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属吉祥 第6期

时间:2022-08-31 06:07:47

玉,几千年来,在国人心目中,向是吉祥、温润、高尚与圣洁的象征,人们敬玉、爱玉、赏玉、戴玉、玩玉、藏玉,怀着是一种对美好的向往。然而,近些年来,不知是由于人们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还是急于标新立异,以玉来表现的暴力、血腥题材时有出现。这样一种情形,如孔老夫子回魂转世,是否又会立即魂归西天?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凡是对中国延续了近万年的玉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玉,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作为一种神圣、不可亵渎的事物而存在。

原始的人类,怀着对自然的绝对崇拜,将它作为与神秘上苍沟通的桥梁。西周的帝王。将它作为一种礼器,敬奉上天的同时,兼具规范人类等级的作用。到了后人熟知的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更将德寓于玉,倡“君子比德于玉”,谦谦君子,要温润如玉。

在这个时候,玉已经被罩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君子必佩玉”、“无事玉不去身”,但“唯丧否”。玉作为一种神圣之物,自要远离一切不洁之事。

今天的人们,虽然对玉,不再“首德次符”,但几千年沿袭下来的玉文化,使玉在人们心中,仍是吉祥的象征。人们戴玉、玩玉、藏玉,不单源于其高昂的价值,更在于以玉护身,辟除妖邪,保人平安。不可想象,一充满了血腥暴力的玉器,敬奉于家中,该是一怎样的景象?

玉属吉祥,远离凶恶

我的导师王树森是一代玉杰,他虽已离开了我20年,但他所教导我的,关于玉的一切,仍历历在目。

有一件事情,虽然很小,但对于我的影响,已不是深远所能表达。

记得那个时候,我们五师兄弟均已出徒,成了真正的五虎将,不能再每天跟在师傅身边。

有一次,我领了一块绿松石,那种蓝蓝的、干净、柔美、明亮的感觉,让我从心里面喜欢它。这样漂亮的天物,应该做什么呢?

读料,每一个做玉的人,想必都不会忽略它的意义。

读着、读着,一个仕女的动作就开始浮现在眼前。渐渐地,我看见了,一古代美女,坐在河边的一块石头上,旁边放着一个小竹篮,在河水里洗纱。洗着洗着,自然就热了,小汗珠开始冒了出来。自然而然地,她随手从肩膀上拽下一小手绢来,开始擦汗。因为我的鼻子尖最爱出汗,所以,我就想象她是在擦鼻子上的汗。就在这时,两只小燕子从她身边悄然飞过。她一边回头看小燕子,一边又怕风把手绢冲到河里去,无意中把手绢的一个角叼在嘴里面。

有了这样一个美景,让我的心与那景一样美。《西施浣纱》,不仅稿子迅速定了下来,磨玉的速度也是出奇地快。造型很快就出来了,在刻画脸上的细部表情时,我心里美得直痒痒,一心盼着师傅赶紧过来。

师傅还真如我愿,很快就来了我们车间,到我跟前儿,问:“我看你做什么哪”,我二话没说,就是用手一托,特别自信地捧给师傅看。可没承想,师傅一看,瞬间就把脸呱嗒一下,沉了下来。仍是一句话没说,噔嘟,重重地拍了一下,在凳旁磨玉的沙子上写了一个“口”字,再写了一个毛巾的“巾”字,然后把东西一戳,瞪了我一眼,扭头就走了。

这意想不到的结果,让我一下子就蒙在了那里。

拿着我的作品,郁闷地坐在那里,左看右看。看来看去,终于悟明白了一件事儿。

在我的作品里,西施在嘴里叼着一个手帕的角,这里面有一个做玉的忌讳。“口”和“巾”合在一起就是上吊的“吊”字。玉应该是一个永远为别人祈福,祈求长命百岁、祈求多子多孙的吉祥之物,怎能有一个“吊”字含在里面?不知道的,喜欢你的造型,买走了,供在家里。可一旦被人点破,发现有一个应合了不吉祥的“吊”字暗含其中,那又该如何?

想到这里,我的火气就一下子云消雾散了。赶紧拿起工具,把那手绢从嘴边拿下,搭在了肩膀上。

这样的事情,无论你是否心甘情愿,它都确实有道理。

还有一件类似事情,也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那个时候,已经开始改革开放,全国许多地方的玉器产业都派人到北京玉器厂来学习。那一次,是山东青岛一个技术学校的校长带着一批已经进入毕业创作阶段的学生。我的导师照例拉着我一起去讲课。

上课时,一个学生向我的导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块好玉。我应先创作什么?”

导师反问:“你想先创作什么?”

学生答:“北京的淘粪工人石传祥是全国劳动模范,我想创作一个白玉的石传祥。”

王树森就请这位同学生说说他将做怎样的造型。学生想象着答:“一手提着一个粪勺,肩上扛着一个粪桶,一脸的自信与自傲。”

导师习惯性地撇着嘴,嘬嘬几声后说:“好,你的造型不错,做得逼真极了,几乎让人一看,粪勺的臭味儿都能闻得见。做得了,人家买走了。回家之后,摆在哪里呢?摆在客厅里,想想觉得不对;摆卧室里,感觉也不好;摆厨房里,那就更不对了;最后,只好放到厕所里了。”

这样的启发性教学,不知那位同学是否听得懂,但却是王树森常用的。

记得有一次做人物造型,我问他:“这好不好?”他只反问我:“一个农民,给他扒了衣裳,换上军装,你说他就是一个兵了吗?”

我的导师一辈子为玉生、为玉死,谈玉却很少。但他教给我的,却影响了我一辈子。他去世以后,我就觉得跟父、母亲去世了一样,心里一下子变得空空落落的。那以后,有了疑问,再想找人问一下,但已没了那个人。

人玉合一,修身如玉

我后来一直强调,中国人谈玉离不开人,谈人离不开玉,人玉合一,境界就是这么高。

我三次回炉,跟在我导师身边的时间差不多最长,但翡翠什么样,白玉什么样,他从来没教过我们。更多的,是在教你应该怎么做人。

帝王用玉,以示天意;君子佩玉,以展自身的德行;俗人戴玉,以附风雅。但无论怎样的用玉层面,体现的都是中华民族5000年来的用玉习惯,这种习惯已经成了一种风尚。

玉性温凉,但它的坚韧、温和、细腻与人性有着极大的一致。贴身佩戴,虽有丝丝寒凉入骨,但总有一种念头。想耍让人用心去温暖它。

做玉的人磨玉,无论是脚蹬手磨,还是手执高速旋转的金刚砂转头,需要的,都是用心去体悟,直至达成你心中所想的形象。这就如人修身,只有反复打磨,修炼心灵,方有顿悟与收获。

人有玉性,玉有人性,就连老百姓都会说,人养玉,玉养人。因此,与人合一的美玉,就要让它远离一切所不该拥有的。佩戴玉的人有美好的追求,美玉也会是祝福佩戴玉的人。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既然早在《诗经》中,人们就如此说。那么,在玉中,即使感受不到刻骨铭心的感动,也要常常念起人生最美好的希望,何苦再让那些血腥与暴力,时时沾染我们的灵魂?

上一篇:李聪 神奇天珠 下一篇:话说血管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