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活动探究课的研究

时间:2022-08-31 11:48:18

小学数学活动探究课的研究

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质这一目标的实现,数学活动课应以数学思维训练为核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数学问题、数学概念和一些结论,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么能上好数学活动探究课呢?以下是我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巧设问题情境,为活动探究做铺垫

兴趣是探究的起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年龄小,见识少,好奇心强,对未曾见过的事物或现象都感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和氛围,指导学生自发地去探索、发现问题,孕育探求动机,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乐于去探究。例如:在讲授《认识人民币》时,我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带来了什么礼物?猜来猜去,没猜对,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想知道老师到底带来了什么,然后我出示了储钱罐。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为探究学习巧设铺垫。

二、活化开设形式

1、数学游戏。好的数学游戏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应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趣与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同步增长。2、数学讲座。开展数学讲座,这是有利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也是有利健康品德形成的好形式。这种以数学讲座为内容的数学活动课取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取材于学科知识的扩张,发展学生能力。3、数学实践。实践活动,不仅会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知道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有广阔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这一大课堂的锤炼,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坚强个性。

三、扩大视野,注重培养操作能力

数学活动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让学生人人参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参与获得思维的发展。如在学生认识“几分之一”后,我让学生拿出几张同样的长方形纸,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很快就折叠出四种不同图形。这样,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扩大了视野,增长了数学才干,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及实际操作能力。

四、开发智能,培养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开发智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数学活动课的活动目的之一。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生亲自实践,在实践中感知、在实践中创造,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如在学生学了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知识后,我结合数学课堂活动课,让学生用七巧板拼摆各种几何图形和各种形状的人、物造型,将拼摆的图形一一画下来,学生感到十分有趣。不同层次的学生拼摆出不同的图形,展示了各自的才能,然后将学生的作品一一展示在黑板上。学生看到自己的创造成果,非常高兴。这样的教学效果,只有学生的身体力行,才能更好的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因此,数学活动课要注意启动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情感,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进而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五、知识延伸,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有这么一句话: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多动手做数学。教师应多想办法、出点子,用数学的魅力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想学,自觉地去探究。数学教学,我们应当让学生自己体验和经历过程。因为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学习空间。

六、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欢乐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当学生通过探究,终于解决一个对他们来说新奇和富有挑战的数学问题时,他们能从中体验到一种成就感,这是一种强有力的令人愉快的情绪体验。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验,就会产生再次体验的愿望。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学生在探究中哪怕获得了一点点微小的成功,我都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赞赏。看到一张张洋溢着快乐的笑脸,我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上一篇:城区小学少年田径训练的目前状况与发展趋势 下一篇:浅谈如何实践鲜活灵动 快乐有效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