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举隅

时间:2022-08-31 02:16:02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举隅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在数学应用中,在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得以完善。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落实新课标的必要途径。

一、引用生活化,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1.借助生活经验,巧设导入实例 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积累了很多的实例,不时地在课堂上“逗逗”学生,效果甚好。如在教学“百分数”,我是这样问的:大家经常喝牛奶,可牛奶盒上写着的“脂肪3.3%、蛋白质2.9%”……这些3.3%、2.9%等是什么意思?在引出单位“1”的量时,我这样讲道:有两家商店都在卖“大圣”童装,却标着不同的打折方法,一家标着九折优惠的招牌,一家标着八折大酬宾,你准备到哪家去买呢?即使让老师们头疼的“加减混合计算式题”,也通过“公共汽车上的上、下客”现象来导入。

2.利用所学知识,巧设导入实例 人只有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作用之后,才会刻苦地学习,才能产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教师有必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过去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能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在教学“平均数”时,课前要请一名学生唱歌,请每组的组长和老师当评委,当评委亮分后发现分数不一致,自然地引出“平均数”。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我讲道:美术老师画一幅巨幅油画,4种颜料共用16盒,用的红、蓝、黄、白颜色比为5:6:3:2,4种颜料各用了几瓶?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很多老师都用过的击掌、竖手指等表示平均分的个数,当无法用掌声和手指表示时,自然地引出了分数。

二、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理解新知

1.突出应用性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比如在教学“连减应用题”时,要求学生掌握两种方法解答。教学中我认真地钻研了教材,明白了教材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然后把教材放到一边,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第一种解法设情境为:我们班王海同学有50元钱,买了一件衬衫用了15元,这时他还有多少钱?接着王海又买了30元的鞋子,他现在还有多少元钱?学生很快帮王海算出:50-15=35(元)35-30=5(元)从而明白了第一种解法是用连减。情境二:王海到商店买衬衫用了15元,买鞋子用了30元,一共用了多少钱?他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钱?学生再次帮王海算账:15+30=45(元)50-45=5(元)学生直观地理解了第二种解法的特点是先求出两个部分数的和,再用总数减去两部分之和。

2.突出创造性 思维训练也应生活化,由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如,我校的一位老师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研课时,她在让学生弄懂、弄透分数的意义、读写法等知识后,没有按教材的步骤往下依次讲1/3、1/5、1/10等,而是让学生在折1/2的基础上自己折一个新的分数,涂上颜色,标上分数,说出理由。这样几次对折,1/4、1/8、1/32……一系列分数学生自己就学懂了,对于1/3、1/5、1/10也就不言而喻了。又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数十数加减法的简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3”,学生对先减100再加上3难以理解,时间长了加3减3更搞不清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包里有165元钱,去超市买了一盒97元钱的西洋参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6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应加上3元)。所以多减去的3应该加上。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计算,同时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了新的提升。

3.突出通俗性 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在保证数学本身的科学前提下,教师有时还需要列举通俗的实例,引用形象的比喻,以便于学生的理解。有些数学课题常常也会令学生费解,如“长方体的认识”,语言较严谨,数学术语多,陌生而又抽象,小学生会感到太遥远,难以理解,不如来得通俗化一些,把它改成“文具盒的形状”,贴近生活,易于接受,为新知识的讲授提供广阔的思维情境。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这样改动课题,如“元、角、分”改成“到银行去”、“时、分、秒的认识”改成“认一认小兔钟”(旁边挂着小兔钟),“百分数应用题”改成“喝酒的学问”(酒瓶上有酒精度)……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生活与数学很好地衔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着眼所学内容,设计实践活动,巩固新知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让课堂所学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学了“米、厘米”后,让学生量一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黑板、书桌、课本、文具盒的长与宽;量爸爸、妈妈的身高等。学了“10的认识”后,可让学生用第几排、第几个来描述自己坐的位置;让他们说说家里的电话号码;让他们记录一星期的气温等。比如:一分钟可以做20道口算题,可以拍100下皮球等,有查资料的,比如:高速采摘机可以采西红柿68千克,1台新型太阳能水泵可以抽水3800千克,很了不起,通过学习思考、调查访问、实际计算,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增长了见识,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了在实际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八滩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失望”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成长营养 下一篇:提高石油企业员工忠诚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