间供应环节。

(6 )采用灵活的采购制度。在不违反招投标法等国家强制性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下,可以视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采购标的数量、特点,采用灵活的采购制度,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议标、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等模式。以此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达成最优采购方案的目的。

4. 以人为本, 提高企业采购管理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

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如何,各项制度是否完善, 能否激励采购管理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责任感,将直接影响业务采购管理人员潜在的思想素质。采购管理人员属于企业业务经办人员的一种,作为企业的授权代表, 既是企业的形象人, 又掌握着一定的采购权限, 其行为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声誉和效益。企业的规章制度是要靠人去执行的, 企业必须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员工的思想与业务素质, 建立和完善用人机制以及监督与激励机制,弘扬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做人的廉洁从业理念。

上一篇:中国现代农作物种业问题探讨 下一篇:浅析外贸企业常用的金融衍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