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一块石岁月磨砺他成玉

时间:2022-08-31 05:21:58

著名华人导演李安的成功使得他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就连沉寂在家的六年,都被神化为妻子的宽容和理解,神化为精神的沉淀和积累,其实,对于他来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岁月的磨砺,只是有些人,在磨砺中消亡,有些人,在磨砺中成长。

漫长的恋爱是幸福的基础

1954年,李安在台湾出生,他的父亲是中学校长,小时候,李安算不得出色的学生,考了两次大学都灰溜溜地落了榜,于是1973年,李安改考台湾国立艺专戏剧电影系。其实当年李安是想做演员的,现在说起来,却像是一个可爱的玩笑。两年后他到美国去留学,在伊利诺大学学习戏剧导演,就是在那里,他遇到了生命中最坚实的支柱,后来的妻子,当时同来自台湾的留学生林惠嘉。

李安的爱情可不像想象中那样浪漫,在现实生活里,李安从来也不敢去追女孩,而追他的女孩都不是淑女,不是林黛玉,大都干练而果断。李安喜欢的就是性格开朗的女孩,因为那些性格的光芒正好照亮了他的腼腆羞涩。

比起李安来,林惠嘉的成绩就好多了,台大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到美国伊利诺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而李安最终也不过读了个硕士。所以李安一直很欣赏林惠嘉,在后来他到纽约大学学习电影制作的两年里,每个周末他都要打电话给远在伊利诺大学的林惠嘉,他喜欢她坚定踏实的声音,让他觉得安心而熨贴。

李安的爱情之旅算得上是很漫长,他们相恋五年之后,才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别以为幸福就是朝朝暮暮,举案齐眉,那不过是小说里的爱情故事,李安的爱情聚少离多,结了婚也各自忙各自的。李安在纽约大学读电影,林惠嘉在伊利诺继续读博士。各自有各自的生活领域和朋友圈子,唯一记录着婚姻温暖的,就是家里的冰箱,每次李安回来,都会做好多吃的,给老婆放满冰箱,爱情就是这样平淡而朴实,即便是如今被推崇为才子佳人的一对幸福夫妻,也一样过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生活。而正是这些平凡,给了李安很踏实的感觉,他需要的就是一个宽容的女人,一个纵容他把所有的精力投身到电影中去的女人,而不是一个小鸟依人的金丝雀。

做李安的老婆不容易

李安的才华,在上学期间已经有了充分的体现,1984年,他的毕业作品《分界线》获得了纽约大学生电影节金奖作品奖及最佳导演奖,并取得电影硕士学位。但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李安无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华人毕业生在美国电影界的坎坷,天上不会掉下来一个好剧本,也不会掉下来一个拍摄大片的机遇,除非你低下头,一步步艰难地向前走。

接下来的六年,是他人生中最黯淡却也是最丰硕的六年,如今说起这六年,很多报道都喜欢把李安夫妻标榜成卧薪尝胆、志向高远的模范搭档,其实,李安自己心里最清楚,他这六年,经历的无非是一个三张男人郁郁不得志的沉闷岁月。而正是这种沉闷中的挣扎和体验,才积淀了他细腻真实的电影风格。

不过对于妻子林惠嘉来说,这六年的沉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今天有哪位嫁给不知名的导演的女人妄图靠林惠嘉的经历说服自己安心陪伴身边不挣钱的导演丈夫,那恐怕不过是天方夜谭。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您老人家的丈夫成不了第二个李安,我只是想说,不要只看到林惠嘉头上那顶“李安的爱妻”的光环,而忽略了她的付出和隐忍。

没有一个妻子真的可以毫无怨言地养一个不挣钱的丈夫六年,即便是感情再深,忙碌的生活,终年的操劳,渺茫的未来也会让女人感到困顿不安,心生悲凉。林惠嘉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她做不到先知先觉李安的光辉未来,所以,她在付出的同时,也难免会有抱怨。好在李安是一个那样温存敦厚的男人,每天看完书籍报纸、写完剧本之后,都会收起那颗不甘的心,耐心地做一切家务,包括做饭洗衣服带孩子。生活尽管平淡枯燥,可是他坚持地爱着自己的“英雄的猎人妻子”,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可以“带着猎物回家”,还因为她宽容了自己所有的坚持。是啊,尽管林惠嘉有所怨言,尽管她哭着打电话给自己的妈妈,说自己坚持不下去了,可是她始终没有放弃,她一直在付出着,并且一直尊重李安的选择,纵容他专心自己前途未卜的事业,这种尊重基于爱,无私的爱。

林惠嘉的妈妈曾经对林惠嘉说过, “实在不行,你就离了吧”。许多亲戚朋友也对林惠嘉说过:“为什么李安不去打工?大部分中国留学生不都为了现实而放弃了自己的兴趣吗?”可是当林惠嘉看到李安偷偷地学电脑,妄图找一份工作来分担家庭经济负担的时候,她却愤怒了。她爱李安,她不愿意看着丈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心目中的导演天才在生活的重担下折弯了腰。这种爱,是很多女人做不到的,所以,李安从来都尊重她,听太太的话,因为是太太给了他生存的空间和放飞理想的自由。

幸福背后的那些苦,不是每一个女人都能够忍受的

现在的李安夫妻,看起来是那样的幸福和荣耀,可是林惠嘉受的苦,却并不是每一个女人都能够承受的。好在林惠嘉独立惯了,什么事情都能够自己扛起来。

你能够想象,在临产前,羊水破了,林惠嘉还自己开着快没油的汽车去医院么?林惠嘉和李安的大儿子,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生的,生产的时候,林惠嘉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和朋友,就连医护人员都看着心疼,暗自以为她是弃妇。这样的人生恐怕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苦。可是当医生问林惠嘉要不要通知丈夫或者亲友,她却只是摇摇头,淡淡地笑。一个女人,能够宽容丈夫到这种地步,就算是在她的头上再加上数个贤妻良母的光环也不为过吧。李安当时在纽约读书,第二天才赶到了伊里诺,林惠嘉没有抱怨,她早就知道,嫁给这样一个男人,意味着多少人生的风波都要自己一个人来扛。为的是,给他一个自由的空间,去赢取更广阔的天空。

直到如今,提到那些日子,林惠嘉还只是淡淡地说,“我只是不管他”,这个不管,无非就是纵容,纵容他不挣钱,纵容他不管家,纵容他去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因为他自己知道,这些努力,正在朝向未来的那个方向。

对电影的坚持就是对妻子最好的回报

不过我们谁也不能说李安不是一个好丈夫,他对妻子百依百顺,因为妻子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没有妻子的独立,他根本就不可能安心去做自己的事情,安心在家里六年而没有放弃对电影的追求。所以,他是林惠嘉的“小儿子”,那些年,对妻子的顺从就是他唯一能够给与的回报。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会有一个或者几个女人的身影。李安的背后最坚实的支柱就是妻子林惠嘉。正因为妻子的支持,他始终不肯放弃电影,放弃了对他来说是一种耻辱,对妻子来说是一种辜负。

天上没有掉馅饼给李安,是他自己编写了剧本《推手》,在1990年的台湾新闻局征选剧本中,获得了台湾1990年的政府优秀剧作奖。上天是不会埋没天才的,这部剧本很快被台湾中央电影公司看中并投资,由纽约库德玛西恩公司制片开拍。这部电影是李安导演生涯的第一部长片,也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那一年,他已经36岁,一个36岁的青年导演,一个六年后冲出江湖的居家男人。

《推手》之后,台湾中影公司看好李安,再度和他联手,成就了《喜宴》,然后李安就一发不可收拾地忙碌了起来,从获第七十七届大卫格里菲斯奖最佳外语片奖,名列1994年台湾十佳华语片第一名的《饮食男女》,到《理智与情感》《冰风暴》和《与魔鬼共骑》,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和奥斯卡提名纷纷砸向这个平淡惯了的中年男人,这让李安局促不安,一直到今天,他在镁光灯下都很少能说出什么慷慨陈词的话来。而他在公共场合的表现总是那样局促,仿佛永远都是一个局外人。是啊,对于他来说,他只是一个导演,他成就的只是电影,而绝非哗众取宠的明星。

你成功了,你还是我的丈夫,我还是你的妻子

李安成功了,在许多人的想象里,林惠嘉终于可以松口气,舒舒坦坦地花李安的钱,做李太太了,可林惠嘉却做不了那样的女人,她还是她自己,而且相对以前的生活来说,她付出的更多了。因为李安忙了,没有时间再呆在家里了,不过她总算松了一口气,看着丈夫的成功,她觉得很欣慰,这些年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她的支持和坚持被证明正确而伟大。

林惠嘉始终是欣赏丈夫的,丈夫理解她,也心疼她,在外拍片的那些日子里,每周都会打电话回来,而且从来都坚持报喜不报忧的原则。林惠嘉曾经带着儿子到拍摄现场探过班,艰苦的环境和高强度的劳动让林惠嘉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可是李安却乐在其中,因为这是他梦想实现的过程。

李安对妻子的评价,最经典的就是在2001年的金球奖颁奖典礼上,李安接过朱丽亚・罗伯兹颁发的最佳导演奖说过的一段话,“我的惊喜之情难以形容。我要感谢我强悍的太太,她没有女主角俞秀莲漂亮,但有她的坚毅,她也有玉娇龙的离经叛道的个性,因为她有时候会令人吓一跳,她是《卧虎藏龙》里除了碧眼狐狸之外所有女角的典范……”而当时林惠嘉正带着两个儿子坐在台下,她的心里有一种苦尽甘来的幸福,连两个儿子都对记者说,“爸爸很幸福,能够娶到像妈妈这样的女人,这是爸爸最成功的地方。”

有丈夫和儿子这样的评价,林惠嘉心里充满了满足感,不过她还是颇不习惯被称作导演夫人或李太太,她有自己的事业和人生规划,她按部就班地按照原有的生活计划成长着,她说,“李安还不是导演的时候,我就是我,李安当导演以后,我还是林惠嘉。”

这么多年来,李安的成就对林惠嘉始终没有影响,即便是当丈夫获得金熊奖时,从柏林打来电话向她报喜,她还是安静地说,“大惊小怪,吵我睡觉”。她不是不高兴,后来她笑着解释,她只是不想把李安宠坏。而拿了奥斯卡小金人后,有一次李安和她到华人区买菜,有位台湾女人对林惠嘉说:“你命真好,先生现在还有空陪你买菜!”林惠嘉当时就抢白:“你搞错了,是我今天特意抽空陪他来买菜。”

如今的李安,已经成了好莱坞首屈一指的华人导演,《绿巨人》《断臂山》《色・戒》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除了太太的支持,李安永远牢记父亲生前的一句话:“没有选择只有往前走,带钢盔往前冲!”李安就是这样,踏实认真地向前冲,在电影的金光大道上越走越远。

上一篇:再接再厉,李安五战奥斯卡两度捧金像 下一篇:走好眼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