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

时间:2022-08-31 01:49:30

论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0-066-01

摘 要 金融生态是指对金融的生态特征和规律的系统性抽象,本质反映金融内外部各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有机的价值关系。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维护金融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将分析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缺陷,并提出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 金融生态 缺陷 优化

一、我国金融生态概念的提出

金融生态这一概念在我国是由周小川博士(2004)最早将生态学概念系统地引申到金融领域,并强调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考察金融发展问题。自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004年提出金融生态的概念以后,引发了金融经济界广泛的讨论。他在2005年初的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把促进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作为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将生态概念引伸到金融领域,是金融理论研究的一项创造性成果,突出地体现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金融和经济工作中,人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不断探索金融生态的真谛,从生态的角度观察和理解金融现象,寻求保护金融生态的思路和措施。涓涓细流汇江河。经过两年多的大讨论,金融生态思想日趋成熟,一些保护金融生态的措施和办法不断地被运用于中国的金融实践,一个符合学发展观的金融生态理论和实践体系正在不断地完善和形成。

二、我国金融生态环境中的缺陷

虽然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在不断的改善,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公平竞争机制。只发“出生证”,不发“死亡证”的国家信用担保机制极大地破坏了优胜劣汰的生存竞争规则。经营不善的乃至严重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无法及时退出金融市场,恶化了金融生态体系,最终导致有问题类的金融机构影响了正常的金融机构。影响了整个金融生态环境的正常运转。

2.缺乏完善的信用制度。我国信用制度的建设还不完善,金融生态主体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他们进行活动的目的首先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在我国却存在着“守信成本高、失信成本低”的现象,这就造成了类似劣币驱逐良币,失信行为不必支付过多的成本就能取得不错的收益,而没有制度性的约束,守信行为将逐步退出市场。

3.缺乏较强的防范风险的能力。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不同时期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风险隐患的特征、重点都处在不断转移的过程中。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化。

4.缺乏市场化的金融监管体系。目前,我国金融业的监管体制已形成了“一行三会”的基本格局,有关金融监管的目标、主张、方法、手段也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对维护我国的金融稳定,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我国目前还未形成市场化的金融监管体系,在制定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和化解手段上,均处于较初级的水平。

三、关于优化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议

基于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缺陷,我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改进。

1.优化金融信用环境。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信用评价机制、体系和方法。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信用评价机构,人民银行要加强信贷征信管理,充分发挥征信系统识别和揭示风险的作用,实现征信系统的信息共享。公安、法院、工商、税务等部门也要在本职范围内探索建立相关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各类信息的联网,建立社会公众信息库,实现信息共享。二是做好信用文化的宣传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强化信用意识,提高全民的诚信水平。力争在全社会实现讲诚信的良好风气,实现传统诚信文化与“经济人”理性追求利润最大化理念的完美融合。

2.引入奖优惩劣的正向激励机制。对诚实守信的客户优惠贷款,在利率、手续、额度上进行倾斜;对诚信度差的客户在银行融资方面实行高门槛,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客户进行联合制裁,采取不贷款,媒体暴光等措施;在党政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中实行诚信考核机制,对确有不良信用纪录的公职人员实行不晋升、不调动、不评先评优,促使党政公职人员首先讲诚信、带头讲诚信。

3.完善金融生态的相关法律建设。以健全的法制为支撑,加快出台有关金融机构破产等法律。必须尽快出台《金融机构破产法》,以保护金融机构债权人利益,督促金融机构更稳健经营。金融机构破产要建立在市场原则基础上,破产的成本要由失败金融机构的股东及其相关利益人来承担,而不能再由国家财政来处置金融机构的破产。

4.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实现对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主要应做好:(1)监管方式逐步由事后性监管、行政审批性监管向风险预警性监管转变,建立金融风险监控预警系统;(2)发挥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三大监管机构监管职能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加大金融监督检查力度;(3)监管机构及政府部门加强联系合作,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

参考文献:

[1]向明贵.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应坚持以地方政府主导.金融经济.2010(10).

[2]宋秀玲.完善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分析.改革与战略.2010(07).

[3]李慧.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经营与管理.2007(09).

[4]杨冬梅.后危机时代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路径.生态经济.2010(07).

[5]齐越梅.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分析及改进对策探析.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09).

上一篇:房地产融资方式的选择及探讨 下一篇: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若干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