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质量的改进途径

时间:2022-09-01 05:35:04

试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质量的改进途径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AMIS)是对档案学、管理学、信息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进行综合提炼而形成的一门实用性的交叉学科。它的应用目的是对有关数字档案及其管理活动进行系统、综合的管理,以推动档案管理系统的信息化,保证档案原件的完好性,加强档案的综合利用效度。如今,AMIS已成为高校培养现代档案管理学人才的必备课程,但其教学工作还有诸多不足,具体如下:

1 学生基础知识缺乏,需要加以补充。

AMIS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实用性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档案学、管理学、系统学及信息学知识及一定的系统开发能力。但是,鉴于档案管理专业属文科设置,学生接触的计算机维护与开发等实践过程较少,故在课堂上对AMIS的操作过程与专业知识理解有限,更谈不上实际的开发设计。为改进学习效果,应在低年级增开一些与AMIS相关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如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及高级语言等,然后把AMIS专业课程设到大三或大四,使学生不但能彻底理解和掌握AMIS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也可在毕业实习期间对照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开发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技能。

2 教材质量不高,急需更新。

目前AMIS教材存在着内容深度不够、系统性不强、知识陈旧等问题。在课程中仍局限于一般信息处理软件的开发方法,并没有结合其理论及专业性做深层次解说,这就模糊了AMIS和一般软件开发的界限。还有,AMIS教材应该用完整的案例贯穿始终,从规划、设计、实施到维护与安全、逐步讲解开发过程与方法,提供统一、衔接的过程描述。但很多教材却是生搬硬套的理论解说、互不相干的程序或图表拼成的过程组合,读者最后仍不能明确AMIS的产生过程,也没有真正掌握AMIS的开发方法。对AMIS开发方法论的介绍也显得陈旧。如今,快速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符合现代软件工程开发的特点,即可重用机制强、易开发、扩展性好、维护方便等,如目前很多教材仍以传统的结构生命周期法为主,对前两种方法往往一带而过,轻描淡写,学生学不到新知识,也满足不了现实应用需求。

真正提高AMIS教学质量,需要改进教材的编写,丰富其基本理论和方法,划清它与一般信息处理软件的界限,并用一个大型开发过程案例来贯穿始终,详细阐述各开发阶段及方法;要用现代的新型建模语言来构建系统模型,并用原型法或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来实现系统模型。

3 教学内容雷同无特色,应加强专业针对性。

目前是传统载体档案和数字档案并存的局面,学生一旦掌握了较全面的档案学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师就应传授AMIS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开发能力和技巧。对一般计算机知识相对较弱的初级学员来说,为了使其系统地了解AMIS的分析与设计,教师最好利用多媒体或软件操作的方式对AMIS的整个开发过程和方法做系统性的讲解及演示;此外,更重要的是把学员的档案管理学知识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融合在一起讲授,从微观的信息处理技术入手,找出档案文献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掌握档案学的信息化管理技巧。

但实际上很多高校无视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教学中把档案学等多学科知识不分主次、均一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中因把握不住它们与本专业的疏密联系,找不出与本专业的结合点,对AMIS的原理及实际运用技术的掌握便感到乏力,等于对AMIS学无所精。这种教学模式是亟需改变的。

4 教学手段落后,需要加以优化。

AMIS因其实践性很强,故教学中需绘制大量的图表,如组织目录树、E-R图、数据流程图及系统结构图等,并配以大量的案例操作演示。如果以传统的黑板绘制方式来表达,课堂内容便会不连贯不清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采用多媒体形式,把案例解说和系统开发过程用动画、声音、流程图表等形式做形象化、整体有序的直观演示,才能使学生把课堂所学理解透并加深记忆。

利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因课堂内容多且信息量大,教师就要随时布置作业,如上机操作、阅读参考资料、进行网上AMIS论题讨论等等,以督促学生的学习与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5 案例教学比例不足,需要增加学时比例。

案例教学是一种寓理论于实践的教学方法,但在管理类教学中并未得到充分应用,主要原因,一是教材中没有足够数量的案例及其分析过程,使教学实践性不强;二是案例选材不当,即案例的专业性与学生的课程之间有偏差,教师分析案例时不能近距离地把AMIS的实现过程与书本中的档案学理论结合起来,学生也只能“雾里看花”般被动地接受陈述。改变这种教学缺陷,就要编写实践性较强的案例教材,并联系档案学理论做详细的分析与说明,理论联系实际,满足AMIS的实践教学要求。

6 不重视实践教学,需要更新观念,强调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

目前AMIS教学普遍侧重于理论讲解和方法介绍,对实际开发过程、操作步骤、业务流程和AMIS的实际利用效度均了解不足。学生实习时也很少接触AMIS的上机操作与开发应用,所以对AMIS的掌握只是一个中空的框架。学不能致用,无疑是知识浪费。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出建议如下:

第一,给学生安排课题设计项目。

首先要求学生任选一个档案管理业务方面,调查、分析、评估、调整其业务流程及人员构成,然后确立其业务管理目标和档案信息需求度;然后,用建模工具把这些需求和目标转化为一种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以用例图、表的形式来绘制信息系统的关系模型;进而,运用恰当的分析和设计手段建立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图与系统结构图;最后,产生一个系统分析、设计文档来进行开发过程的总结。总之,通过课题设计,学生不但能巩固AMIS理论知识,加深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及档案学、管理学等知识的理解,还能把抽象的理论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真正理解AMIS的现实意义。

第二, 安排一定的讨论题目。

教师在校园网内申请个人博客,给学生设立专有访问权限,再定期发表一些内涵丰富且论证灵活的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表见解,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作为补充,教师在其中还可提供一些参考材料、书目或网址以备学生查阅,挖掘题目讨论的深度、拓宽其广度。

第三,购置必备的软硬件设备。

如今一般高校内部均配备了微机房等基本设施,但从AMIS课程的教学要求来说还有欠缺。所以除配置专用网络系统,满足一定的处理速度、传输速度和存储量等方面的要求外,还要配备AMIS开发必需的应用软件,如建模工具、数据库管理系统、程序设计系统、文件处理工具及网络安全监测工具等,使其承担大型系统的开发、运行或模拟任务。同时,还需要配备打印机、投影机等输出设备。总之,完善的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是进行AMIS开发的必备条件,也是保证教学内容完整和教学质量精良的物质基础。

尽管目前高校AMIS教学存在着种种问题,但是经过逐步改进,必将不断完善,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级档案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承慧.关于非计算机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06(9):135.

[2]姜海虹,等.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探索. 科技资讯,2006(1):66.

[3]邢铁燕.浅谈计算机相关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特点.专业教学研究,2006(11):91-99.

[4]王小燕.对管理专业MIS教学的思考.甘肃科技纵横, 2003(4):85-86.

[5]郭英,等.论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26(1): 68-69.

上一篇:轻松制作DVD 下一篇:网页兴机――Instant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