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摩尔石”

时间:2022-08-31 02:49:51

图一:广西大化摩尔石,“桃花岛”,35×30×18厘米,2010年秋柳州国际奇石节银奖。

赏析:咫尺之间变化竟如此奇绝,天然平底与围合形成人间仙境,可遇不可求。

图二:广西“运江摩尔石”,“动静之道”,60×45×30厘米。

赏析:线、面的变化与尺度,从容大气,不是人工,胜似人工。

图三:安徽“灵璧摩尔石”,“回眸”,58×45×32厘米。

赏析:谁说灵璧非要“瘦、漏、皱、透”?似这般千娇百媚,气煞米芾!

图四:广西“来宾摩尔石”,“精灵”,28×22×20厘米。

赏析:起伏灵动,突兀而出,这是哪里来的精灵?

观赏石的组合玩法层出不穷,但像附图中的四方来自天南地北的名石被统统打包定义成“摩尔石”,不知是否贻笑大方?对此四石的欣赏可能因人而异,但其线面之间、动静之变、开阖之律,是有目共睹的。因为都有摩尔老师雕塑的味道,便随性而来名之曰:摩尔——大化摩尔、灵璧摩尔、来宾摩尔、运江摩尔!

中国观赏石的命名多从石头产地地名而来,例如:戈壁石、长江石、灵璧石、大化石等等。而以石头的形态特征来命名石种的并不多见,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出自广西红水河的摩尔石了。由于此石有英国现代雕塑家亨利·摩尔先生作品之风,而被石界定义为“摩尔石”。既然有此形态一说,笔者便大胆地将这四方皆有摩尔之神韵的奇石共同推出,求其同、存其异,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发现奇石之美。更何况亿万年前的摩尔石本身便有一种来自天外的超然之美,我辈后生岂可拘泥?如此,更多更深的快乐也便油然而生了。这一点正如美国人Richard Rosenblum的赏石专著《worlds within worlds》(中文译名“世界中的世界”)所说的“每一次发现,都是一次心灵的探险”!

无论是经营奇石,还是为了投资亦或纯粹收藏赏玩,应该说观赏石最可人处都在于“奇”和“美”二意,品味奇、美,得到视觉乃至心灵的。既然如此,不防开拓一下思路,循着奇与美的指引,去探索、去发现。奇石本天成,慧心偶得之。我思故我在!

点 评:

摩尔石对石界的贡献,不仅是一个可供赏玩的全新石种,更在于超越了具象的类人类物,而对抽象的线面之美的自觉追求,在于奇石前所未有的与世界、与艺术如此地接近。

藏者将天南地北的四种石头,都冠以“摩尔”之名,看似突发奇想,实是对“摩尔精神”的深度领会——在摩尔之前,石界从未有以奇石审美特点为命名方式的先例。既然摩尔石欣赏的是线、面构成的雕塑之美,那么有此特点的石头,不管是近在来宾、运江,还是远在灵璧,都叫“摩尔”,岂不传神!周先生的玩法,看似对石种命名的创新,其实更是对石种赏玩的超越。

上一篇:“发现”出来的未必是艺术,“表达”出来的未必... 下一篇:“善待”奇石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