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篮在三分球战术上与立陶宛的对比研究

时间:2022-08-31 01:11:57

男篮在三分球战术上与立陶宛的对比研究

[摘要]3分球的实效性使越来越多的球队重视3分球的攻击,它已成为重要的进攻手段、得分方式。本文通过录像统计和数据的归纳整理,对中国与立陶宛在3分球战术的运用、3分球投篮区域等情况进行了讨论与分析,旨在找出中国队现存的不足,为其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世锦赛 男篮 3分球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前言

本届世锦赛中,中国队在无姚明助阵的情况下,依然打得可圈可点。中国队的抢断、盖帽让我们再次看到他们拼抢的积极性,我们似乎又看到那个灵活快速中国队的身影。中国队的进步毋庸置疑,然而获得世锦赛16名并不理想,中国男篮还有许多不足,实力还有待提高,因此笔者对中国队三分球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研究。1984年7月开始实施3分球投篮的规则以来,世界各队都非常重视3分球的运用。一改过去传统的篮下打法,攻击范围向离篮圈6.25米的距离扩张。在国际大赛里面,利用外线3球进攻锁定胜局,扩大比分,甚至反败为胜的迅速反扑也屡见不鲜。3分远投具有分值效益高的特点,“其30%多的命中率相当于2分球50%的命中率,更加受到各强队的青睬”。立陶宛队采用典型的欧洲球队打法,依靠整体作战能力,强调外线攻击能力,兼顾内线得分。可以说立陶宛队是一支作风顽强、技战术稳定的强队。从小组中脱颖而出,依靠的是团队的作战和强有力的外线能力,因此以中国队与立陶宛的3分球战术运用进行比较有一定的意义。本届世锦赛1/8决赛中,中国队对阵立陶宛队,笔者借此机会,针对对阵双方的3分球战术运用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研究以16届男篮世锦赛中国与立陶宛3分球战术运用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大量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研究现状,收集16届男篮世锦赛的比赛录像。2.录像观察法:通过反复观看比赛录像,统计相关数据,记录中国队与立陶宛每一个3分球运用的情况,并将球场划分以下几个区域。3.对比分析法:中国队3分球战术运用情况与立陶宛3分球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对比,以了解双方的特点。4.数理统计法:在掌握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类,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队员素质的比较

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142-02

3分球战术的运用,一方面要求球队的技战术合理,另一方面要求投篮队员在高强度的对抗中有清醒的意识和充沛的体力,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优势。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文从身高、体重、年龄进行对比。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队在身高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相比之下,中国队的平均体重落后则更体现出中国队队员身体单薄,力量偏弱,对抗能力不足。平均年龄上略低于对手,但是从Std上的数据告诉我们:中国队队员之间在年龄上的跨度很大,标准差比对手大了一倍以上,最老与最年轻的球员都在中国队。经验的不足以及年龄上差距间接地反映在比赛中,特别是处在不利情况下的关键时刻,心浮气躁、单打独斗,在3分球的处理上亦有这种情况。

(二)3分球在各个区域使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现代篮球运动的主要特征就是“在凶悍的拼抢中将球准确地投进篮圈”。作为3分线的出手也是如此,任何一次3分出手机会都在这5个区内完成,每一支球队都有自己的战术体系和作战风格,无论是机动或是非机动的组织,都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防守的情况来确定出手的区域。通过统计我们发现中国队与立陶宛队3分球的出手点主要都集中在3区,其次是2、4区,最少的是1、5区。造成这个原因有:1.3区位于开始组织进攻的起点,任何传接球、掩护等都是从这里开始,出现空位的机会多。2.外线队员在内线通过高大球员的无球掩护,经常反跑至弧顶接球。3.2、4区处于外线队员给内线球员传球的区域,中锋的策应经常发生在2、4区。4.1、5区最接近于底线,也最容易被对手逼到死角,投篮时缺少视觉参照物,因此,在1、5区投篮的次数相对较少。

(三)3分球战术的运用分析

从表3我们看出,中国队和立陶宛队三分球战术的运用大部分采用传切配合,特别是中国队达到了10次,占了50%。但是从表4我们发现,在10次传切配合中,中国队仅有2次是通过无球队员在内线的掩护反跑出3分球而得到的出手机会,另外8次通过外线快速传接球。这种外线的传接球过于简单化,偶尔为之,并不能经常使用。过分地依赖这种方法来获得出手机会,势必会让外线球员为了接应传球而使站位过于固定、死板。久而久之,全队会因缺少跑位、穿插、掩护、突分、策应等而使进攻手段单调,无从入手。相比立陶宛则正好相反,9次传切绝大多数都是无球队员的掩护来创造机会,而通过外线的快速传接球只有3次,仅仅只占了出手次数的14.3%。几乎每一次三分出手机会都是通过两三人的小配合来完成,配合简单、实用、有效。另外,对持球队员的掩护,立陶宛有8次,占总数的38.10%,而中国队只有4次,这和中国队的战术配合意识不高有关。

从现代篮球战术我们可以看到,三分区的确立使得高大球员掌控整个比赛成为过去,优秀射手也是影响比赛的关键。但是三分区自确立后经历了20几年来,对外线3分球员的防守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已进入攻击性防守阶段。其特点为主动出击,先发制人。防守方每时每刻给对手以强大的压力。外线球员已不像从前那样可以从容地投篮,依靠个人能力摆脱对方个人防守甚至是团队的防守创造3分出手机会已不是易事,都是通过团体的掩护、传切、突分、反跑等等来制造出手机会。在本场比赛中,中国队有15%的3分球投篮机会是依靠持球队员个人的能力摆脱防守来完成3分投射,且不说进攻能力的强弱,从侧面反映了中国队缺少小范围、两三人之间的配合。而立陶宛整场比赛由始至终任何一次3分出手机会都是通过队友之间的配合来完成,简单、实用的两三人小范围配合贯穿整场比赛,个人战术配合意识很好。这一点是中国队不足的地方,也是需要学习的地方。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中国队身高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体重上的不足使对抗存在劣势,平均年龄偏小,处理球的经验不足。

2.3区出现3分球出手机会很多,其次是2、4区,最少是1、5区,这与战术安排和各个区的特点有关。

3.中国队3分球的处理与立陶宛相比存在不足,3分球战术的使用不尽合理。

(二)建议

1.加强身体素质的练习,增加对抗能力,在高强度的跑动、对抗中顺利完成3分球的出手。

2.培养全队的战术意识,使战术的使用成为一种机动,贯穿整场比赛,尤其在比赛处于不利的情况下,更不能因急于追分而出现“单打独斗”的情况。

3.加强基础配合的练习,使之运用于比赛,运用于创造3分球的出手机会。

4.比赛中增加对持球队员的掩护、无球掩护,不仅使队员“动起来”,还能创造更多的进攻机会,使进攻更加流畅。

【参考文献】

[1]朱大鹏.中国男篮与世界前三强3分球进攻状况的对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

[2]王劲松.对中国男篮3分球进攻状况的研究[D].河南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05.

[3]孙民治.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4-167.

[4]彭三鹰.现代篮球运动攻击性防守综述[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1).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actics of Three-point Field Goal between Players of CBA and Lithuania

――Take 2010 world championshipfor instance

Abstract:The effectiveness of 3 point shooting in the basketball mak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3 point shooting attack,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offensive game and the scoring way.This article through video statistics and data of summary to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use of 3 point shooting and regional tactics about China and Lithuania,in order to find out Chinese extant insufficient for its development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words:world championship NBA three pointer

上一篇:简述旋转机械状态监测仪的试验与安装 下一篇:蛟河市垃圾项目工程的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