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校人才优势,服务京津廊同城化发展

时间:2022-08-31 03:30:16

发挥高校人才优势,服务京津廊同城化发展

摘要:借全省打造环京津经济之机,廊坊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立足京津廊同城化下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大批科技人才。文章探讨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如何服务于廊坊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环首都经济圈;科技人才;培养模式

2008年上半年,京津冀经济圈GDP总值为13915.74亿元,同比增长13%,占全国总量的9.5%,从投资情况来看,京津冀完成投资5963.16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0.3%。从此可以看出,京津冀经济圈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0中国最佳信用环境城市廊坊被称为“联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也是外界对廊坊区位优势的确切表达。廊坊这座年轻城市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创造性地提出同城一体概念,而同城是廊坊对接京津最显著的特点。近年来,北京人洗澡泡温泉到廊坊,采摘蔬菜水果到廊坊,休闲保健到廊坊,购买家具到廊坊,北京人把一些大学和科研院所搬到廊坊,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设置在这里。随着两市一体化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北京、廊坊同城效应日渐显现(光明日报)。在这一极为有利的背景之下,廊坊要想加速经济的腾飞,必须要吸收和培养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而廊坊市的城市发展定位“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也恰恰说明了科技人才将在廊坊市未来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廊坊市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与京津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先后建成了廊坊包装、通用机械等4个省级技术开发中心,8个省级科技园区和25个科技示范基地,全市70%的大中型企业建立科技开发机构。开发新产品300多项,涌现出汉王系列产品、砷化镓、纳米测控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质的名优产品,有的产品已占国内市场70%的份额,为廊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构建环首都经济圈,实现同城化,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端人才支持。而廊坊市地方高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创新体系中起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高校在人才、智力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高校不仅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阵地,而且高校科研人员也是地方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010年11月13日在亚洲大学校长论坛发表演讲时指出,2010年7月,中国政府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今后十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高等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坚持走有特色、高水平的科学发展之路,更加重视发展理念的转变,更加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体制机制的改革,更加重视高等教育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

笔者通过对廊坊市企事业单位的调查走访发现,产业互补双赢,是京廊同城一体发展的基础。为更好吸引北京密集的智力、科技资源,廊坊建设了一批廊坊科技谷这样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清华科技园、中电45所、中科院清洁能源研发中心、华为技术服务中心等研发机构已相继落户,中科院理化所、空间科技中心等也与廊坊签约,即将入驻科技谷。新能源产业在廊坊异军突起,如光伏产业。不难看出,科技产业在廊坊已经兴起,科技人才的培养已经提上日程,大力实施人才高地工程,努力构筑廊坊人才高地,使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海外留学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构建环首都经济圈,实现京津廊同城,要强化“同城”理念,建立相关机制,全方位、深层次开展京津廊高端人才培养。

当今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而复合型人才就是多功能人才,其特点是多才多艺,能够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当今社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有效吸引、激励和开发创新型科技人力资源,尤其是杰出人才,谋求国家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最大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从一定意义上说,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正因前所未有的时代需求承担着推进国家自主创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类人才既能继承前人的知识和成果,又能超越前人的成果,能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具有首创精神的人才,同时能够在多个领域有所建树。京津廊同城化为廊坊依靠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经济提供了条件,但是,如果仅仅依靠别人的科技成果,没有自己的自主研发,廊坊要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必将遇到瓶颈。因此,廊坊市应该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科技人才放在人才培养的首要地位。廊坊市市委书记赵世洪表示:用最好的服务把京津的高新技术成果和人才、企业项目吸引进来,成为我们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动力的一个重要源泉。有了源泉,同时又拥有大批可以继续开发利用这一源泉的科技人才,廊坊的经济才会加速持久地发展下去。

廊坊市高校一直积极承担服务本地经济发展这一社会责任,为廊坊市各个领域输送了许多骨干人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廊坊市的人才培养也紧跟廊坊市经济发展的步伐,如有些学校开设的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及专科的文秘、物业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商务英语、应用英语、物流管理、高分子材料、工程监理等专业都是为廊坊市的经济发展而服务的。如根据廊坊本地的特点,廊坊师范学院2009年起专门开设了高尔夫专业,就是配合廊坊市发展而设的。廊坊市每年举行的各项活动,如5.18和10.18由高校的学生担任翻译、服务等工作。随着廊坊城市的发展,会展经济为廊坊经济主导产业之一,而廊坊各个高校的毕业生也活跃在廊坊市的各个领域。在京津廊同城化效应日趋显著的条件下,廊坊市各个高校已经认识到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科技人才的紧迫性,以应对京津廊同城化之下廊坊经济发展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践证明,地方高校的科研创新只有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中做贡献,才能获得地方的支持和回报,才能使自身发展获得不竭的动力。因此,适应廊坊市经济在京津廊同城化背景下的需要,廊坊市各高校应该把培养兼具创新型和复合型的人才放在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的首要位置,这样才能实现高校自身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1] 于桂霞,朱俊义.区域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科研工作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54-55.

[2] 黄文光.“地方高校科研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的运行机制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0,(24):88-91.

上一篇:后世博上海市社会工作职业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导师制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