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年代,“变奏”的心理

时间:2022-08-31 12:50:47

变革年代,“变奏”的心理

繁忙的张总工,离开了忙碌的工作岗位,静坐家中。可他内心却是阴云密布。今年50岁的张总工原来是陕西一家国营炼钢企业的总工程师,数年前,企业陷于停顿,工资下调,后又欠发。因为专业能力极强,加上一向的好人缘,老张告别妻儿,被聘到江苏一家民营炼钢公司作了总工,工资比以前翻了几倍。两年以后,张总工又被一家武汉同类企业使尽手段“挖”走。碍于朋友情面,老张到武汉上班了。随后不久,出于老板的信任和公司业务的需要,张总成了武汉老板的合作伙伴,承包了冶炼车间。自此,张总工又成了“张老板”。一年下来,兢兢业业,摸爬滚打,老张分到了一百多万的利润,发了一笔不算小的财。

在外人眼里,张总工真令人羡慕!

可是,同事们极少看见张总工面露灿烂的笑容。有一天,办公室同事突然发现他呼吸急促、脸色苍白,面露惊恐之状,双手紧抓大班椅扶手,几乎晕倒。

原来,自从“下海”,老张就十分迷茫。几十年中,拼搏、竞争、修炼、表现,博得了一官半职、安居乐业,可是突然之间,失去了这一切,奋斗来奋斗去,最终却成了“个体户”。张总迷失了自我……

这是一个航天飞机屡屡冲出地球的年代,天地之间还穿梭着强大的电波――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交通和资讯的发达,使得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旋转速度却越来越“快”。我们进入了一个经济、文化急剧变化的时代,也是一个不同地域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时代。

我国上世纪末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更是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年这一代人,从孩提时就屏着一口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却阻断了他们的梦想,可春天的故事又打开了大学的校门。张总工作为这一辈人中的佼佼者,考上了大学,倍感珍惜地完成了学业;“四个现代化”之梦激荡着这一代人的胸怀。时光荏苒,社会进步,当这一代人正为了社会地位的确立、经济尚能惠及子孙、稍可告慰祖先之时,再一场伟大的变革又在向纵深发展。“改制、下岗、股份制、上市、包装、超女、短信、博客”等等这些词汇纷至沓来、充斥在人们的生活里。市场化和现代企业制度也带了“快餐式”的生活节奏,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和价值计量法也自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张总工们,放眼四望,先是茶叶蛋带来的实惠超过了导弹;随后是,民企的待遇高过了吃皇粮的国企。有的人是如鱼得水,或正或邪,风生水起;更多的是,类似于张总工的人们,一转身,现代“科举”的“红帽子”变成了一介布衣,加重了随时间推移而至的中老年危机感。

张总工的心灵,确实是病了。

开始是幽幽的迷茫,在角色转变以后,从单纯的技术官员,转为要为承包单位二百多人的生存和收入负责;继而是工厂的安全、人事的协调……经营中让人有太多操不完的心。厚厚的钞票也没能鼓起张总工的豪气,“沦落”的感觉紧箍咒一般,让他透不过气来。原来堂堂国企的高级工程师,感觉仿佛被人踢进了水池里,摇身一变成了一个自己一向看不起的“个体承包商”。多方面的压力,时时的担心,笼罩在他的头顶。面对员工对他“张老板”的称呼,张总工会报以自嘲的一丝微笑或轻轻地摇头。在内心压力达到极点的时候,张总工的承受力也几乎达到了极限,终于爆发了文首“崩溃”的那一幕。后来,张老板立即被送进了市立医院去急救。

而新旧价值观的冲突在张总的内心始终没有消除,从医院回到厂里随后的几个月,出现了低落的情绪,说不清原因的头痛,寝食难安;悲伤之情也时时向他袭来,孤单无人之时,独处一室的老张几次不禁放声号啕,甚至开始怀疑生的意义。他的内心失衡演变成了强烈的焦虑性情绪障碍。

在这种挣扎之后,张总工选择了暂时的回避,他把工厂托付给了一个好友,背起行囊,回到了这几年聚少离多的妻儿和老母身边。

在百无聊赖之际,老张上了互联网,发现有心理咨询服务。他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经诊断,老张有多重情绪障碍。除了前述的焦虑、惊恐发作,老张还出现了继发性的抑郁障碍,变得更加多思多虑,头晕头痛,情绪十分低落,不愿意出门见人,和妻子也是一言不合就火气大发……休息了近3个月,对恢复工作他仍无自信。于是,咨询师对老张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稳定情绪后,从文化冲突在个人内心世界的对立而作心理分析,探索了心理压力的源头。经过两个月的心理辅导、治疗,老张终于明白了社会形态的变迁――资讯和交通发达带来的文化的嬗变,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都置身其中,不可能例外。适应环境、改变观念,除了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自身生存的需要。

经过心理分析和治疗, 老张发现自己又开始注意早晨的太阳、蓝天、白云和四周的风景,他的脸上终于又有了笑容。老张想通了,“社会在变,怨天尤人毫无意义。”“做梦也没想过这些年能赚这么多钱。我不仅要继续用我的专业和劳动为社会工作,赚更多的钱,我还要学会怎样为我家人的快乐花这些钱。过一段时间,相信我能回去上班了。”

社会形态在演变,文化也在演变;文化在改变着人们,人们又演绎着文化。要不断地适应这些变化,良好的适应能力既是心理健康的需要,也是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

作者简介

邹光宇,男,49岁;深圳市晴天心理咨询中心专家、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会员、心理卫生协会会员、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

链接: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观念或信念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

一个人由于成长的过程、生活经历及周围环境的不同,对同一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所谓认知是指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包括信念和信念体系、思维和想象。具体来说,是指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他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识和理解等等。例如:同样的一所医院,小孩可能依自己的认识和经验,把它看成是一个“可怕的场所”,不小心就会被打针;一般人会看成是“救死扶伤”之地、可帮其减轻痛苦;而有些人则可能把医院看成是“进入坟墓之门”。所以,关键不在“医院”客观上是什么,而是被不同的人看成是什么,不同的认知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反应。

认知行为疗法是将着眼点放在求助者非功能性(不适应性)的认知问题上。

通过改变求助者对己、对人或对事的“不正确或者歪曲”的看法与态度,来消解其内在的心理矛盾和压力。

通过发现、挖掘这些思维方式,对其加以分析、讨论,使得求助者领悟,然后以合理的、现实的思维方式取代之。

通过这一过程和由过程中所产生的正确信念,来调节本人适应不良的情绪或行为,辅助以适当的行为训练进行治疗。

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更重要的是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如何重建人的认知结构,实现求助者的自我成长,从而使其走出心理困境。

认知行为疗法适应面很广,尤其对于知识阶层的心理困扰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上一篇:硒帮助肿瘤放化疗患者挺过去 下一篇:车小乾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