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春晖,亲情至深:语文教材中的亲情形象

时间:2022-08-31 09:22:39

寸草春晖,亲情至深:语文教材中的亲情形象

摘 要:亲情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份情感,亲情是无法取代的,是心灵的皈依。语文教材中洋溢着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亲情形象,教材中这些亲情形象所赋予的教育意义,也随之呈现出来。

关键词:语文;亲情;教育;学生;成长

亲情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份情感,因为家是人类永恒的情感归宿。尤其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儿童时期,亲情是无法取代的,是心灵的皈依。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被爱包裹起来,渐渐地习惯了爱的外衣,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也就忽略了亲情的存在。语文教材中洋溢着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亲情形象,正是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亲情的力量。

一、迟来拥抱,感悟母亲的伟大

儿童对于母亲的依赖程度远胜于其他亲人,母亲在儿童心目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因此,母亲成为语文教材中最常见的亲情形象,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对学生都具有非凡的教育意义。如《第一次抱母亲》,讲述了作者因母亲生病住院而前去照顾,正因为有了这一次与母亲的“亲密”接触,使作者感慨良多,文中字里行间折射出的浓浓感恩情与质朴的母爱,仿佛在学生心灵深处轻轻刺了一下,有一点痛,却无比真实。

课文的题目开宗明义,意味隽永。“第一次”暗喻作者对母亲的关心太少,直到母亲渐渐老去,生病住进医院,作者才意识到母亲不再年轻、不再能为作者抗风挡雨,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之情;而“抱”字则展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已经超出了一个简单的动作所能体现的意义。学生常常见到讲孩子扑在母亲怀抱中的桥段,却极少见到孩子“抱”母亲的桥段,一股融融爱意油然而生。

尤其是文中三次出现了“没想到”一词,一次比一次意蕴深长。第一次出现,是作者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在抱母亲时突然发现,母亲原来如此瘦小;第二次出现是作者没想到母亲还不到100斤;第三次出现是作者没想到母亲用80多斤的身体挑起了100多斤的重担。作者用量化的数字,突出展现了母亲在艰难的岁月里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为作者营造了家庭的港湾。而母亲质朴的言语,“哪个母亲不是这样子过来的”,更使人感慨母爱的伟大。在课文结尾处,当作者像当年母亲抱着自己入睡一样,也抱着母亲入睡时,母亲激动地流下眼泪。这感人至深的场景,使学生联想起自己与母亲那些充满温馨的瞬间,不禁感慨“我也要哄母亲入睡”。

二、智慧广博,体味父爱的隽永

如果说母爱是感性的,那么父爱就是理性的。父子关系往往不及母子关系那般亲昵,是内敛的、隽永的爱。由于儿童所接触的生活环境,极少能运用到理性的思维去处理问题,因而少有能体会到父亲智慧之爱的机会。所以,在教材中,编者刻意安排了一些展现父亲形象的课文,使学生体会父爱所蕴含的智慧与广博。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讲述了著名作家高尔基与其十岁儿子之间一段生活趣事。在小岛休养的高尔基,盼到了妻儿的到来。儿子在驻足的时光里,种下了若干小花。待到儿子走后,小花开了花。高尔基欣赏着儿子栽种的花,心中无限喜悦。在他眼中,每一朵花都像是儿子乖巧的脸蛋,那是儿子为他的寂寞所种的花,尽管儿子随母亲返回家乡,却留下了浓浓的爱,这使得高尔基备感欣慰。高尔基用写信的方式,感谢儿子为他带来的美好的礼物——“鲜花”,并鼓励儿子继续播撒爱心,告诉儿子“给”比“拿”将获取更多的快乐。

如《鞋匠的儿子》一文,讲述的是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一段往事。当他首次站在参议院的讲台上演说时,被一位傲慢的参议员当场指出其父是一名鞋匠。尽管他父亲当时已经去世,但在儿子心中,父亲永远是高大的、伟岸的,无关乎父亲的身份、地位。儿子要尊重、孝敬的是父亲,而不是父亲的权势和地位,即使父亲仅是一名鞋匠,而儿子已经成为一国总统,但身份的改变,不足以改变父子间的关系。这一点对于现代小学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即使身份、社会地位存在差异,但爱没有差异,尤其是父母之爱。

三、温情画面,浇注浓浓的亲情

家庭对于儿童来说,不仅是港湾,简直是整个世界。父母的言行会折射在孩子身上,而孩子则透过父母的眼睛来看待世界。即使再谨言慎行的父母,也会有松懈的时候,特别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父母作为社会人,难免不带有社会中的种种风气,而这些将影响孩子的身心成长。从学习角度来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而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建构来看,学校教育却是家庭教育的补充。当父母没能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时,学校教育则及时进行了补充。在教材中,编者悉心安排了许多温馨的故事。

如作家萧红的《我和祖父的园子》,文中充满了童真、童趣,写出了童年生活的自由、无拘无束,也写出了祖父对于自己的爱,勾勒出一副充满慈爱、欢愉的温馨画面,洋溢着浓浓亲情。在当今社会,儿童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情感较为特殊,对一些孩子来说,甚至胜过对父母的情感。因为在儿童的生活中,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朝夕相处,他们成了儿童最“亲近”的人。这种亲情充满了质朴和温馨。另一方面,“园子”对于作者来说有特殊意义。在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后,不难发现,“园子”中动物与植物的自由,体现了作者作为一名儿童渴望自由宽广的空间,渴望更广阔的天空,而祖父正是为她创造这片天空的人。课文中自始至终充斥着纯真与田园的风格,不带有功利色彩,对于儿童构建积极豁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促进作用,为儿童内心开启一道温情的门,让儿童所见的世界充满幸福与正能量。

亲情如一曲悠扬的乐曲,浸透于儿童的灵魂深处,暖融融地,准备好了一双大手,抚摸着儿童稚嫩的脸颊。那是亲情,唯有亲情,才不求回报。经过编者精心选编,语文教材中展现了慈祥质朴的母爱、宁静隽永的父爱。这些其乐融融的亲情画面,无不激荡着学生的心。那些可能错过的感动,可能忽略的幸福,如同生活的胶片一般,掠过学生眼前。教材中这些亲情形象所赋予的教育意义,也随之呈现出来。学生终于体味到——寸草报春晖,父母之爱何其深沉啊!

参考文献:

[1]魏贤超.道德心理学与道德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5.

[2]蒋成云.亲情类课文教学该怎样把握[J].小学教学设计,2009(4).

[3]王建稳.将亲情教育渗透到阅读和写作教学中[J].教研天地,

2005(4).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

上一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以学定教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