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评价德国大众汽车名称的汉译

时间:2022-08-31 09:40:50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评价德国大众汽车名称的汉译

摘 要:用译文与原文间的功能对等取代二者之间的语义等值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取得的突破。为了更加充分地传达原文的功能, 译者可以根据特定的翻译目的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创造性地完成翻译行为。功能翻译理论为汽车车名翻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汽车名称;差异化营销;英汉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096-0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空前活跃,源自德国的功能派理论便是其中之一。它突破了传统翻译理论以原文为中心的观念,为翻译研究和翻译批评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拟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对德国大众汽车旗下车型名称的汉译进行评价。

一、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1年赖斯( Katharina Reiss) 发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 首次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 提出从原文和译文功能对等的角度来评价译文。1978年弗米尔( Hans Vermeer) 在《普通翻译理论框架》( A Frame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 一书中, 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 提出以文本目的( Skopos) 作为翻译的第一准则, 发展出了目的论( Skopos Theory) 。弗米尔认为, 翻译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目的法则”, 即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整个过程, 也就是说结果决定方法。此外, 根据目的论, 翻译还应遵循连贯性法则( Coherence Rule) 和忠实性法则( Fidelity Rule) , 即译文必须能让译文接受者理解, 并在译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 同时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形式和程度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来决定。

在功能派看来, 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活动,它化解了语言文化障碍, 使跨文化交际行为得以顺利完成。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总是以某个特定群体作为译文的接受对象。译者在接到翻译要求后, 根据特定的翻译目的, 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逐步达成翻译目标。译者的努力直接决定了翻译要求能否实现, 译文目的能否最终达成。目的论强调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译者的自由并不等于不受任何限制, 忠实原则约束了译者的自由度, 以确保最终实现翻译目的。

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产品差异化营销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众多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任何企业都不能用一种产品满足十种需要,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考虑的是如何开发出十种产品去满足十种需要。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能多年来在汽车行业保持其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则正是与其成熟的产品差异化营销策略分不开的。

三、德国大众汽车不同车型名称的汉译评价

根据其产品差异化营销策略,大众公司针对不同收入阶层人士推出了大量车型,例如,针对豪华车市场推出了辉腾和途锐,中高档市场则有途观、尚酷和帕萨特保持着,中低端产品则显得门类繁多,如,速腾、高尔夫、捷达、波罗等。在此,我们对比这些车名的英文名称,借用功能翻译派的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对其中文译名进行评点。

大众公司迄今生产的最为豪华的轿车的英文名称为PHAETON,这既是希腊神话中力大无穷的太阳神之子的名字,也可代指古代一种华美的敞篷马车。在中国,它的对应译名是“辉腾”。就语义忠实而言,其中文译名引不起中国用户对希腊神话的任何联想。但鉴于辉腾的用户大多是一些功成名就的企业家,辉腾在中文中可以使人联想到“辉煌”,“腾飞”。这恰恰最切合该车型的特殊用户的心理,因此,在译语的交际环境中该译名是有意义的,考虑到该译名的中文发音与原名英文发音极为相似,可以说译文达到了译者所追求的目的。

途锐是大众公司推出的豪华越野车,其英文名Touareg是借用了一个非洲部落的名字。在撒哈拉沙漠,环境条件异常恶劣,这使当地部落居民有着顽强的生活能力,该部落的特质与用户对越野车性能的追求极为吻合。而在中国以途锐为名,虽不能说完全忠实原名含义,但仍能使人联想到“路途中锐意进取”,同样能体现出越野车的特有性能。

中高档车型迈腾的原名Magotan是一个拉丁文名称,它来源于拉丁文词根“Magnus”,意义是高贵的、受人尊敬的。中文名称 “迈腾” 的“迈”字赋予了自信、果决、动感的寓意,而“腾”字则表示腾飞、超越、激情。两个中文字组合在一起,从音和义的层面既忠实于原文,也易于让作为译文接受者的用户理解。

另一款中高档SUV车型 Tiguan的名称则是由Tiger和Leguan这两个单词拼凑而成,直译的话是老虎蜥蜴的意思。在中文中, Tiguan被译成途观,如果说读音上还基本相似的话,词义上已经风马牛不相及了。原文意指这款车既拥有老虎的敏捷与霸气,又不乏蜥蜴的超强适应能力。中文译名传达的则是“途有境,观无垠”的境界,给人的感觉是人在旅途,却拥有丰富的智趣生活。不能说是完全的忠实,但能使目标用户产生译语语境所特有的联想,因此对于功能译派的连贯性法则还是相当吻合的。

对于中档车型SAGITAR来说,名称来自表示箭的拉丁词根sagitt, 且跟射手座(Sagittarius)有关,在欧洲,射手座被认为是崇尚自由、追求速度、充满热情的象征。而中文名称“速腾”实现了音译与意译的结合,“速”代表速度、动感,“腾”代表腾飞、激情,象征着用户对动感、激情的无限追求,对成功的不断超越。遵循了连贯与忠实的原则,达到了与用户共鸣的目的。

作为大众推出的另一款中档车型Lavida,其名称在西班牙语中表示生命和希望之意,代表了奔放动感的生命力量,以及朝着更加美好的生活前进的激情与动力。而中文名“朗逸”也别具韵味:“朗”代表了明朗的汽车设计风格,“逸”则代表了充沛动力。与热情奔放的英文名相呼应,表达了其品牌主张:它是专为那些重视生活品质、乐观进取的都市白领所设计的。

四、结语

汽车车型名称翻译是一种特殊翻译。 能够利用语义等值进行直译的例子属于少数, 多数都采取音译法, 用汉字尽可能地模拟原来的英语发音,尽量兼顾词义的传达,延续品牌效应。车名翻译的经典之作往往是在音译基础上借助汉字特有的词汇意义、联想意义和文化含义来体现产品的某些属性, 以满足消费人群对产品的心理预期。功能派翻译理论赋予译者一定的自由,使他可以根据商品类型和目标消费对象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 发挥汉字的表意功能, 使译名准确传达产品特色, 赢得中国消费者的心理认同。

参考文献:

[1]Nord, C.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卞建华,崔永禄.功能主义目的论在中国的引进、应用与研究( 1987-2005)[J].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5):82- 88.

[3]李燕敏.以功能派翻译理论解读商标翻译[J].山东外语教学, 2007,(5):106-109.

[4]仲伟合, 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 (3) : 47-49.

上一篇:浅析王士祯的诗学思想“神韵说” 下一篇:浅谈和谐之音对油画创作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