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打造思想品德课中的素质教育品牌

时间:2022-08-31 03:41:43

倾力打造思想品德课中的素质教育品牌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一大热门话题,各阶段教育、各学科都在如火如荼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的同时渗透素质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由于其学科本身特点、性质决定,在教学过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的统一。这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思想品德学科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那思想品德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教师素质要自觉提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启发者、组织者,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本节课学生的收获。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坚持多种途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教师的学习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报纸、网络、电视、书籍等都是很好的学习途径。

2.对时政要敏锐。思品课的特点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所谓题就是思品课常出现的材料,一般是以时政作为背景材料。如2013年热门的时政材料是“中国梦”“中国式过马路”“美丽广西 清洁乡村”“雾霾天气”等等,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时政材料,然后结合课本知识设置题型。

二、充分利用好素质教育平台――课堂教学

初中思品课素质教育的主平台是课堂教学,只有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实施素质教育。

在教学中,“读、说、问、答”是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因此笔者让学生从七年级起,每节课前五分钟都让学生自由读课本。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让学生在熟悉课本知识点的过程中提高总结归纳能力。“说”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笔者的做法是让学生说说近段时间国内外或身边发生的新闻。“问”是将课外知识转化为课本知识,或是将时政材料与课本知识相联系的有效环节。比如,在教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民族精神的一大重要性(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是教学的重点。当时笔者就问学生,民族精神这一重要性,会以哪些背景材料以怎样设问方式出现,不少学生马上想到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抗洪抢险。学生能立即想到这些背景材料与笔者平时展开的“说”环节是分不开的。学生也对设问方式发表了意见:以上材料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说明了什么,写时政评论。这环节参加的学生面广,气氛活跃,将课堂推向了高潮。“答”是让学生根据刚才提出的设问进行回答,这是课堂的关键环节,是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常用手段。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观点,激发了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有效利用大课堂――社会实践

我国的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思品课也可仿照这个理念,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所谓思品课“引进来”,就是根据课题内容,请有关专家、人员来校或班级作报告。如在传授七年级下册《感受法律的尊严》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感受法律尊严,笔者当时就向学校提出申请,让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来给七年级学生作报告。当法制副校长讲到某些未成年人由于沾染不良习气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时,很多学生都发出惋惜的感慨,同时也暗自下决心一定要遵守法律、依法做事。这样做激发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法律知识的学习欲望,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了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走出去”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如进行专题复习《美丽广西 清洁乡村》,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目前所在地区环境形势严峻,不容乐观,笔者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工厂排放污水的地方,让学生亲眼看看企业污水对我们生活、工作造成的影响。同时让学生走进村民家中,对村民进行“美丽广西 清洁乡村”有关知识宣传。只有学生亲力亲为的事情,学生才更牢记。实践与传授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兴趣盎然,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时代下的思品课,要求教师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不是培养一群只会接受知识不会创新的学生。作为一名思品教师,一定要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让学生学得“活”,学得“乐”,学得“实”。

上一篇:初中思想品德开卷考试的有效复习策略 下一篇:青春风铃――男生女生的健康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