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流动儿童健康服务状况调查研究及策略

时间:2022-08-31 12:24:15

齐齐哈尔市流动儿童健康服务状况调查研究及策略

[摘 要]通过调查研究齐齐哈尔市地区流动儿童的健康及家庭状况,进一步了解齐齐哈尔市流动儿童的健康服务现状,帮助齐齐哈尔市医疗卫生服务部门制定政策及法规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流动儿童的健康服务体系,目标实现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有同等的卫生服务的机会及权利。

[关键词]流动儿童;健康服务

[中图分类号]C9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2 ― 0056 ― 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更好的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的追求更加强烈,加之农村生产方式的改变及机械化生产的广泛推广,导致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乡、省际之间,寻找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然而由于中国现实执行的户籍管理制度的制约,流动人口及流动儿童的健康服务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城乡及升级的医疗卫生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流动儿童的健康保障问题日益显现,急需我们要针对这一情况及时调整齐齐哈尔市医疗卫生政策,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流动儿童具有规模大,男女性别比例较均衡,流动范围波及全国,迁入及迁出地相对集中,对流动儿童影响程度跨省流动、省内跨地区流动>县市内流动等特点。对于这一情况,尤其是处在身心发育关键时期的流动儿童,他们的预防保健以及健康服务需求状况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1,2〕。

一、齐齐哈尔市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健康状况的差异

通过对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研究发现,齐齐哈尔市本地儿童体重及身高超过第50百分位的比例明显高于流动儿童,然而流动儿童的身高低于第10百分位数的比例高于本地儿童。流动儿童的体重在第25~50百分位数的比例多于本地儿童。流动儿童的胸围与本地儿童的胸围指标,经过年龄标化后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流动儿童及本地儿童的头围指标,经过年龄标化后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流动婴幼儿身长、体重达标率0~6月龄为92.17%和93.27%, 6~12月龄身长及体重达标率为82.33%和88.27%,3岁以内流动儿童总身长、体重达标率为80.86%和89.19%。结果见下表:

二、齐齐哈尔市流动儿童健康服务现况

定期体检及医疗保险办理情况:齐齐哈尔市流动儿童健康服务利用率较低,齐齐哈尔市本地儿童完成定期体格检查的比例高于流动儿童,但是两类人群体检比例均较低,仅为35%和19%。大部分流动儿童的父母没有进行儿童定期体检的意识,仅从孩子的身高及体重来粗略判断孩子的健康状况。本地儿童的父母在孩子出生后大部分能及时为孩子办理医疗保险及独生子女证等,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流动儿童的父母根本不知道要为孩子办理医疗保险的适宜,有部分家长即使为流动儿童办理了医疗保险也不知道如何使用医疗保险,这使得很多流动儿童在患病后没有得到医疗保险的帮助,完全采用自费就医的方式。

预防接种情况:大部分本地儿童能够按时进行预防接种,五苗接种率较流动儿童高(卡介苗接种率为93.94%,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为94.01%,百白破疫苗接种率92.27%,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4.68%,乙肝疫苗接种率96.78%)。流动儿童由于父母工作的影响经常不能按时接种,但五苗接种率均在90%以上(卡介苗接种率为91.02%,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为92.01%,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为91.67%,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3.18%,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4.18%)。对于一些自费免疫接种疫苗(例如:水痘疫苗及流感疫苗等),大部分本地儿童家长选择性接种,而流动儿童家长几乎不接种自费疫苗。本地儿童父母接种前,会询问并主动了解疫苗的生产日期、成产批号及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等,并在接种后配合社区医生对儿童进行身高及体重等指标的测量,经常还会主动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接种情况。然而流动儿童父母对疫苗的基本情况及不良反应并不十分关心,只有孩子发生低温发热时才会主动联系社区医生询问是否为疫苗不良反应。

就医情况:多数本地儿童一旦患病能够及时就医,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而流动儿童患病后由于经济、家庭状况及家长对儿童常见病的认知能力较差,所以经常自行采取传统治疗方法及药物解决儿童常见疾病,由于不能及时就医并接受良好的医疗服务,造成病情延误,最终使得部分流动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就医而造成严重后果。

三、流动儿童家庭状况调查

流动儿童的父母文化水平情况:流动儿童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一般以中小学文华水平为主,进而影响他们对儿童育儿方法及预防保健知识的掌握(文化水平构成比:本科及以上5.48%,专科12.09%,高中或中专9.85%,初中57.33%,小学13.99%,文盲1.23%)。同时,流动儿童的父母多以个体经营或打工等工作形式谋生,因此具有工作时间及工作地点的流动性等特点,严重影响了儿童的正常作息制度,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

流动儿童父母的经济状况:流动儿童的父母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多从事体力工作,因此家庭月收入水平较本地儿童家庭月收入水平低(家庭月收入构成比:1万元以上占2.99%,5000-10000元占6.10%,3000-5000元占42.08%,1500-3000元占41.69%, 1500元以下占7.14%)。流动儿童家庭中,多以父亲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多数母亲在家待业照顾孩子,因此家庭收入一般不高,这也进一步影响了流动儿童的生活质量。大部分流动儿童的家长不能给予孩子充足的物质需求,例如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食品及儿童游戏玩具等。

流动儿童家庭居住情况:流动儿童家庭由于经济状况影响多数以租房为主要居住用房,租住房一般面积不大,居住环境及卫生条件较差,周围人群比较复杂,儿童游戏场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儿童多数与父母或祖父母合住较小房间,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都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完善流动儿童的健康服务工作

政府应采取包括改变流动儿童父母的健康观念、向流动儿童提供费用低廉而效果较好的卫生保健服务、组织社区服务中心对流动儿童家庭提供育儿知识服务活动等措施,为流动儿童建立健康档案,为流动儿童提供免费的体检,其体检内容应涵盖:身高及体重的定期测量、视力检查、口腔检查、听力检查及儿童贫血状况调查,儿童常见病的检查等,更好地掌握流动儿童健康状况。社区卫生服务部门应将流动儿童及流动人口的计划免疫纳入到日常工作中,由于该人群流动性较大且预防保健意识薄弱,一旦发生疫情很难控制,因此更应保护该易感人群。

五、对流动儿童加强健康服务的深远意义

当前人口流动已成为全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时展所导致的必然趋势。城市流动儿童具有基础保健水平低,生长发育水平低,常见病检出率高,心理卫生问题普遍等现象。由此产生的流动儿童身心健康问题愈来愈引起各国政府和各领域专家学者的重视。流动儿童规模庞大,并且还有日益增长的趋势,于此同时流动儿童又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流动儿童是一个应该被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3〕。根据流动儿童的健康状况,适时调整对流动儿童的健康服务策略,增加对流动儿童卫生健康服务的卫生资源的投入,增加儿童健康服务部门人员的配备,进一步提高卫生服务部门对流动儿童提供医疗服务的意识,及时与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进一步了解流动人口信息的动态变化。在流动人口密集社区开展健康育儿知识专题讲座,聘请专家现场答疑解惑,解决儿童健康的相关问题,增强流动人口家庭对儿童预防保健的意识。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设立流动儿童健康服务的专项资金,保障家庭经济条件极其困难的流动儿童享有基础的健康服务,促进流动儿童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以社区为中心,开展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的益智游戏活动,促进流动儿童更好地与本地儿童融合,防止流动儿童入园及入学后产生自卑、孤僻等一系列心理疾病,影响流动儿童的教育过程。保障每一名流动儿童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与齐齐哈尔市本地儿童拥有同等的健康服务。

〔参 考 文 献〕

〔1〕张晶,马进,方秉华,等. 0~3岁流动儿童保健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 2007,(22).

〔2〕 杨俊莹. 567名流动儿童卫生保健现状调查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

〔3〕 王倩,史坤,王洁. 北京市丰台区流动儿童保健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

上一篇:公民社会视域下的人的现代化发展理路 下一篇: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