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珍鸡治中风后遗症/地下之果――荸荠

时间:2022-08-31 11:15:06

八珍鸡治中风后遗症/地下之果――荸荠

八珍鸡治中风后遗症

文/吕 杨

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危重症,致死、致残率较高,在存活者中,有大约80%的患者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即中风后遗症。中风后遗症最常见的就是病人一侧肢体偏瘫、一侧肢体感觉障碍、一侧视力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认知障碍、大小便障碍等,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不便。中医食疗对治疗中风后遗症有一定的疗效。下面介绍一款八珍鸡,家属可以在家制作,给患者食用。

母鸡1 只(约1000 克),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各6 克,盐、黄酒、味精等调味品适量。将以上中药冲洗干净后以黄酒100 毫升浸泡半小时,母鸡宰杀去毛杂后洗净,将浸泡的中药放盆内拌匀,撒盐、酱油、姜丝、味精等调料,放入鸡腹内。用牙签将鸡腹封口,放蒸锅内蒸至鸡肉熟烂即可,出锅后将鸡腹内的中药去掉,吃鸡肉即可。每天1 次,一般1只鸡可以吃2~3 天。

中医认为:中风的病机常涉及心、肝、脾、肾及其经络血脉,其病因以气血亏虚、内伤积损为主,即脏腑失调、阴阳失衡,正如《诸病源候论・风偏枯候》云:“风偏枯者,由血气偏虚,则腠理受于风湿。风湿客于身半,在分腠之间,使血气凝涩,不能润养,久不瘥,真气去,邪气独留,则成偏枯。”尤其是中风后遗症多以肝肾阴虚、气血亏虚为主,兼见血瘀、痰浊、阳亢之象,以脾虚血亏、痰瘀阻络型常见。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于五脏和经脉,脾不散精,精微不布,津凝为浊;肾为先天之本,主气化,肾气不足,气化蒸腾无力;脾失温煦,运化无权,膏脂不化,浊凝成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不能生血、行血、摄血,血不能荣,故脉络痹阻。虚、风、痰、瘀、火,为中风病机,以虚为根本。

八珍鸡中鸡肉味甘,性温,具有温中益气、补髓填精之功。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四味药平补脾胃之气,健后天之本,使中州运化;熟地补血,白芍理气疏肝,使上下气机贯通,配合当归、川芎等通利血脉,诸药合用,紧扣病机,正气自复,络脉通畅,诸症自愈。正如吴昆所说:“脾胃者,土也,土为万物之母,诸脏腑百骸受气脾胃而后能强,若脾胃一亏,则众体皆无以受气,日见羸弱矣。”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鸡肉营养丰富,其中含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及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党参可降低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白术所含脂肪酶能促进脂肪分解,所含多种有机酸能提高蛋白酶活性,有降压、降脂作用;茯苓利尿,能增进尿素及氧化物的排泄,有降糖、降压、降脂作用;当归、川芎等有降脂、活血作用。坚持食用八珍鸡,中风后遗症的多种功能障碍可以逐步缓解。

地下之果――荸荠

荸荠,是我国的特产果品,因它的形、色、味等都有些像栗子,而结的果实却在泥土中,所以又名“地栗”,也有的地方叫“地梨”。我国闽粤方言中,把果子统称为“马”(音),同时在称呼其果子时,又习惯将“马”字冠其名字前,如桃子称“马桃”,荸荠又叫“马蹄”,“蹄”指地下,马蹄即“地下之果”的意思。荸荠可果可蔬,可粮可药,有冬春佳果的美称。

荸荠的营养成分

荸荠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钙、铁、磷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

荸荠的食药同源

荸荠的药用价值较高。据《本草纲目》记载:“荸荠味甘,微寒,滑,无毒。主消渴痹热,温中益气,下丹石,消风毒,除胸中实热气。可作粉食,明耳目,消黄疸,开胃下食,厚人肠胃,不饥,能解毒。治误吞铜物。主血痢、下血、血崩,辟蛊毒。”

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温病口渴、舌赤少津、咽喉疼痛、大便燥结、酒醉昏睡等症。近来还发现荸荠中含有一种不耐热的抗菌成分――荸荠英。实验证明,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及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另外还含有防治癌症的有效成分,对降压也有效果。荸荠的苗,中医称为通天草,入药能利水消肿,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上一篇:看时大彬的茗壶/点菜的门道――鲜香烤麸 下一篇:饮食与成语――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