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聚酯一体化发展

时间:2022-08-31 05:23:03

煤制聚酯一体化发展

摘 要:煤制聚酯是指以煤为原料生产乙二醇和对二甲苯,进而以这两种原料生产聚酯的一体化技术。随着煤制乙二醇和煤制芳烃技术的不断成熟,在煤化工基地建设煤制聚酯一体化工厂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项目。本文就一体化项目的规模、技术路线、主要装置组成进行了规划,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煤 乙二醇 芳烃 聚酯

石油、天然气和煤是目前世界能源的三大支柱。根据2013年6月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估计石油还可继续开采约52.9年,而天然气和煤则分别可开采55.7年和109年。

中国是一个“缺油、少气、富煤”的国家,石油储量相对不足,煤的储量相对丰富,这就是我国能源结构的基本特点。从1993年我国开始净进口石油以来,其净进口数量每年不断递增,2002年进口7000万吨,到2012年进口量就达到了为2.71亿吨,与2011年相比增长6.8%。预计201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将达到2.85亿吨左右,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可能突破60%。到2020年前后,我国石油需求总量可能超过7亿吨,其中2/3都需要依靠进口。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我国石油进口量将继续增加,形成了严重的潜在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问题,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率已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国家能源安全警戒线。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化石能资源,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已将煤炭深加工升级示范作为今后能源发展的主要任务。发展新型煤化工正在成为我国能源建设的重要任务,建设煤化工产业,生产煤基清洁燃料油和化工品,是当前和未来几十年我国能源建设的重要需求,符合我国“缺油、少气、富煤”资源状况的国情。

煤制聚酯是指以煤为原料生产乙二醇(MEG)和对二甲苯(PX),进而以这两种原料生产聚酯(PET)的一体化技术。实现煤制聚酯产业化,关键在于煤制乙二醇和煤制芳烃(特别是PX)两大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当前,煤制乙二醇产业化示范已完成,甲醇制芳烃技术也日趋成熟,实现煤制聚酯一体化路线的技术屏障已逐渐消除。合理的厂址选择、精心的项目策划、优化的流程配置必将使煤制乙二醇—芳烃—聚酯一体化路线落向实处,带动一个全新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主要就煤制乙二醇—芳烃—聚酯一体化(以下简称“一体化”)项目装置的规模、技术路线、装置组成等进行探讨,最后一体化项目进行了展望。

一、一体化主要装置规模选择

对于在一体化项目,选择相对经济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装置规模来实现煤制聚酯的产业化发展非常重要。目前国家还未就煤制聚酯一体化装置的规模及相关政策有明确要求,但一体化项目中装置单体可参照在煤制乙二醇、煤制甲醇及煤制烯烃方面的产业政策。经综合考虑,得出合理的规模见表1。

二、一体化主要技术路线框图

一体化的技术路线中,煤制甲醇在煤化工行业属成熟技术;二甲苯联合装置、PTA和聚酯在石油路线的聚酯行业有成熟的技术可供借鉴。随着国内煤制乙二醇装置的成功开车,特别是新疆天业乙二醇装置的连续运转以及乙二醇产品在聚酯行业的成功应用,煤制乙二醇应用于聚酯行业已成为现实。在一体化路线中,甲醇制芳烃相对起步较晚,但随着流化床甲醇制芳烃技术(FMTA)工业试验装置的顺利开车,其工业化技术已逐步完善和日益成熟。

三、一体化主要装置组成

煤制乙二醇—芳烃—聚酯一体化项目主要装置组成见表2。

四、展望

到2020年,聚酯将新增需求1800万吨,考虑到石油的日趋紧张,实现煤制聚酯的一体化路线替代以石油为原料的路线将成为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油后的又一必然趋势。

煤制乙二醇—芳烃—聚酯一体化技术路线由亚化咨询在2009年的首届煤制乙二醇技术经济研讨会上首次提出。随着国内煤制乙二醇项目的相继开车成功和流化床甲醇制芳烃(FMTA)工业化试验项目开车成功,煤制聚酯的一体化路线开始走向现实。在有丰富煤资源的煤化工产业基地,实现煤制聚酯替代石油制聚酯的技术路线,不仅从能源战略上可以解决石油进口压力,而且有很好的效益空间。

上一篇:利用盈亏平衡分析浅谈运输安全与效益提升 下一篇:天然气市场开发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