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工夫茶话

时间:2022-08-31 01:08:21

“神农尝百草,后知有茶;宋帝经潮州,后知有凤凰茶”。在广东潮州,凤凰茶是当地的名产,声名在外,却不似专柜上的茅台酒一般曲高和寡。它是潮州百姓日常饮用和待人接客时的必需品,是实实在在离不开的民间工夫茶,不分老幼,雅俗共赏。工夫茶流传于闽南之地,冲泡技艺虽共通共融,然于潮州却有其独特的味道。可以说,在潮州的茶文化里,凤凰茶现而潮州茶具生,茶具生而冲泡技艺出,茶道寄意于其中,茶情随之而生。久而久之,凤凰工夫茶成为了潮州人独特的文化名片和共同的情感烙印。

关于凤凰茶,亦是属于有故事的茶。传说南宋末年宋帝卫王赵爵,被元兵追杀,一路向南逃奔。路经凤凰山(今广东潮州一带),并仓皇爬上了乌岽山顶。帝与群臣累得满身大汗,口渴难忍。侍从识得茶能解渴,便从山顶上采得新鲜茶叶,让m帝嚼食。帝嚼后生津止渴,精神倍爽,于是赐名为“宋茶”。意犹未尽的宋帝在吃剩下的茶果中取出茶籽,扒开泥土,将茶籽撒在地里。不久,乌岽山一带山麓果然生长出丛丛茶树。直到现在,乌岽山上还有茶龄几百年的古茶树,都被称为“宋种”。凤凰山一带的茶农,祖祖辈辈历经百年,将“宋种”茶精心培育,使得潮州的凤凰山成为中国名茶(乌龙茶)之乡。历史上“凤凰茶”的名称便是由此而来。

凤凰茶素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的特点,十分耐冲泡。“味甘”是凤凰茶的特色,但是这种“甘”绝不是甘甜,初喝凤凰茶的人大多不习惯,因为味道不甜反而偏苦,品茶的人需适应之后才能觉出它的甘芳润喉。也正是因为人口较“苦”,凤凰茶具有较强的消食刮油之功。喝完茶后消化迅速,使人容易感到肚中饥饿。长辈为了让孩子多吃点,便会劝说,等下要喝茶,吃多点。吃得有些油腻,便会有人告诉你,没关系,等下喝茶。傍晚回家之时推开门说,下午喝了四五泡茶――这就很能说明他那时候的“肚困”

(潮州音:饥饿),需要进食了。凤凰茶作为一种味道独特的乌龙茶,在冲泡上也有讲究。冲泡凤凰茶的最大特点在于“快”

(即投茶快,洗茶快,出汤快),如若冲泡过慢,茶便过于浓苦,有违茶道了。

茶壶之讲究在茶道上颇为重视,历来潮州使用的茶壶有盖碗壶、宜兴紫砂壶等,但在潮州民间还流行一种本地产的手拉壶。在全民皆茶的潮州,手拉壶是一种饮茶习俗日常化的象征,常见于寻常百姓家。潮州手拉壶与宜兴紫砂壶相比,不论是从历史上还是规模上都有很大差距,但它作为一门独特技艺,是紫砂园中的一朵奇葩。红泥手拉壶即朱泥壶,是用潮州本地出产的赤土采用古老的辘轳手拉法,即用手法的按压或捏挤、塑造出姿态各异的造型,十分考验技师的功力。灵活多姿的手拉成形,给这独特的工艺注入了迷人的魅力。因采用旋拉的手法,壶薄,一般没有花纹,只有极少的刻字或印章,更显它的朴素大方,有人笑称,手拉壶比起紫砂壶更具百姓特色。潮州工夫茶便有这一浓厚特色,茶具技艺师还常常在茶壶上赋予其独特的内涵。曾经见过一个盖碗壶,壶盖是圆形的,上面东南西北各写着“清、心、也、可”。有意思的是,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读都能自成一体:“清心也可”“心也可清”“也可清心”

“可清心也”,实在是雅趣。而潮州人饮用的茶杯,强调“小、浅、薄、白”,饮茶时,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大碗茶式饮法,不求痛快解渴,讲究细细品味,所谓“品茗”意即如此。

《潮嘉风月记》讲到:“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传统工夫茶的确费工夫:取水,

“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引自《陆羽茶经》)意指水的硬度和茶汤的品质具有直接关系,不可小觑。这里的“山水”指的便是潮州凤凰山上天池之水,一直为人称道;烧火则用红泥小火炉,炭须选上等果木炭,再配上羽扇煽火,钢筷添炭,用此活火煮水则具有独特风味。这些道具,在潮州古城区的小街道上,不少年长者还在售卖。不过,传统的泡茶过程因其工序繁琐,费时费力,现在已难以广为流传。洲州人民每天不知道要冲泡多少茶,等不及用炭烧开水的漫长时间,所以现在都采用电气化烧水,但烧水的电器却模仿传统小火炉的造型,依稀看出潮州古人风雅。

讲到茶艺,潮州工夫茶细分可达20道流程,道道冠之以名,雅趣至极。“孟臣淋漓”,便是汤洗茶壶之举;乌龙茶置入壶中,是“乌龙入宫”;高置水壶往茶壶入水,谓之“悬壶高冲”;壶盖轻刮泡沫,是为“舂风拂面”。此外在冲茶阶段,则有来回低斟茶水入杯的“关公巡城”;壶中茶水少许时往各杯点斟的“韩信点兵”;扶起茶杯时的“三龙护鼎”等。冲茶时需要一定的技巧,“烫杯”这道流程是潮州工夫茶的工夫要点,初学茶道的人很可能就被烫伤。据资料记载,有一位吃茶专家,走遍东西南北,到处总结喝茶的经验,在喝了潮州的工夫茶后,总结出工夫茶的特点就是一个“热”字,从煮汤到饮茶都离不开这一个字,整个泡茶过程讲究凝神静气,一气呵成,必须保持茶的热度。“烫杯”即是在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开水直冲杯心。“烫杯”之后便是“洗杯”,“洗杯”是最富有艺术形态的,有经验的人可以同时两手洗两个杯,动作迅速,姿态美妙。据说有一位外国人,也是个茶迷,久闻工夫茶之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一定要喝一次工夫茶,他看到洗茶杯的动作时,不禁赞叹:“比杂技团的功夫还要高明啊!”确实,不会洗杯的人,一碰到杯便会被烫,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说“姿态美妙”了。“洗杯”之后将杯中水倒掉,此间杯中之水已蒸发,便可冲入茶汤了。此种饮茶之法并不以解渴为目的,主要在于品尝乌龙茶的香气与滋味,更是“有朋自远方来”的待客之道。

潮州工夫茶待客十分注重恪守儒家礼仪:在请客喝茶顺序上要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在场的人喝完之后冲茶者才能最后饮茶;“新客换茶”,若宾主喝茶中间有新客人到访,主人要表示欢迎必须更换新茶;潮州人热情好客,每以茶待人,即便有时因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话不投机,采用的方式也极其委婉,主人不换茶叶,茶味变淡,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了。天色已晚,主人则刻意换茶提示客人注意时间。潮州作为广东重要的产瓷之地,老板们每每洽谈生意、联系业务,甚至找工人谈话也常以茶为引,这样谈话会容易许多。

在潮州,茶文化源远流长,典故茶俗繁多,它已悄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当地常能听到许多有关茶的俗语,如说某人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可说“某人无茶色”,在潮州人眼里,茶色是谦虚、稳重、信得过的象征;俗语“茶三酒四出游二”则是说茶必三人同喝,才显幽雅清静;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同样的说法还有“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所谓七八人施茶,就是喝茶解渴而已,谈不上兴味。在潮州民居里,常见几个熟人边聊边饮,一壶茶下来,已经过去两三个钟头。即使在旁人看来最不适合饮茶的田头地里,行旅途中,也会有人摆出随身携带的简易茶具,热情邀请你:“来!喝杯茶!”这种以茶会友的方式以潮州人最为盛行。就算流离于外乡,游子也不忘带上家乡的茶具及茶叶,一来慰藉思乡之情,二来便于待客交友。对于一个日常生活离不开茶的地方,茶情之浓是难以想象的。一天的事毕,人们更是习惯了围在余香袅袅、热气腾腾的茶具边消磨平静而充裕的夜晚。这样,天大的疲劳就会慢慢舒展,天大的脾气也能慢慢消融。在潮州这样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南方古城里,生活是慢节奏的,步调是慢节奏的,历史的推移也是慢节奏的,至今潮州文化中还执着地保留了大部分传统文化,酒吧、舞会、桑拿等现代快节奏娱乐方式的入侵较少。这种慢滋养了潮州人质朴安逸的性情,却也避免了如今生活高压下的各种都市流行病。在潮州民宅走访,随处都可以看到一幅幅提壶擎杯长斟短酌、充满安逸情趣的风俗图画。你会惊奇地发现,潮州地区多高龄长寿的百岁老人。这种宁静恬淡克己保守的生活态度,也许,正是我们这个围绕着效率和享乐高速旋转的现代社会所缺乏的吧。

上一篇: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解读(四) 下一篇:西和乞巧节:守望最后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