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征文范文精选:如歌再读《再别康桥》

时间:2022-09-01 05:22:24

读书征文范文精选:如歌再读《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这首如歌的诗篇不知激荡过多少读者的心灵,少年时代的我也曾经被深深地吸引,甚至还写下过这样的诗句:“纵教柳丝倍倍长,难绾行人驻”。今天再读《再别康桥》,不禁浮想联翩,又别有一番感受。

读徐志摩的诗,扑面而来的是浪漫的激情和优美的旋律,他的诗句就是从他心灵深处流淌出的音符。因此,一般人总将徐志摩看作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其实,徐志摩不仅是一个浪漫主义者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胡适曾经这样评价他:“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在他的笔下,“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水草”、“虹”、“梦”、 “长蒿”、“星辉”、“笙箫”、“夏虫”、“康桥”、“衣袖”这些看似寻常的事物仿佛都具有了灵性,仿佛都成了他情感和理想的依托,细读之下,不由得心驰神往。读着这首诗,你甚至能感觉到诗人徐志摩那细腻却又炽热的情感在诗行中就像源源不绝的康河水般静静地流淌。

同样的康河、同样的康桥,同样的云彩、同样的金柳,同样的青荇、同样的水草,在一般人眼里至多不过美景一片,为什么在诗人的眼里却有着如此的不同?再读《再别康桥》,我终于领悟:诗人之所以能够留下这首绝唱,是因为他不仅有着浪漫的情怀还有着理想的信念呀。而这一切都源于他那与众不同的单纯的信仰,虽然这信仰曾经给他短暂的生命带来过太多的磨难。然而他并没有向磨难低头,并没有因自己的遭遇而颓废,在艰难中他依然前行,毫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最终使他的诗不仅在艺术上享有较高的地位,而且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其他诗人未能作出的贡献。

当我蒙受育红小学的恩惠,去到英语的源头英国学习,有机会去到诗人曾经流连过的地方,站在也许曾经就是诗人站立过的河岸,望着那轻波缓流的康河水、夕阳下河畔那婀娜的金柳,感受着诗人当年曾经感受过的宁静与美景,心灵深处仿佛有一根最纤、最柔的弦被轻轻地拨动了。

世相纷繁,遭遇各异,人生迥然。只要理想在,心就有了方向;有了方向的心灵不会彷徨。那么,到该离开的那一天,就可以毫不愧疚地说,我来过,我努力过,我没有让年华虚度。那时,一定可以很坦然并且很宁静: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作者: 张晓晴

上一篇:中国梦主题征文范文精选:梦想之旅,从来不是... 下一篇:小学老师《我身边的好老师》征文范文:我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