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迪的肖邦传奇

时间:2022-09-01 02:56:06

比肖邦还肖邦

很多人认为是肖邦大赛成就了李云迪与肖邦的缘分,而实际上,李云迪与肖邦的传奇在更早以前就已埋下伏笔。

在李云迪的记忆中,刚学琴时,睡前要听录音带,他最早买的就是肖邦的作品。每天伴着肖邦的音乐入眠,让他与之建立起一种特殊的感情。至今,无论学习还是演奏肖邦的音乐,他都有一种朝圣的感觉。

为什么是肖邦呢?用“缘分”来解释也许玄乎。李云迪的钢琴老师但昭义是最了解他音乐的人之一,他说,肖邦的浪漫主义最主要的特点是阐释情感,并通过演奏传达出来。而李云迪天生乐感好,富有想象力,能从音乐中感悟到意境,所以他演奏的肖邦,情感表现得生动,和音乐很贴切,给人的感觉就是:琴声、表情、肢体语言浑然一体,极富感染力。他评价李云迪这种状态是“人琴合一”。

比如,对于新专辑《肖邦传奇》里的24首前奏曲,李云迪就把它们想象成一个斑斓的调色板,“特别是第15首《雨滴》,创作时肖邦在西班牙马尤卡小岛上,屋外刚刚下完雨,窗台、屋檐上一滴滴水珠落下来,在这个触景生情的状态下写的这样一个片段。所以左手的音符基本上都是在模仿雨滴落下的状态。”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是世界上最经典、最严格、级别最高的钢琴比赛之一。从1927 年开始每五年举办一次,有“钢琴奥运”之称,竞争异常激烈。1980年的比赛中,评委会一番争议之后,未将第一名授予南斯拉夫的著名钢琴家波戈雷利奇,以至于另一位曾获得金奖的评委阿格里奇愤然退出评委会以示抗议。自1985年之后的15年里,肖邦大赛金奖一直未能找到合格的人选。但昭义解释:“你可能是一个很出色的钢琴家,但是也许你并不适合演奏肖邦。”李云迪在金奖空缺了15年后脱颖而出,原因就在于,在精湛的技巧之上,他完美地演绎出了肖邦。

17岁那年,李云迪在荷兰参加了国际李斯特钢琴比赛,协奏曲演奏的是《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一首非常深刻的作品。评委们虽认为他的演奏水平可以拿第一,但觉得从年龄和阅历上看,诠释这个作品,他“too young”,最后只给了他第三名。

但昭义说,“李云迪曾有一段时间比较困惑,就想让自己成熟一些,从琴上下了功夫,在形象上也有表现。”当时他还留着一个小平头,这之后,他开始蓄头发。一年后亮相肖邦大赛时,李云迪的头发长了,还带着自然卷。在演奏时,他精准的演绎加上投入的神情,从侧面看上去,与肖邦像极了。国外的报道里曾用“肖邦转世”来形容他。

“我觉得肖邦的音乐像一种内心独白,他是钢琴诗人,他在钢琴上的表现,非常优雅,情绪尺度的拿捏,非常带有控制性,肖邦的音乐也有很激昂的旋律,但他不是那种完全释放的,他永远都带着一种很美的感觉,这是他的气质。”这是李云迪对肖邦的理解。在大家眼里,这位钢琴王子和肖邦一样,拥有诗意、优雅、浪漫的气质,而他的演奏甚至比肖邦还肖邦。

15年过去了,虽然李云迪也演奏贝多芬、舒曼、李斯特、普罗科菲耶夫,但他始终和肖邦“有一个最绝对密切的联系”――“肖邦一直跟随着我的成长,可以说他慢慢地在我身上附体。”在用情感出色地诠释肖邦的同时,他对肖邦的音乐也更加理性地分析。当李云迪侃侃而谈肖邦音乐的种种时,这种魅力并不亚于他在台上忘情地演奏,他条理清晰地告诉记者,“对我来讲,第一,肖邦的旋律性很重要;第二,它的结构我认为是比较古典化的,所以弹肖邦不能太随意地浪漫化处理;第三,最重要的是对音色的控制,这也是最难的一点。”

他的工作人员说,李云迪的乐谱上总是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他在不同时间的标注,看起来就像个艺术品。而他自己还有个搜集乐谱手稿的爱好,“手稿会让你与这个作曲家产生更近的沟通,你看到手稿上面他涂过画过的,根据他这种创作时的状态,可以更直接地分析他对作品的理解。因为都是手写,肯定是有情绪的,这些可以从他字里行间的笔墨中感受到。”

“你听,这是多美妙的音乐”

对美食颇有研究的李云迪还喜欢把肖邦比作家乡菜,“是熟悉的味道,非常亲切。”进而,他又用川菜来比喻人们对肖邦的误解:“川菜不止是辣,真正好吃的川菜是色香味俱全。在北方很多人把川菜扭曲啦,就像很多人把肖邦作品扭曲了,要么是炫技,要么就是悲伤的。好像不扭曲它大家就看不到它的特点。这就是我现在的担心,刻意去展现它的某一点,其实没必要。真正好吃的川菜,是很新鲜的,不会很咸,它的平衡感非常强。”

其实,李云迪的天赋不止在音乐。除了美食,他还是汽车迷,是摄影发烧友,爱运动,喜欢美酒,而且每一个都耍得有模有样。但昭义的夫人高老师讲了一个有趣的事,“他还小的时候,有一天我女儿回来说,妈妈你知不知道李云迪会开车哦!我们学校对面有个卖车的店,当时他个子高嘛,人家就让他把车开出来试车,绕了一大圈,结果他捣鼓得很自如,我问他爸爸什么时候让他学车的?他说没有学。李云迪说,我做梦的时候学的,开碰碰车的时候学的。”

在生活里,李云迪的五感是打通的,很绝的是,他随时都能从中发现音乐的启示。看到梵高的画,他会自然地联想到拉威尔的作品,“它有个主要色调,但是呢,又是一种比较漂浮的状态。”而贝多芬呢,“就像一个建筑,棱角分明。”开车时,他会格外留意不同的马达发出的特别声响。打乒乓球时,乒乓球有节奏地撞击桌面,他说:你听,这是多美妙的音乐。“拉威尔的《水的嬉戏》最后一句,好像香槟的气泡最后消失一样,你如果没喝过香槟怎么能知道那个感觉什么样呢?作曲家当年没准也是接触到某个食物突然想到的。你要是吃个肘子,一看就是德国的音乐。”

三岁时,音乐闯入了李云迪的生命,可以说,音乐塑造了他的个性,“主要是专注和毅力吧,还有特别冷静和稳定的心态。”“专注与投入”是他对待音乐的态度,每天练琴N个小时,雷打不动,即使小学参加学校的春游,早上七点出发,他五点就起床,先练两小时琴再走。而今天,音乐依然是最大,所有爱好都要为它让路。从2013年开始,他每年在国内进行超过30场演奏会,今年9月开始的“肖邦传奇”世界巡演将持续一整年。李云迪不是正在演出,就是在去演出的路上。而每到一个新地方,无论时间多晚,他都要先练琴,“练习是很枯燥的,因为我要对音乐的细节一点点去练习,这个是无止境的事情。”

李云迪说,这样的忙碌至少还会持续十年,因为现在是状态最好的时候。冷静如他,也会有烦躁时。但这大部分仍发生在音乐中,“演奏的时候觉得有不同的意见,这一段我要怎么去演绎,节奏、速度,到底是快一点还是慢一点,经常会有一些推敲。所以烦躁情绪主要来自和音乐接触中的抗争。”他现在的解决办法是――不如去录个综艺节目放松一下。前一阵李云迪在《星星的密室》和《十二道锋味》里亮相,艺术咖的萌态让人们大呼惊喜。

而这过程中李云迪依然放不下音乐的使命,“通过这些节目让更多人了解音乐,了解钢琴,这都是我会去做的事情。”

Q&A

Q:大家想到你就想到肖邦,你觉得很开心,还是会被束缚?

A:很开心,因为我觉得我本身跟肖邦有一种特别的联系,而且我喜欢他的音乐,也愿意去传承他的音乐,演奏起来我也非常地享受。我觉得任何一种作品,任何一种精神,在每一个时代都要被传递。拥有演奏肖邦作品的技巧,不代表你就不会演奏别的作品,它反而会让你把其他作品演奏得更好。

Q:对新专辑《肖邦传奇》的24首前奏曲,你是怎么理解的?

A:它首先要是积极的,肖邦音乐虽有忧愁悲伤的一面,但我觉得他的音乐特性,特别是前奏曲是一种特别流动的状态,不像叙事曲那样怀旧、带有回忆的倾诉的情结。从音型、音乐结构、叙事结构来讲,前奏曲变化非常丰富,是一个年轻人的状态。所以弹奏前奏曲,在忧伤里还要带有一些活力。

Q:十月份你要去做肖邦大赛的评委,有什么期待?

A:我非常期待的是,十五年前我是去比赛,现在去当评委,坐在上面感受下面选手的状态。我也很好奇这一代90后的人是怎么理解肖邦的,怎么去弹奏肖邦的。其实每一代人的变化都是一种推动。虽然作品是一样的,但是大家的审美,对技巧的要求,对音乐的诉求,对听觉上的满足感,跟以前完全不一样。

Q:回想自己参加的肖邦大赛,最难忘的一个画面是什么?

A:最难忘的还是在舞台上的那种感觉,因为去参加比赛时还很陌生,但那是无所畏惧的一种状态,很难忘。所以我很期待在肖邦大赛做评委,看到年轻人在舞台上释放这种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能量场。

Q:你曾提到演奏肖邦是带着朝圣的心情,你现在33岁了,与年少时对肖邦的理解有哪些不一样?

A:我觉得从小受到肖邦音乐的影响到现在,这种渊源挺特别的,慢慢地熟悉他的音乐到现在,就像一个演化的过程,现在演绎肖邦作品,更加有感觉,对他作品的了解更全面了,加上各种演奏经验,我觉得对他的作品更驾轻就熟一点。

Q:大家说你跟肖邦很像,都有浪漫的气质,生活中你浪漫吗?

A:我的浪漫可能基本上是释放在了演奏中吧,用另外一种方式去表达它。目前我可能没太多生活的时间,但我觉得,去全世界很多地方演奏,可以看很多不同的风景,品尝很多美食,这些就是目前生活中比较浪漫的时候了。

Q:作为古典音乐家,在你身上却有很多娱乐精神?

A:没有去考虑这么多,我觉得“娱乐”这个概念,看怎么样去衡量,你说演奏是一种娱乐吗,它也算是一种娱乐――从某种角度来讲。因为它也是让大众去开心地欣赏的。就是说,娱乐不一定就是要笑,而是愉悦,愉悦的心情,我听到一段很感伤的音乐被感动了,从音乐的角度,以我的视角来看,这也是一种愉悦。我觉得我就是在展现自己真实的状态,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想传递什么信息,就去传递出来,这就是人生。每个阶段有什么体会,就去感受。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Q:《肖邦传奇》巡演还是和以前一样多走二三线城市吗?

A:今年在中国有20多场《肖邦传奇》音乐会,从泰州、烟台、宁波,然后到郑州,应该说上半年大部分都是在二线城市。

Q:你每一次巡演都会在音乐普及方面做很多,那你这次会根据肖邦的特点做一些普及吗?

A:首先我去每一个地方演出这也算一种普及,如果不想普及我可能按惯例只在一线城市演完就可以了。演奏会之后会有一些活动,和琴童的互动,大师班上他们可能也会演绎一些肖邦的作品,这也是一种普及方式。普及是要一点一点的,比如有机会到各个地方,不管是讲肖邦还是去弹肖邦,其实就是围绕着大家怎么去认识肖邦的作品展开一系列音乐活动。

Q:每次上场前你还会紧张吗?

A:会紧张,但是这种紧张是期待和兴奋,不紧张就代表着不重视啊,因为在做一个很重要的事,但是对紧张的处理是经过平时训练的,是有保障的。

Q:你有自己比较独特的克服紧张的方式吗?

A:我独特的方式就是专注。演出前,下午一定要睡觉,保证休息。

Q:重大的演出前能睡得着吗?

A:一定得睡着,睡着了我才有精力和体力。 1986年2月李云迪在重庆家中,他4岁开始学习手风琴

Q:一说到美食你就眉飞色舞,有到一个地方你必须要去吃的东西吗?

A:比如回到四川我一定要吃火锅,一定要吃小面,去意大利佛罗伦萨,一定要吃地道的意大利面,只是用小番茄做的,不需要加任何东西。

Q:现在每天除了练琴,还有什么坚持的事儿吗?

A:基本上想得最多的就是舞台、演出、作品,其他都不怎么去考虑。

Q:运动呢?

A:不会每天,要根据时间的安排来看,但是运动确实可以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而且比较健康一点。我常做的就是跑步,在每个地方都比较容易做得到。 1994年3月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

Q:你觉得音乐、美食、运动有什么共通的地方?

A:音乐也是非常需要专注的,美食呢,有很多个菜系,每个菜系也是有个“专”在里面,运动,每个项目也代表着一种专业性,在这一点上,这三样是有雷同的。另外一点就是,它们有很多的色彩,音乐有很多的色彩,美食也有很多色彩,运动有很多种类,也是有很多变化性的。还有一个就是挑战的毅力,这三者都是非常专业的事情,比如做美食的开发,需要非常大的毅力,要做好一个菜,要把火候掌握好,就跟表演上台一次性成功一样,不可能咸了变淡,淡了再变咸,只能一次成型,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很多的训练,一个大厨的训练也是非常复杂非常艰苦的,运动更是,跑步、跨栏,差一秒,那得需要多少训练,音乐在表演的过程中相当于运动员,是竞技的,因为是一次性的,是临时的,而且这一次性是不可再复制的,带给观众就只有一次机会。像10月份参加比赛的选手,不管你平时怎么练,上台就一次机会,跟运动员一样,你失误了就失误了,其他都没有用,在那一刻,对于我来讲,我每一次音乐会,都像在比赛,观众可能是第一次来听你,他听到什么就是什么。

Q:你还喜欢摄影?

A:是的,我算一个发烧友吧。以前玩的时间还比较充足,现在时间太紧了,所以每次出去带不了那么多相机。

Q:现在有几台相机?

A:还是蛮多的,怎么也有七八台吧。反正都是一些比较传统比较老的,有各种各样不同的镜头。除了拍照,我对摄影器材也很感兴趣。我觉得相机本身都差别不大,最大的区别是镜头,比如像老一点的莱卡的镜头啊,这些都非常棒,50的,1.2的,最早的那几个版本都非常好。 1995年13岁的李云迪参加美国斯特拉文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获得第3名,与老师但昭义合影

Q:你到一个新地方会去采风吗?

A:也是看行程安排,有时候一年有一两个月空下来,可能就去采采风,或者演出的时候,行程没有那么密,演出完可以在每个地方拍拍照,去感受一下。因为我很喜欢手动相机,就需要很多时间,要调光,调这个调那个的。

Q:你一般比较喜欢拍什么?

A:什么都拍,看有什么感觉,觉得这个画面不错就拍下来,如果我带着相机的话,哈哈。

Q:你觉得跟同龄人相比,你是不是更喜欢古典老派的东西呢?

A:新的和老的都有不同风格,老一点、传统一点的我是非常欣赏,但是新的我也觉得有这个时代的意义。

Q:除了古典音乐,你喜欢听其他类型的音乐吗?

A:平时很少去听其他的,当然有的时候也会碰到,平时生活中就是放松,没有刻意去听什么。比如有时候听到一些爵士,它的节奏啊状态啊会让我非常兴奋,但这都属于根据当时的场景去感受的。 2000年10月,刚过18岁生日的李云迪在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上获得金奖

Q:音乐品位会影响生活品位,你对着装风格有偏爱吗?

A:我的着装是很自然的,没有很刻意地去想,就是简单一点,休闲一点,除了上舞台、演出需要。

Q:我看你穿过很多次黑色T恤。

A:对,我就是喜欢黑色、白色,比较素的。偶尔也会尝试不一样的,总体来说是简单一点的。

Q:你在音乐上敏感细腻,在生活中是不是也很容易发现美呢?

A:生活中可能感受的少一点,只能感受作品了,感受作品有什么新的变化,有什么新的阐释方式。

Q:未来十年你有什么目标吗?

A:大部分时间还是放在演绎作品上,去演奏不同的作品,当然啦,在全世界各个地方开音乐会,同时做一些对小孩钢琴教育有帮助的事情,大概就是演出和教育。所做的事情和希望做的事情都是我的梦想,所以是朝着我的梦想在努力。

上一篇:“不小姐”告别舞台 下一篇:其实是拼胶原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