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的策略

时间:2022-08-31 05:44:33

习作教学的策略

摘要:习作教学要取得成功,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关注良好习惯的形成,鼓励学生自主习作,自由表达,言为心声,培养学生良好的文风。

关键词:习作教学 策略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是成功进行习作教学的保证。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学习和教学经验谈一下习作教学的策略。

一、注重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精神劳动,如果小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不喜欢甚至害怕作文,不愿主动积极地学习写作,那么他的作文是很难得到进步的,习作教学的目标也不可能顺利达成。对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动机,我国老一辈的语文教育家,也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例如,作文“最好是令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味”。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当然乐于去写。当学生把作文看成是一种需要,那么他们作文的长进还有什么疑问吗?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在习作教学的初始阶段就把目标重点放在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第一学段的相关表述是“对写话有兴趣”,第二阶段的相关表述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到第三阶段,才过渡到要求具有初步写作意识即“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二、关注良好习惯的形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实际是知识、方法、能力和情感意志渗透、融合、升华的结晶,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习作教学中应着重培养留心观察、自觉积累、积极构思、认真表达、主动修改的良好习惯。

1、留心观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叶圣陶说“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对于写文章太有用了”。观察是小学生写作的重要前提。如果学生不能够认真细致地观察,习作能力就不可能提高。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有效的观察训练,培养、提高他们的观察水平和能力。

2、自觉积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积累,主要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语言材料的积累。生活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培养自觉积累的习惯,其主要途径有:(1)主动充实生活,积极认识生活。自主合作地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如参观访问、旅游考察等,交流感受、提高认识。(2)认真阅读图书,做好摘录笔记。坚持有趣、有效的课外阅读,组织读书竞赛,进行读书演讲,交流读书心得。(3)广泛搜集信息,整理运用资料。每天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在班级、学校或街道、社区,或在图书馆、网络等处搜集信息,并且学习记录、整理资料。

3、积极构思。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为了能够自由畅达、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就要养成积极构思的写作习惯。

4、认真表达。认真表达是对自己能写好作文有决心、有信心的具体体现。在动笔写作的时候认真仔细,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文本清楚、整洁。

培养认真表达的习惯,一要严格要求,每次作文前都要时时提醒学生,作文后也要及时检查,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二要讲明方法,让学生知道一种好习惯、好方法应该怎样去做、怎样保持,如要学生形成保存作文本以备重温的习惯,就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要保存作文本,怎样保存,重读整理有什么用处等;三要言传身教,教师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批改评点,字迹清晰美观,就会影响学生,促使他学会好的习惯。

5、主动修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中年级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到高年级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主动地、独立地修改自己的习作,既是一种很好的写作习惯,也是较高的写作能力的表现。

培养主动修改文章的习惯,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修改文章的重要意义。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一种脑力劳动,需要经过不懈追求和反复努力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好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学会修改文章,才能使自己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2)了解修改文章的基本步骤。要提醒学生,作文写完以后多读几遍,出声朗读,边读边改。反复读、改几遍,直到自己比较满意。(3)掌握修改文章的主要方法,了解和熟练运用修改文章的符号。

三、鼓励自主习作,自由表达

作文是个体的有意义的精神劳动。学生写话和习作能力,是通过主动的、积极的学习活动,在实践应用和反思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求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不仅是一种教学要求,更重要的反映一种新的教育观念。

当前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许多是由于长期忽视学生作文自主性而衍生的:一是学生奉命作文,被动习作,机械操作。二是教师指导作文条条框框太多,重形式而轻内容。教学中不恰当引进一些成人创作的术语概念,如“主题”、“虚构”、“细节”“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还引进一些章法上的概念,如布局谋篇方面的“首尾呼应”、“开头几法”、“过渡几法”“结尾几法”等等。这样做,从表达方法的学习上也许会收到某些效果,但换一个角度看却可能框住儿童的思想,不利于表达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儿童世界。三是对小学生作文的“思想性”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长期以来,对小学生作文的评价过于强调“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反复强调写“有意义”的事情。为此,学生只好编造一些假话、空话、大话来表现“有意义”,绞尽脑汁来“拔高”作文的思想性。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学生作文的“思想性”,而是要明确什么是小学生作文的“思想性”。小学生习作中反映的思想性,主要表现在真情实感,是童心童言,是“我手写我心”,那种试图把成人写作中的思想性硬套到小学生身上是不恰当的。重压之下必然产生心灵扭曲,对儿童的健康发展不利。

上一篇:目的论视角下《疯狂原始人》的字幕翻译 下一篇:立足文本 开拓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