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与他的六分隶

时间:2022-08-31 01:36:44

马光,1932年出生,福建漳州人。中国书画院副院长,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会员,东方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早年执教于福建二师院,受聘于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擅书法,左笔横写,更为奇绝。创新隶书,其中融入大篆、小篆、楷书、行书,建构当代的六分书,写成六部经典:儒家《论语》、道家《道德经》、佛家《金刚经》、兵家《孙子兵法》、政治家《出师表》、文学家《赤壁赋》。作品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书法金奖,编著有《联墨合璧》、《联墨源流及其现代开发》、《兰亭序新隶书》和《状元联墨》等,精编《明清联墨刻石》三百件捐赠上海文庙,列为文物管理。作品由北京翰海、嘉德、台湾景薰楼艺术品拍卖公司拍出。北京、上海、苏州、钱江等电视台做了专题播报。

马光老先生年逾七旬,精神矍铄,亲切近人。马老虽是南方人,普通话却说得不错,在聊完一个话题的时候还会补充一句“就这个问题还有什么不清楚的,请继续提”,对我这样一个晚辈,却一直用“您”来称呼,真让我诚惶诚恐。深厚的文化功底,绅士的气质风度,是我这次采访最直接的感受。谈话间偶尔夹杂几句道地的英语,让人觉得这真是位充满活力的老爷子。

记者:对于一个书法家,哪方面的修炼最为重要呢?

马老:书法是一门中华民族特有的综合艺术,高度抽象的线条却要写出神来,写出生命来,很不容易。它首先需要板凳功,常说文有文功,武有武功,武功有少林功、武当功等等,书法的文功就是板凳功,要使柔软的毛笔挥运自如,做到笔画提按、疾徐、顿挫都能如意,这好比射击,要求枪枪中的,有了板凳功才能按照书法家的创作意图准确加以表现.再是,要有学养功,要继承几千年中华悠久的文化沉淀,才能胸有成竹,做到意在笔先,写出神来.所以,书法艺术应该是用心写意,而不是信手涂鸦.学养功为作者立意,板凳功使作者如意表达,只有深厚的学养,才会使书法艺术得到升华.

记者:能不能为大家介绍一下您的“六分隶”?

马老:近来有些同道建议要我把所创作的新隶书正名,同道们斟酌再三,姑且叫它六分书.首先,我们看到:当代创业火爆,阳刚旺盛,人们处于工作紧张的状态,古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只张不弛,会把弓弦拉断,难怪有些人才华出众而英年早逝,于是乎足疗保健,应运而生,风靡一时.书法应该从高层面为创业人群提供高雅的艺术欣赏,使人们看了赏心悦目,营造平和温馥的心境,用阴柔调节阳刚,以求和谐.正所谓和谐的时代呼唤和谐的书法.据此,我就取平静的隶书作切入点,隶书处于书法史中期,上承篆体,下开楷法,可以上下逢源。六分书一部分吸取大篆的铸造意味,即金石味,它能勾起人们的怀古情节,激发对悠久历史的自豪感;一部分又吸取小篆的平衡,使人感到安稳;而隶书以后的楷书,结体因字赋形,千姿百态,这正是当时的隶书所未曾顾及,而这种千姿百态,正是书法艺术的基因,楷书的成熟把它推到淋漓尽致的高度;再一部分是行书,行书如闲庭信步,可以把平静的隶书激活,使之静中寓动,古诗“鸟鸣山更幽”,正说明行书融入隶书,可以使隶书增添一份美感.至此,我们就有隶书占六分,大篆、小篆、楷书、行书各占一分的书体,是谓六分书.我想,创新的时代该有创新的书法,以适应时代,服务社会.这就是我长期以来在书法艺术方面追求的目标.

对于六分书,我还想说明几点:一、艺术应当创造美,我们希望把几千年来主流书体的美之元素,分析出来,综合到隶书中,以加强隶书的美感。这种方法,也许得益于我早年从事二十年的自然科学研究工作.正如杨振宁先生所说的,他的自然科学成果得益于早年的国学根基,使我想到书法创作也应该借助自然科学,用更广阔的视野来演绎当代的书法,满足物质需要之后,为社会人群提供美好的精神享受,这也许就是我创作六分书的缘由。二、隶书是平静的书体,我把横画的一波三折写成三波五折,它可以加强旋律感,旋律是舞蹈的灵魂,希望使我们感受舞蹈的旋律之美,同时,三波五折使横画左右对称平衡,呈现海鸥在海面飞翔的姿态,做到师法自然,这也符合书论中“一划如千里阵云,云阵如山”的说法。三、六分书也注重提按变化,用笔画的粗细来加强节奏对比。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希望从书法的节奏中感受到音乐之美。四、六分书是适当利用装饰美。书法虽然是国学,但我们也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吸收西方某一方面的优点来丰富自己,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装饰美讲究空间分割,几何造型,吸收这一点,有助于使书法艺术走向民众,使之雅俗共赏。总之,我希望使六分书融中法外,对四千年书法做一个盘整,做一次阶段性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和观点。

记者:您所提出的书法创作“V”型过程,内容是什么?

马老:几十年的书法学习和实践,使我感悟到,中国书法创作,应该遵循“V”形过程:“V”形的左上端指的是书法线条的高度抽象,毛笔线条竟然能够写出神韵,也就是写出命,确实很玄,但是道不远人,它的背后有着高度理性的支撑,那就是几千年的积淀。具体的说,是历代书法家心血积累的经验和理论,正因为这个“几千年”悠久积淀,才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中的强项,不继承这些积淀,将使强项变为弱项,因为,书法创作首先要很好地学习继承前人这些宝贵遗产,这就是“V”形的右上端,即:一代代书法家传承下来的经验和理论。但是“V”形的两端是不能直接跨越的,上述的经验和理论传承还必须连接“V”形的底部,指的是创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传统已成过去,虽然宝贵,但它好比一条冻僵的鱼,而时代好比流水,创作者只有把冻鱼放到时代的流水中,才能解冻,变成鲜活的鱼,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有时代意义,才是鲜活的艺术品,才会为社会所接受,为时代所认同,而生生不息得到永存。要做到这一点,除了继承传统的学养功,还必须具有板凳功,才能挥运自如,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这板凳功得来不易,比方射击,要练到击中红心,如果脱靶就不可指望能在比赛中夺冠。当然,“V”型理论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是否能成为经典,还要靠时间说话。

记者:可是真正懂得书法的人毕竟太少了。

马老:只要心中装着老百姓,这些都不是问题。书法艺术是高雅艺术,这一点没错。但是真正的艺术是雅俗共赏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不是真正的艺术。正如李岚清先生曾经对书坛说:“中国历史上书体很多,要多做研究发掘,不要写出一些人家看不懂的东西。”这个指示,可以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书坛的弊端,也指出了中国书法发展的方向。让老百姓都能喜欢书法,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要有深厚的书法造诣,只要大家喜欢看,能体会到美,从而感到爽心悦目、陶冶了情操,这样,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记者:能不能为我们讲解一下您研究的“状元联墨”,其意义何在?

马老:“状元联墨”这四个字本身就有三重含义。我们先说后两个字:“联”就是对联,其形式排比工整、平仄协调、内容丰富且短小精悍,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强大的生命力;“墨”就是书法作品,书法是中华瑰宝,千姿百态,美妙绝伦。两个字联起来就是用书法写成的对联。接着我们重点说一说“状元”这个词。状元,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状元本身就具有两大特征: 第一,他们具备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十年寒窗,辛苦不寻常; 第二,他们都是成功者,金榜题名,功成名就。中国人历来喜欢状元,“状元楼”、“状元酒”、“状元面”比比皆是。而对于当今的社会,状元也具备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我们习惯把各行各业的佼佼者称之为状元。21世纪需要人才,奥运依靠人才夺冠,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都迫切需要人才。状元就是人才的最高代名词,所以弘扬状元文化,传播状元文化,具有非常现实的时代意义。

最后,我们把这四个字联起来就是“状元联墨”,当我们把历代状元的对联书法资料汇集成一道人文景观,就会展现一个光彩夺目的文化新亮点。我们之所以把状元联墨再现出来,是为了弘扬历史文化,折射状元精神,激励当代人民,同时传承联墨文化,挽救和保存中华瑰宝。

记者: 为推广“状元联墨”,你有进一步的计划吗?

马老: 我同河北中诚资产管理公司的郑楠先生一起合作,正在筹办中国状元文化研究会,就是为了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状元文化、喜欢状元文化,我们会尽自己所能,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粹发扬光大。2008年奥运对状元文化传播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希望将状元文化做好、做强,使之在国内外广泛传播。

上一篇:铁扬:靠生活点燃自己 下一篇:聂建辉: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