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惯坏”苹果

时间:2022-08-31 07:01:02

不要“惯坏”苹果

消费者向苹果支付高额费用,获得了好的产品,也助长了苹果的贪婪。苹果提供的服务与其所获得的收益完全不成正比。

——本报记者 卜娜

为更好而付费,因为付费而获得更好的生活——或许很多人都曾经为苹果公司所坚持的这一价值观而拍手叫好。但是,在中国,苹果似乎并没有以此为准则做生意。中国消费者向苹果支付了费用之后,到底是获得了更好的产品,还是助长了苹果的贪婪?

在中国市场,能把“饥饿营销”玩到极致的企业,非苹果莫属。从第一代iPhone到已经上市的iPhone 5,苹果产品登陆中国的这些年,总是让中国的果粉们“挨饿”。 但凡一款新品上市,苹果的中国官方渠道总是“全面断供”,即便是苹果的授权渠道也是加价出售。

从手机到平板电脑,从笔记本电脑到台式机,苹果产品似乎经常处于“缺货”状态。在中国,加价买苹果产品甚至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如果说,这只是中国市场的渠道商在“捣乱”,以苹果的强势似乎完全有能力拨乱反正。

但是,这种畸形运作方式的长期持续,不得不让人怀疑苹果公司本身就是“主谋”,更是整个利益链条上的最大受益者。

去年,苹果来自于中国的销售额为130亿美元,占亚太区整体销售额的50%以上,占苹果总销售额的10%以上。从苹果的2012财年第二财季财报来看,苹果第二财季业绩超出了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其中贡献最大的正是中国市场。据苹果CEO库克透露,中国区的营收达到了破纪录的79亿美元。

苹果能够获得如此业绩,显然离不开众多中国“果粉”的“贡献”。但是,如果人们甘愿为苹果牺牲掉作为“上帝”的利益后,换来的依旧是苹果的贪婪怎么办?

事实是,iPhone5上市之初,“奇货可居”式的炒作又为这款“变化并不大”的手机增加了上千元的利润。中国消费者的热情“投资”,显然没有换来合情合理的回报,而中国消费者还得继续吃这个偏疼出来的“涩苹果”。

中国是苹果产品的第二大消费国,如果苹果真在秉承其价值观做生意,中国消费者理应得到苹果更多的“贴心”服务。

然而,当苹果制定“维修用翻新件,旧件归属自己定”,“维修造成产品损坏仅赔维修款”等霸王服务条款的时候,是否真的想到了中国消费者的需要;当iPhone 5在选用超小的Nano SIM卡槽,为中国消费者造成剪卡、重新办卡的麻烦时,又是否真的曾想到过中国的“果粉”……

在中国市场,苹果提供的服务与其所获得的收益完全不成正比。面对这样的企业,中国的消费者和相关执法机构应该向意大利学习,通过集体维权来保证自己作为“上帝”的利益,而不应该继续“惯坏”苹果。

上一篇:工业设计的精髓在于行为设计 下一篇:对打造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特色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