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环保教育融入诗歌教学

时间:2022-08-31 04:40:36

让环保教育融入诗歌教学

【摘要】 中学生学习、诵读一些优秀诗篇,对情感的陶冶、精神的升华、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健全,起着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诗歌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这该是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环保教育 诗歌教学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1-067-01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首先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诗歌。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代的先哲十分重视诗歌的学习,孔子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说的就是读诗可以培养人的联想能力,提高观察能力,锻炼人的合群性,学得讽刺的方法。近,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服侍父母;远,可以用来事奉君上,而且还会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贴近自然。中学生学习、诵读一些优秀诗篇,对情感的陶冶、精神的升华、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健全,起着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诗歌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这应该是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首先,在诗歌的意境中感知环境。

诗人以有限的语词,传达出五彩斑斓,千变万化的自然和精神的境界。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德国人莱辛曾说过“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苏轼也有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论。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茫,“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静谧,还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祥和,都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绝美的画境,所以在诗歌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入景”。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景,入景始与亲。”在教学中,能够真正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调动学生去想象,去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之中?美国自然活动家约瑟夫.康乃尔创造的通过五官感受自然的环境体验活动,被作为环境教育的积极有效方式引入学校教育活动之中。那么诗歌教学中的五官感受应该先从听觉开始。一些优美的诗歌,语言精炼,富有节奏感、音乐美,写景状物也出神入化,感受诗歌从朗读开始,有声有色的朗读,将诗人的意境通过声音传达给听众能渲染气氛,激感,能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

其次,在诗歌的情景交融中理解环境。

一般说来,审美活动是从对事物中美的形象的初步感知开始的,如人在感受到悦耳的声音、美丽的色彩、优美的形象,并从中获得愉快的体验时,就产生了初步的美感。但对诗中自然景观的美,学生如果只是单纯地感受,不能达到理性的认识阶段,就很难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的情感。因此必须于体会意境中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思考为什么古人能写出这些意境悠远的诗文。最早的文学,包含着大量的神话,西方的希腊神话,东方的印度故事,还有我国妇孺皆知的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弈射日、鹊桥相会……都叙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真是文艺的启蒙教师啊!自然也是这大好河山的物华天宝,孕育了诗人,滋养了作家。刘勰的《文心雕龙・明诗》云:“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感受诗文中画面的美以外,还要让学生懂得,在古诗文中,环境成了诗人抒感的重要对象,成了诗人情感外化的表现体,缺少了自然环境,作者就无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无以激发创作激情和灵感: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无海则不能抒发作者“吞吐日月”、一统江山的豪情壮志;李清照“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没有那亭亭荷花,惊飞的鸥鹭,就不能表达她对生活那份执着的热爱;马致远独步“西风古道” 没有“枯藤老树,小桥流水”就不能抒发那天涯孤旅子之情……

而且,我们也知道作者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诗人总是把自然美与人类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带上诗人主观色彩,写景的真正目的是表达诗人的情感,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事实上在大量诗歌作品中,人类文明与关爱大自然的人之天性密不可分。

最后,在诗歌的鉴赏的审美情感中激发环境保护意识。

高尔基曾讲:“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的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桂林山水,神姿仙态;西子湖水,秀美多姿;黄山怪石,千奇万怪;日本樱花,烂漫如海……它们吸引了多少游客的浓兴逸致,使人们交口称誉,乐而忘返。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视听感官并用时,能入境、入情,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而学生在感受和鉴赏诗歌中的现实美和艺术美中,培养了情趣,陶冶情操,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从而也把生活装点得更加美好。看来运用诗歌教学从事环境教育的功效、特点和长处,是其他学科所取代不了的。它可以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发展学生主动表达美的才能。学生长期接受诗歌美的熏陶和感染,就会产生强烈的向往美、追求美的心理倾向和表达美、歌颂美的愿望。优美的意境调整了学生的心态,陶治了学生的情操,健康的情感培养了健康的人格,唤醒了生态意识,于是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环境,号召周围的人们一同加入爱身边的人,爱人类,爱生命,爱大自然的行列中。

另一方面,在感受诗歌美的意境,以情感人的同时,还可以对照现在的自然状况,激起学生对当前环境的危机意识和优患意识。通过渗透教学,最终就是让学生明白一点――人类离不开环境,我们应该唤醒人类的爱心和良知,保护母亲河――地球的血液,保护森林―――地球的肺腑,保护水―――生命之源,保护野生动物―――人类之友……让环境意识深入人心,让大家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

上一篇: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 下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