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都应给力南方电影

时间:2022-09-01 04:09:28

银都应给力南方电影

银都要为南方电影给力,将精力和优势与南方的电影力量结合,运用香港电影、电影人骨子里富于都市感的优势,发挥其最大功能,力争在可能的短时间内令失衡的“南弱北强”有所改善。

60年来,香港银都机构(以下简称银都)为中国电影作出过重要贡献。在新形势下,银都未来应有何作为?

从历史上看,银都其实是中国最早的合拍公司。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曾先后与北影、上影和珠影合拍过不少优质影片。其中,与珠影合作的《七十二家房客》不断被翻拍,可见影响之巨。

现在中国电影的状况是南弱北强、南贫北富、南静北跃。此现象与中国当今的经济发展刚好相反,十分奇特。事实上,几乎所有卖座影片都为北方题材并由北方电影机构出品,电影人也多活跃在北方。但从文化上看,无论《三枪拍案惊奇》、《大笑江湖》,还是《让子弹飞》这些卖座影片仍然是反应农业社会文化的电影。这些影片卖座,就意味着中国当今仍未曾进入现代工业化社会。当然,这与高票价(特别像京沪穗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与进入影院观众的人口构成有极大关系。笔者曾作过小范围调研发现,在这些一线城市,外来人口(即北漂南下的务工者)占了观众的六成(深圳更高达八成),即原居民观众人口则只占四成。也就是说,不少卖座影片迎合了从中小城镇、农村到大城市的观众的审美情趣,而这些人口大多均从尚未发达地区进入了京沪穗。相反,这些大市原居民观众则未必对此等影片感兴趣。从国内票房前三位的粤京沪来看,外来人口也最多。

当下的电影有两大特质:电影是属于都市的;电影是属于雄性的。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电影营造的是梦。向往大都市生活,是中外百姓“梦”的主流。中国当下城市群的出现以及城市化进展,正符合迈向发达国家的路径。对许许多多北漂或南下创业、打工者来说,他们向往北京、向往上海、向往广州,也不外如是。香港电影为何男明星占优而女星则显弱?在香港电影发展高峰期可以看到,从李小龙到成龙到李连杰到现在的甄子丹,从周润发到梁朝伟、刘德华,无不是由他们来主导票房。这些经验证明,电影确实属于雄性,好莱坞也不例外。

所以,银都要为南方电影给力,将精力和优势与南方的电影力量结合,运用香港电影、电影人骨子里富于都市感的优势,发挥其最大功能,力争在可能的短时间内令失衡的“南弱北强”有所改善。当然,香港电影也是南方电影一部份。但在香港电影人纷纷北上之际,银都也有责任令香港电影不至像香港工业纷纷北移那样出现“空心化”。如何令香港不至空心的同时也能与上海、广州的南方电影力量结合,这就要看银都的智慧和魄力了。

当然,当CEPA(内地与香港经贸关系协定)深入实施之际,当安乐、思远等在内地注册的电影公司均可在内地拍片而不必经“第二合拍公司”这个流程之际,银都当然也不应困守在香港。

银都六十年,她应走向一个更辉煌的时代。

上一篇:移动广告:预期正在逐步兑现 下一篇:看旅游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