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川芎嗪治疗肝炎后肝硬化24例

时间:2022-08-31 09:17:59

【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09―01

笔者采用盐酸川芎嗪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44例患者均为我院2008年-2011年住院患者,诊断均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35-66岁,平均50.5岁,病程3-15年;代偿期13例,失代偿期31例,41例为乙型病毒性肝炎,3例为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药物(还原性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茵栀黄等),治疗组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川芎嗪静脉滴注80mg,1/日,20天为1疗程。

1.3 观察项目 用药前后病情变化及肝功能(ALT、Alb、Glb、TBil)、肝纤维化指标(HA、CIV、PCⅢ)。

1.4 疗效判定 显效:患者皮肤黄染、腹胀、纳差、乏力等入院症状消失,ALT、Alb、Glb降低或正常,ALB 升高或正常;HA、CIN、PCⅢ有两项或一项以上降低,ALB升高。有效:皮肤黄染减轻,腹胀、纳差症状基本消失,ALT、Alb、Glb降低,ALB升高,HA、CIV、PCⅢ有两项或一项降低。无效:入院后症状基本同前,肝功能较入院时恶化,个别患者出现并发症。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1.0 软件包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治疗组24例,显效5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3%。对照组20例,显效1,有效3,无效16总有效率2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后肝功能改善情况 见表1

2.3 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 见表2

3 讨论

肝硬化的病理学基础即肝纤维化形成,属于中医肝血瘀阻的范围,这类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久病耗气伤血,其病症为气虚血瘀。慢性肝炎患者,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后,有明显抑制或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的作用。肝纤维化发病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多种慢性损伤因素导致的星状细胞活化。肝星状细胞(HSC)是一种肝脏间质细胞, 约占肝脏非实质细胞总数的1/3,与肝窦内皮细胞和肝细胞紧密接触。川芎嗪是活血化瘀中药川芎的主要有效成分,属生物碱类天然产物,化学名为2, 3, 5, 6-四甲基吡嗪,具有改善微循环、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对心脏、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血液系统疾病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1]。川芎嗪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SC增殖,不同程度抑制Ⅰ型胶原、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分泌,可显著抑制HSC的增殖及分泌细胞外基质[2]。盐酸川芎嗪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血量增加,改善微循环障碍,提高机体耐缺氧的能力。故认为具有加速肝损伤的修复和再生能力。中医理论认为肝具有藏血和疏泄的功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活血化瘀也是治疗肝炎的根本方法。但具体应用时有许多值得注意之处。即应在补虚的基础上予以活血治疗,不宜单独长期超量使用,否则会耗伤气阴,反而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血浆白蛋白下降,肝功能反复而造成出血倾向。故治疗一般多在有效保肝的基础上,予以活血化瘀治疗,以降低胆酶而降低肝纤维化程度。

参考文献:

[1] 曾民德,贾继东,王宝恩,等. 盐酸川芎嗪影响肝星状细胞凋亡的作用与分子机制.临床医学工程,2010,06,034

[2] 刘燕,刘凌云,田伟. 芎嗪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临床医学工程,2010, 17(6):34-37.

上一篇:多潘立酮致溢乳3例报告 下一篇: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和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