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军鼓的演奏实用技术

时间:2022-08-31 05:20:58

小军鼓的演奏实用技术

摘 要:小军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打击乐器,而小军鼓的演奏技术是所有打击乐器中最基本且共通的,因此,掌握好小军鼓的演奏技术对学好其他打击乐器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笔者自身多年的演奏经验,就小军鼓的演奏实用技术进行介绍。

关键词:小军鼓;打击方法;滚奏;马林巴

中图分类号:J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097-02

小军鼓,又称小鼓是一种具有响弦横置在鼓面的打击乐器。常出现于军乐队、管弦乐团、管乐团等,以一线或者低音谱记谱。小军鼓的音响穿透力强,力度变化大,还可以通过在鼓面上盖绒布,或使用不同硬度的鼓槌来改变音色,能奏出各种气氛,表现力非常丰富。而小军鼓的演奏技术也是最为不易掌握的,所以一般作为打击乐学习的初始乐器来学习。本文通过对小军鼓的一些实用演奏技术及其具体应用展开论述,希望对广大学习者有些许的帮助。

一、小军鼓的持握方法

对小军鼓基本演奏技巧的介绍首先要从小鼓鼓槌的拿法开始,一般来说,小鼓拿槌方法有三种:一种是立腕式的握法,一种是古典式的握法,还有一种是现代式的握槌方法。首先我要介绍的是立腕握法,此方法也是最为常见且最容易掌握的方法。拿到鼓槌时,首先我们要根据鼓槌的长短粗细及自己手的大小找到鼓槌上适合自己的支点,通常来说我们将鼓槌平均分为三个部分,而靠近鼓槌尾端三分之一处是该槌的平衡支点。接下来用食指的第一关节和拇指关节上半部分掐住鼓槌。握槌松紧程度以双槌可以在手中自由活动而不会滑落为原则,接下来其他三指轻扣鼓棒,让鼓槌与手臂成一直线。因为两手手心相对,左手的握法与右手一样,所以称之为立腕式握法。其次是古典握法:此方法由行军而来。由于在西方古时行军时军队鼓手常常需要将小军鼓挂在身前,所以在演奏时使用立腕式或对称式握法会非常不舒服,不利于演奏。所以左手改为将鼓槌横置后用左手的食指弯曲与拇指夹住其后三分之一处,然后自然地把拇指搭在食指上,这时左手的鼓槌会很自然地偏向手心,然后再用无名指和小指垫到鼓槌的下部,右手与立腕式不变,自然地握住鼓槌,左手以手腕上下翻转力量击打鼓面。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方法至今仍在古典音乐与爵士乐中常常使用。最后是现代式握法:现代式握槌方法与立腕式大致相同,而不同的是手心自然朝向地面,握槌角度因人而异。而此方法的手腕灵活程度略优于立腕式握法,因此更加实用。多用于架子鼓的演奏,尤其在现代音乐中。

二、小军鼓的下槌方式及打击方法

在小军鼓的演奏中鼓槌打击的位置对音色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来说,两只鼓槌的打击位置最靠近为宜,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在鼓皮上如果两槌敲击的点不一样,敲击时音色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声音,在滚奏中最为明显。所以初学者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下面为大家介绍四种较为合理的打击方法(stroke)。

(一)Down stroke

起始点大约与演奏者眉毛平齐,让鼓槌自由下落,击打鼓面并反弹之后停在约五厘米的高度。

(二)Up stroke

运用手腕使鼓槌从距离鼓皮约五厘米处自然落下,在接触鼓皮之后利用鼓皮的弹性迅速地拉高回到Down stroke的起始点(演奏者自身眉毛的位置)。

(三)Tap stroke

起始点在距鼓面约5厘米的高度轻轻地向下敲之后,再回到原起始点。

(四)Full stroke

鼓槌起始点大约与演奏者自身眉毛的高度平齐,运用大臂带动小臂由上向下自然下落,待接触鼓皮之后,再将手臂与鼓槌收回到原起始点。以上四种敲击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有耐心,且要由慢到快单手练习。待到单手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双手练习,等双手都确实达到动作要求之后,再双手一起练习。直到速度、音色!稳定性都能得到良好的控制。

三、在练习以上技巧中遇到的几点常见问肠

(一)关于单击滚奏的练习需注意的问题

每次练习单击滚奏前须做好热手练习,练习左右手的平衡、稳定及速度。热手训练可以用两种方法:

1.双手正常握住鼓槌的最尾端,但不要过分的紧握。只正常且自然地上下运动,练习以五至十分钟为宜,时间太久则会损伤腕关节。

2.将鼓槌垂直于地面,从中指至小指开始逐一练习,以每个手指可以独立而放松地带动鼓槌为宜。

这种练习方法是在提高手指肌肉强度的同时增强手指的灵活度,在对以后技术上的提升有巨大的作用(如对提升单击、装饰音速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练习中应用节拍器,由慢到快进行练习。

(二)对于双击滚奏的练习方法

首先要做到让每只鼓槌两次击打的力度相同,第二下尤为重要,下槌时注重手腕与手指的结合,耐心地从慢开始,不要急于求成。在速度方面,我建议从60的速度开始,在保证节奏和力度不走形的前提下可以尝试逐渐增加练习的速度,直到技术符合标准(每天不间断地认真练习)。为了更好地提高双击滚奏的练习,建议练习中融入一些复合跳的手法。复合跳的手法基本分为:

RRLR LLRL

RLRR LRLL

RLLR LRRL

RLRL LRLR

(注:R为右手L为左手,复合跳练习亦可进行反向练习)

四、小军鼓演奏技术在健盘打击乐器中的应用

以上文章中,笔者用大篇幅来讨论小军鼓演奏中的技巧,是让大家明白小军鼓的技巧在打击乐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我们来了解小军鼓的技巧如何与其他打击乐相辅相成。

键盘乐器多使用有线的琴槌来敲击,偶尔应作曲者要求有特殊演奏法。在键盘类打击乐中主要包括――马林巴、颤音琴、钟琴等。以马林巴琴尤为重要,其经常被作为独奏乐器出现在全世界各大音乐厅,马林巴既具有打击乐器普遍的节奏特性,也具有钢琴等旋律乐器的旋律特性。由于马林巴琴独特的音色与演奏功能,使其越来越受到全世界打击乐演奏者的青睐。

(一)马林巴――打击乐学科中最

具代表性的键盘类乐器在马林巴的演奏中分为两槌演奏和四槌演奏,在琴槌的握法上,两槌握法与小鼓槌对称握法基本相近(找到琴槌的平衡点)。我们今天着重讨论的是键盘打击乐器下槌方法与小军鼓下槌方法的共通点。由于马林巴琴的琴键采用木头,故其弹性较当今的小军鼓与定音鼓等鼓皮相差许多。马林巴琴的高音区与中音区共鸣与小军鼓相似,低音区共鸣稍好,但远不像钢琴共鸣那样延远,这就造成我们在演奏与练习时需要根据曲子的力度与音乐感情来判断每个单独的音,音程与和弦有着不同的下槌方法。举例来说:在演奏中对于断音(staccato)应采用小鼓下槌技巧中的Tap stroke与Up stroke,然而在演奏中对于连音(legato)应使用Down stroke与upstroke的演奏方法。

(二)颤音琴、钟琴等其他打击乐器

颤音琴与中琴作为新兴打击乐器同马林巴一样也是打击乐坛的宠儿,颤音琴与钟琴多采用金属琴键,稍懂物理的人都知道,金属的振动频率比木头高,所以颤音琴与钟琴的共鸣比马林巴琴要好,而且颤音琴在踩下踏板后的追加共鸣比钢琴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在演奏颤音琴时,下槌与马林巴琴接近在对不同音乐的处理中下槌方法需要加以分类注意,与马林巴琴的不同点在于断音(staccato)有时应使用死槌(Dead stroke)。但是值得一提的问题是在键盘乐器的滚奏中多为单击滚奏,而低音区的滚奏速度要比高音区的滚奏速度稍慢,在练习时和小军鼓的单击练习方法相同。

(三)关于键盘打击乐器四槌基本功练习与小军鼓的共通点

在马林巴琴四槌握法中分为马瑟握法、分离式握法与安倍圭子握法等等,方法虽然众多,但却都是相通的。笔者认为,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在基本功练习中都可以将小军鼓的基本功练习直接应用于不同的独立的两只鼓槌上。举例来说,可以将不同的复合跳练习放在1、2、3、4号槌上的任意两根中。

五、小军鼓演奏技术在架子鼓及组合打击乐中的应用

(一)关于压奏在组合打击乐中的应用

这种演奏方法相对于双击滚奏更容易掌握一些,效果也更加实用。压奏是敲击鼓皮时靠手腕与小臂的控制及鼓皮的反弹相结合的方法。练习方法与我们之前讨论的双击滚奏与复合跳相同)由慢到快,最好做到每只手的力度与音色相同。值得一提的是,鼓槌在鼓面上反弹之后的高度也应相同,首先将双击滚奏敲击均匀,再使用小臂向鼓槌施压,得到一种密集的颗粒性声音。关于压奏的练习,初始阶段会感到难以控制,应做到力度均匀和节奏稳定,直到得到均匀与稳定的声音。在组合打击乐中多用到康佳鼓与邦哥鼓等拉丁打击乐器,其鼓皮过于紧绷,在演奏中使用开放滚奏颗粒性过强,故经常使用压奏。

(二)关于鬼槌(ghost stroke)在架子鼓中的应用

在爵士乐(Jazz)融合(Fu-sion)与芬克(funk)音乐中常见的演奏技巧,运用手腕与手指对鼓槌进行控制,不停地改变力度与重音,实现在军鼓上若有若无的音色。

六、结束语

上述仅是笔者对小军鼓的一些实用演奏技术做了一些介绍。当然小军鼓的演奏技术不仅如此,且小军鼓演奏也在不断地自我发展与完善中,这正是其魅力所在,因此,随着长时间的练习和积累,一定还会发展探索研究出更好的演奏技术。

参考文献:

[1]昌继红.小军鼓演奏技巧之我见[J].音乐天地,2010年04期.

[2]邱良.小军鼓滚奏技巧的学习与掌握[J].剧作家,2008年01期.

上一篇:浅谈中西方绘画色彩比较 下一篇:城市社区音乐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