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服务”不等于教育

时间:2022-08-31 03:29:04

“微笑服务”不等于教育

众所周知,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只讲权利不尽义务终将无法享受权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未成年学生及其家长只讲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而不尽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大有人在。

某校学生上课时“倒下一大片”“昏睡百年”,下课铃声一响即刻“睡狮猛醒”般吼着“老师,下课了”。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无数次的苦口婆心地耐心教导之后仍然我行我素,教育者奈之何――这些学生认为有《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罩护着。

学生张某因与同学发生矛盾而用刀捅伤两名同学,学校经严肃教育后将该生送回家,请家长严加管教一周后再来学校。其父亲威胁道:“谁敢送我的仔回来?马上给我带回学校!不然我马上一个电话打到人教局,要你们连老师都不得当!”

……

中国的法律法规,对教师的限制不少,而对未成年学生的“宠爱”太多,弄得现在的孩子都成了“少爷”、“小姐”甚至是“小皇帝”了,批评不得。不管学生因何原因出现问题,到头来似乎都是学校和老师的错。

还有,我们的教育家老在强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学生要鼓励、表扬、赏识而不要批评、惩戒;提倡“微笑服务”教育法。在这种情况下,因生怕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不满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很多老师宁愿选择了只表扬不批评、只赏识不惩戒――哪怕是学生屡屡犯错,从而导致了教育教学效果日渐下降。

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是对的,然而如果“保护过当”,导致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甚至是因没有得到正确的培养而成为被虫子蛀空了的“空壳”,那可怎么得了!

权利和义务与生俱来就是一对双胞胎,彼此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缺一不可,不然教育就不够完整。故此,笔者以为:党和国家在制定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及教育发展规划时,也应该充分强调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问题。

关于未成年学生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法》已有详尽的叙述。在此,笔者只想谈一下未成年学生应尽到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1 接受学校和老师思想教育的义务。未成年学生的思想问题是很容易出现的,只要及时进行教育,大多数还是可以转变好的。然而,当我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部分学生就是充耳不闻,将情况反映到家长那儿,有些家长置之不理,有家长甚至很有“道理”:“我们就是管不了才交给你们管的,不然要你教师干什么?”殊不知,没有家长配合的教育效果是会大打折扣的。

2 配合教师上好课的义务。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对讲台下的“杂音”多多,教育无果,警告无效,奈之如何?

3 认真完成作业的义务。某学校的某些班级,全班50多名学生,可真正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作业并上交的才五六个人――这样如何能够保证教育质量?

4 遵守、维护学校纪律的义务。时下,部分学生(不是个别)对于学校纪律根本就是视而不见甚至是故意挑衅。他们知道:不管我如何违反学校纪律。你学校不是还得照样收留我吗?

5 接受违纪惩戒的义务。对于学校的纪律惩戒,个别学生拒不接受,有些家长还横加指责,以为不管怎么闹,只要不主动离开学校,学生还是学生,不会变成“未成年的社会青年”。

6 尊敬老师的义务。如果教师连最起码的人格尊严都没有,那还如何为“师”呢(当然老师也要尊重学生)?

上一篇:乡土教材的德育功能分析 下一篇:新课程问题教学法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