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媒体整合,品尝语文学习乐趣

时间:2022-08-31 07:11:45

初试媒体整合,品尝语文学习乐趣

【摘要】语文教学中,通过整合信息技术,丰富学习情境,让学生对语文情窦初开;提供学习"媒介",鲜活学生的思维与表述;扩大信息交流,拓展课外知识;共享网络资源,提升语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媒体整合 丰富情境 鲜活表述 拓展知识 提升深度和广度

随着数字化校园的推进,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综合技术,逐步渗透到学校教学的每一个领域。

2012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教学信息的多样化,使得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具有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它所提供的交互性,使得学生更自主地控制和使用信息资源;它所提供的集成性使得学生对于语文信息的感知更加丰富;它所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的实时性,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提供实施个性化的帮助或指导,对于课堂实现高效率、高质量提供了保障。学生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现代素质,会进行终身学习的的学生。

下面就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课程资源方面的收获谈几点体会:

一、整合信息技术,丰富学习情境,让学生对语文情窦初开

整合了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而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展示台、液晶投影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优美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如教学《灰椋鸟》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我先请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盐城自然保护区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激起学生了解灰椋鸟生活环境的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读文,欣赏鸟生活的环境之美。在学习"热烈喧闹"这部分内容时,我向学生适时播放了课前网上搜集的鸟类归林后活动的声像资料。学生阅读的文本语言一下子活起来,动起来,众鸟纷飞、叽叽啾啾的热闹场面活现在学生眼前,有了丰富的体验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语言之精妙,水到渠成。不光对文本有了深入的理解,深入体会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更激发了学生对鸟类的喜爱与欣赏之心。

二、整合信息技术,提供学习"媒介",鲜活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述

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所创设的意境是深远的。如何引导学生来学习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古诗之神韵呢?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整合解决了这个难题。

如我在在执教《山行》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笔下深秋时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我从网络下下载并重新整合了一份能体现诗情的课件,并选取了琵琶曲《大浪淘沙》作背景音乐。上课初,我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具有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诵读全诗,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热情,学生一下子进入了诗歌的意境,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理解诗意时,针对教学难点"霜叶红于二月花",我通过演示课件来化解。画面上,红红的枫叶缓缓飘落,孩子们一个个眼神中透露出神奇的光彩,不但对诗意的理解了然于心,而且感情得到了升华。

三、整合信息技术,扩大信息交流,拓展课外知识

语文教师都明白,如果仅仅依靠教科书、参考资料(书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功能强大,综合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操作平台,教学活动基于网络环境下,在"交流、讨论、启发"等活动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由于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如教完《三顾茅庐》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不只对刘备的"求贤若渴"、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所了解,还要对其他人物有所了解,我布置学生课后收集大量有关《三国演义》中其他人物的故事,经过加工整理办一期"三国群英传"的综合展示。同学们马上分工合作,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图片,有的上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各种途径同学们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汇总,学习小组的同学可以做到资源共享。综合展示时,学生拿出了许多设计新颖、布局合理的手抄报,曹操、张飞等制作精美的人物脸谱,甚至还有学生演唱了京剧《捉放曹》。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延伸,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提升。

在语文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只有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整合信息技术,寻找语文学科有效教学的途径,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使学生终身得到更好的发展,这将是我今后工作的思考方向。

上一篇:浅谈如何优化语文课堂 下一篇:浅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