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识字教学更应关注什么

时间:2022-08-31 09:20:35

低年级识字教学更应关注什么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还是学习其他文化知识和课程的基础。

纵观识字教学,我们发现,普遍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视音形,轻视自主识字;重视了解意思,轻视品味文化;重视理解词语,轻视尝试运用。由此可见,识字教学急需更新观念,优化过程,培养能力,涵养文化,全面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去年,在一次识字教学专题赛课活动中,一位老师执教苏教版二下《识字8》。在教学过程中,教者着力关注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汉字文化的品味、语言情境的运用,学生学得轻松、扎实,让我们找到了识字教学更进一步的操作路径和基本策略。

一、 从关注音形到自主识字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能力弱,在学习生字时,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指导。正是因为如此,许多老师在教学生识字时,总是从零起点开始,从读准字音,到认清字形,最后正确书写。应该说,这样的识字教学非常实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生字的音形,学生对生字掌握得很到位,这也是常态识字教学采用的主要流程。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这样的识字教学流程,关注的是当下的生字,忽视了识字能力的培养。学生学到的是生字,而不是识字的方法;掌握的是字的音形,而不是举一反三、迁移识字的能力。

在《识字8》的教学中,教者从学生和课文实际出发,着力优化识字方法,聚焦培养识字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分析结构、编制口诀,发现生字特点,寻找造字规律,实现迁移运用。在学习“雁”字时,教者先让学生观看大雁排成“人”字形飞行的图画,再仔细观察字形,学生很快发现“雁”字是由“厂”“人”和“隹”三个部件构成,大雁飞行时总是成“人”字形,休息时住在山崖上。这里的“厂”字就代表山崖。通过观察字形,学生一下子记住了“雁”字。在学习“鸦”字时,教者让学生分析“牙”“鸟”和“鸦”字的联系,学生很快发现“鸟”表示“鸦”的意思,“牙”表示“鸦”的读音。教者及时进行总结,表意的就是形旁,表音的就是声旁,这样的字叫作形声字,并让学生说说知道的形声字。通过分析结构,学生可以找到汉字构成的规律,明显提升了识字能力。在学习“雀”字时,教者让学生通过编制口诀的方法来记住字形,学生发现“雀”字是由“小”和“隹”组成,有的学生说“一只小鸟,枝头上叫”,还有的学生说“大人不在,小人做主”。这些口诀既体现生字特点,又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记忆。

二、 从了解意思到品味文化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汉字一直是全世界华人的骄傲。同时,汉字又是文化承载的重要工具。经过数千年的变迁,汉字奇迹般地保留至今。实际上,汉字已经不是单纯的语言符号,而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汉字文化,并且已经和灿烂的华夏文化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在常态的识字教学中,重视了解字词意思,忽视品味文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教者在课上往往重点关注字词的意思,借助图画、手势、情境表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了解意思,但对于汉字的演变过程、包含的深厚内涵,却很少涉及,这反映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不足。结果学生了解的是词语表面的意思,而不是词语背后深厚的文化。如何在识字教学中体现汉字文化,成了低年级识字教学必须直面的问题。

在《识字8》的教学中,教者从生字的实际出发,通过汉字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历史文化,教师讲述故事,丰富汉字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学习“鸟”字旁时,教者借助课件让学生了解“鸟”字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的汉字演变过程,仿佛让学生看到了“鸟”字在渐渐地长大,最终走向成熟。学生不仅学习了“鸟”字,还沿着字形演变的足迹,形象地感受了汉字的发展过程,近距离感受先人伟大的创造力,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回顾演变过程,汉字仿佛从远古缓步走来,文化的长卷在学生面前慢慢地舒展开来。在学习“杜鹃”一词时,教者给学生讲述了一段关于蜀国国王杜宇的感人故事。学生通过这个故事,初步了解了“杜鹃”一词背后的丰富内涵,不仅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而且加深了对汉字的印象。这些汉字连同故事一起,深深地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三、 从理解词语到尝试运用

低年级识字类课文一般是以词串的形式出现的。苏教版二下《识字8》就是四组12个词语组成的词串。这些词串往往意思相近,便于学生归类理解。学习词串从理解词语入手,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提升其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学习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低年级是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表象层面。如何从理解走向运用,成了学习这类课文的难点。

纵观常态的识字教学,我们发现普遍存在着重视理解词语,轻视尝试运用的现象。教者在课上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来理解词语,但很少进行尝试运用。《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准确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在语言文字运用。贯彻落实《课标》精神,就应该把落脚点放在语用上面,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句,在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低年级而言,教者在学生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要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尝试运用,让理解词语更进一步,不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识字8》的教学中,教者从词串的特点出发,设语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这些词串。教者声情并茂地告诉学生:“听说小朋友们都非常爱护鸟类,鸟王国今天要举行一场小小的聚会,来感谢在座的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看看都有谁?”学生在教者的引导下,不仅逐步学会把话说完整,而且还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不同鸟儿的外形、动作、叫声,把句子说得具体生动。低年级学生虽然在语用的水平和层次上还有待提高,但教者能在介绍鸟儿时更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来介绍,这实际上就是在教给学生介绍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尝试运用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积累得到强化,学习方法得到内化,语用能力得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明显提高。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只要教师立足学生和文本实际,从关注音形到自主识字,从了解意思到品味文化,从理解词语到尝试运用,让识字教学更进一步,就一定能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率,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高邮实验小学东校区)

上一篇:王小波的牟平岁月 下一篇:谈阅读教学中学生即时批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