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建设中园林植物配置探讨

时间:2022-08-31 01:32:28

城市绿化建设中园林植物配置探讨

摘要:随着园林事业的发展,城市园林要求再现自然,植物配置要顺乎自然之理,已越来越被人重视。针对当前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现状以及对园林绿化配置中所要遵循的原则,对现代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 植物配置;师法自然;拟自然

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对绿色植物的渴望也更加迫切。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纵观一些单位的绿化状况,有一个通病,即只知种树不懂配置,将园林绿化与植物造林完全等同起来,使得植物带给园林的魅力大打折扣。城市绿化不但要把城市绿起来,而且要美观,因而绿化植物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

1 园林植物的概念及分类

1.1概念

园林植物指园林中作为观赏、组景、分隔空间、装饰、庇荫、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的木本和草本植物。

1.2分类

(1)园林树木:凡适合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城市各类型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

(2)园林花卉:广义花卉指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以及盆景等,狭义花卉仅指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将花卉分为露地花卉和温室花卉。

1.3影响园林植物的环境因素

园林植物生长环境中的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空气等各种生态因子都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重要的作用。

1.4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从园林设计到植物配置都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在现代的园林绿地中,植物配置有着不同时代带来的独特风格和特征,比较两个时代植物配置的不同特色对于探索未来园林的发展趋势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植物景观的审美主体(服务群体)之转变:贵族性与大众性。

植物材料选择之转变:单一性与多样性。

植物配置形式之转变:规律性和多元化。

植物配置遵循原则之转变:艺术性和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使得人们意识到植物具有基本的美化和观赏功能,而且还看到了它的环境资源价值,如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等作用。植物配置形成的人工自然植物群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为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因此在设计中要求设计师以人为本,结合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等多学科设计是一大趋势,如芳香保健植物园。

植物配置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在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公园、一块绿地可以没有地形、没有水体、没有园林建筑……但是不能没有给公园带来生机的植物。

2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及几点建议

2.1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的原则

(1)服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功能,并与其总体艺术布局相协调。

(2)要考虑四季景色的季相变化。

(3)要考虑植物造景在形、色、味、韵上的综合应用。

(4)要恰当处理园林植物的通相与殊相。

(5)要根据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来配置。

(6)合理确定种植形式、种植密度及相互间的搭配。

2.2园林植物配置的建议

综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园林植物配置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园林植物配置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确立生态园林的概念。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园林“拟自然”探索,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中叶开始生态园林研究,目前已取得大量成果和经验。因为人类对环境破坏加剧,尝尽自身带来恶果。所以,保护地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呼声,生态学应运而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应时而出。

园林作为自然科学的组成部分,本身又是一项创造环境、改造环境的工作。首先园林植物配置就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科学配置,使各类植物喜阳耐阴,喜湿耐旱,各重其所,乔木、灌木、地被、攀援、岩生、水生,以及常绿、落叶、草木等植物共生共存。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常说的“师法自然”,具体到园林植物生态配置我认为要重视以下几点:

(1)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生。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生长并生长得好。北方城镇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常绿树种资源有限,在冬季缺少绿色。许多城镇都注意常绿树种的引进,但是有些常绿树种引种进来后,许多都处于濒死边缘。相反一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落叶阔叶树种,不仅能够在夏季旺盛生长,而且在冬季可增加光照,起到增温作用。

(2)重视生物多样性。园林植物配置注意乔、灌、草结合,植物群落可增加稳定性,也有利于珍稀植物的保护,高中低充分利用空间,提高生态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环境质量。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为了获得整齐化一的人工美,从空间结构上缺乏群落的分层,往往是单纯的草木、灌木或乔木相互孤立的种植,而生态稳定性最强的乔灌草结构则较少见。这种趋势削弱了每个城市应有的独特风貌,影响了每个城市特有的魅力,不仅有害于城市景观的美化和城市形象的树立,而且也大大弱化了城市园林绿化应发挥的生态效益。

(3)合理布局,舒朗有致,单群结合。园林植物配置有孤植、列植、片植、群植、混植等多种方式,这样不仅欣赏到孤植树的风姿,也可欣赏到群植树的华美。同时注意园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在许多文人雅士私家园林中很得益。但应先生态后景观,换言之,师法自然是前提,胜于自然是从属。

3 园林植物配置中树种的选择

3.1树种选择的原则

(1)以乡土树种为主,实行适地适树和引入外来树种相结合。

(2)以主要树种为主,主要树种和一般树种相结合。

(3)以抗逆性强的树种为主,树木的功能性和观赏性相结合。

(4)以落叶乔木为主,实行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相结合,乔木和灌木相结合。

(5)以速生树为主,实行速生树种和长寿树种相结合。

3.2北方园林树种选择的建议

(1)开展市区树木调查,为园林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2)制定城市园林树种规划,保证树种选择的稳定性。

(3)加强科研,提高树种选择的质量。

(4)抓好苗木生产,为树种选择提供物质基础。

总之,园林树种选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随着园林事业持续的发展,园林树种选择就必然不间断地进行下去,从选择中保留好的树种,淘汰差的树种。也只有遵循这样一条取优去劣的生物发展规律,才能使优良树种保持优势,园林事业出现质的飞跃,生物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不断地进行下去,人们才能用优良的园林树木创造出彩的景观环境,为人类自己创建出更加舒适宜人的生活空间。

4 结语

我国园林植物种类丰富,各有特色,我们要继承发扬,应用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园林植物配置是以地方特色为前提,以生态条件为基础,以美化生活为目的而逐步形成的。时代在变,生活在变,植物配置的风格也要变。现代的园林建设中,植物配置有着不同时代带来的独特风格和特征,为了建造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园林,还需要从多方面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使我国园林的建设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9,93-102。

[2]王祥荣,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中国园林,1998(2):14-16。

[3]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4]臧德奎,贺燕,强薇。我国木本地被植物的多样性与园林应用[J]。中国园林,2008.

[5]陈有民,园林树木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上一篇:对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的管理分析 下一篇:对市政道路施工中路基施工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