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广东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08-30 11:12:23

试析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广东改革与实践

[论文摘要]广东职业教育要大发展,改革创新是前提。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广东职业教育从粗放型规模发展向集约型内涵发展的有效形式之一。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与制度建构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广东改革的三条成功经验。未来,广东要加快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尽快建成广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 产教结合 校企合作 模式创新 制度建构

集团化办学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它按照产业规律,将企业集团化经营模式引入高等职业教育,旨在依托行业,联合企业,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做优。其目标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开展集团化办学的省份已达30个,设立行业性职教集团近500个,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积极对接,职业教育发展呈现多元主体参与、资源整合、合作推进的良好态势。广东省作为我国的职教大省,正在努力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广东实践

2012年3月,佛山市三水区政府部门宣布将组建三水区职业教育集团,定位“校企深度合作共同体”,推进校企深度合作。至此,广东省一共成立了17个行业性或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参与单位包括涉及166所职业院校、67个行业协会、1268家企业,探索形成职业教育的生源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就业链和成果专业链。这17个职教集团分别是惠州商校职教集团、南海职业教育集团、湛江商贸职业教育集团、广东食品药品职业教育集团、广东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中山市职业教育集团、广州工业交通职教集团、广州开发区校企联盟、韶关职业教育集团、深圳第一职业教育集团、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珠海理工职业教育集团、广东省商业职业教育集团、广东省服装职业教育集团、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教育集团、珠海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和三水区职业教育集团。

目前,广东比较有特色的职教集团是惠州商校职教集团和中山市职业教育集团。早在2003年,经惠州市政府批准,惠州商业学校等6校联合办学,成立了广东省第一个职教集团——惠州商校职教集团。经过近6年的发展,该集团创造了“三环对接”的办学新模式,受到教育部表扬。截至2010年7月,共有56所农村中学、7所中职学校、130家企业共同签约,正式加盟惠州商校职教集团。

而中山市职业教育集团是由中山市政府牵头成立的紧密型的职教集团,是中山市教育局下属的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这一运作模式有利于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与中等职业学校的衔接以及进一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广东改革经验之一

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最基本规律,就是“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2012年1月6日,袁贵仁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总结2011年教育系统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成绩,其中一条是“深度构建职业教育行业企业合作机制”。2011年9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物流行指委举办的2011年中国职业教育与物流行业发展对话活动中指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也符合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产教结合的基本含义,是职业教育体系与国家产业体系的结合,是宏观层面的对接;校企合作的基本含义,则是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是微观层面的对接。产教结合是校企合作的前提和基础,校企合作是产教结合的基本途径。广东省从2003年开始,就一直在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其中一条宝贵经验,就是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

(一)对接产业发展,开设特色专业,培养与产业经济无缝对接的技能人才

比如,中山市职业教育集团各院校根据中山市经济呈现的“一镇一品牌”发展格局,结合中山社会经济需求和产业特色设置专业。沙溪镇的支柱产业是服装设计制造,沙溪理工学校就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服装专业上,校内建有沙溪产业创意园、中山市中纺织纺织品检测有限公司、中山市休闲服装工程研究开发中心等,开展研发、设计、展示、培训、检测等服务,协助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引领沙溪作为全国服装产业镇的发展。又如,根据南海的产业结构,南海职业教育集团各职校办出了不少有地方特色的专业。盐步具有全国中高档内衣品牌的集中产业优势,盐步职业技术学校在2004年开设了全国第一个内衣设计与管理专业,培养内衣专卖店店长、内衣企业设计助理或车间主任。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学校拥有内衣设计车缝设备一百多套,拥有工业制版室、服装CAD设计室等专业实训室。盐步的内衣协会、内衣创新中心等在该校设立了办公室,学校与协会之间可谓无缝对接。该校贯彻“双零”理念,灵活的培养人才模式与市场“零距离”接轨,毕业生实现“零距离”就业。据校长杨柏弟介绍,目前一些内衣生产企业的工业流程改进环节已经有老师和学生参与进去。接下来学校还打算建立校内服装卖场,学生自己设计出来的内衣学生自己来定价,模拟市场买卖。南海平洲玉器产业发达,官窑职业技术学校新开设玉雕工艺专业,就是看准了玉器行业紧俏的用人需求。

(二)与企业、行业深度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育人才。在校企联合建设产教结合的实训基地方面,广东很多职教集团都进行了大胆探索。如南海职业教育集团的南海信息技术学校与民营企业联合开办了“南海骏亚汽车维修厂”“南海骏美佳汽车维修厂”和“华南锻造金属结构有限公司”。企业在对外独立经营的同时,也承担学校的实训任务,实现了产教有机结合。盐步职业技术学校与美思内衣有限公司、新怡内衣有限公司、嘉丽思内衣国际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办学,部分生产线由学校全部以顶岗实习形式进行生产。佛山市(南海)高级技工学校与世界数控机床业五强之一的沈阳机床集团合作建设“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该基地投入1.2亿元,集团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教师培训、合编教材、模拟设备,并在学校设立奖学金以鼓励学生刻苦钻研,2010年还全力支持学校承办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数控工种的决赛和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又如,中山市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之一的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该校推出一项由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创新举措:政府将学校附近的闲置厂房划归学校成立“企业校区”,由学校根据自己的专业设置情况,以优惠的条件向特定的企业招商,例如:2009年4月,学校与骏建公司合作成立了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骏建生产性实训中心。这一做法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的难题;另一方面盘活了企业资源,使得企业在实训基地中再生。再比如,广东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院校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广东交通集团、一汽丰田、广州丰田、东风日产、华晨宝马、德国博世、利泰集团等一百多家大中型企业集团深化合作,创新“院内企业集团培训(生产)中心+院外企业4S店”的校企合作模式,建设集汽车维护、检测、诊断、修理一体的院内生产、教学型“汽车医院”。

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方面,为满足适应企业人才需求,职教集团的很多职业院校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按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员,实现人才培养零距离。南海信息技术学校先后与本田汽配、东芝TCL家用电器、佛山移动公司、志高空调、丰田纺织汽车零部件等一百五十多家中外名牌企业签订了培训协议。佛山市(南海)高级技工学校在1995年就已实行“双元制”办学,学校与世界照明巨头、德国西门子全资子公司欧司朗照明公司的合作持续了多年,培养出来的学生深受企业的好评。官窑职业技术学校与玉器加工厂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保证学生在达到正常工艺水平的前提下获得工作机会,以此储备高级玉雕人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华晨宝马、德国博世、一汽丰田、广州丰田、利泰集团等合作办学,相继组建了“宝马班”“博世班”“丰田班”“利泰班”等订单班,订单学生数逐年增加,2011年订单班人数逾600人,每年为企业培训2500人次以上,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家长、社会”的多方共赢。

(三)与行业协会展开对话,重视行业指导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职业院校与行业的深度融合也很重要。职教集团要将人才培养链深度融入产业发展链,必须重视行业指导,只有得到行业协会、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集团办学才能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思路清晰,措施有效,广东很多职教集团显然深谙这个道理。2011年12月13日,广东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暨与粤港澳服装业对话活动在中山市召开,本次活动展望了广东相关产业特别是服装业发展趋势及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交流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经验,展示了广东省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的成果。活动期间,还举行了广东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成立颁证仪式、中山市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授牌仪式、粤港澳服装业校企合作签约及授牌仪式、广东省服装职业教育集团揭牌仪式。

三、模式创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广东改革经验之二

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集团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组织模式,它对职业教育改变传统制度和组织,提高适应经济发展能力和自身发展能力,特别是提高与产业的结合度,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东的不少职业教育集团通过自己的实践,在模式创新方面为我国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广东样本,主要体现在办学模式创新与组织模式创新。

(一)惠州商校职教集团创造了“三环对接”模式

广东成立最早的职教集团惠州商校职教集团,创造了“三环对接”模式,成为继“海南模式”“河南模式”“天津模式”之后,国内又一个行之有效、具有推广价值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模式。“三环对接”模式,即联动农村中学、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形成方向性、目的性明确的流程化办学和教育模式,打造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实习就业三环紧扣的教育产业链。办学范畴从职业教育延伸至高技能人才教育、普通教育、技能培训,实现了多元化多层次办学。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惠州商校职教集团不断丰富“三环对接”模式的内涵,提出了惠港职教“三对接”理念,即对接香港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对接香港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对接在惠的港资企业,成为港资企业员工培训基地。

(二)中山市职业教育集团、南海职业教育集团两个区域型职教集团则在集团组织模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体现了广东人敢为人先的精神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职教集团都不具有法人资格,成员单位的合作特别是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有限。而中山市职业教育集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董事长(总经理)负责制,下设办公室、教育培训部、拓展就业部三个职能部门和中山市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职教集团培训中心两个实体;组建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核心层、紧密层与松散层相结合的组织机构,其中市直属职业院校为集团核心层,镇区办的职业院校为集团紧密层,市技师学院、培训机构等为集团松散层。另外,南海职业教育集团,则是广东省首个校企合作型职教集团,设理事会统筹内部事务,分为“中等职业教育集团”和“高等职业教育集团”两个部分。虽然目前南海职业教育集团成员之间仅以协议方式进行合作,不设独立的法人;但是南海区教育局成立了“工作协调小组”处理日常工作,因此它采取的是“工作小组+理事会”的管理体制。这种“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或“工作小组+理事会”的管理体制有效整合了政府的力量,依托政府的力量大大增强了职业教育集团的权威性和资源统筹能力。

四、制度建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广东改革经验之三

(二)加强集团内部组织制度、管理制度的建构,为职教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制度供给

除了政府的外部职教制度供给外,广东很多职教集团也加强了集团内部组织制度、管理制度的建构,完善职教集团治理,为职教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制度供给:

首先,在组织制度构建方面,通过建立职教集团明确的共同愿景、规范的集团章程和合适的组织结构,规范成员行为。组织制度是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规范力量,是支配整个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的“游戏规则”和行动框架,是体现集成创新思想和整合各种物质力量的中介和桥梁。第一,广东很多职教集团都建立了明确的共同愿景,比如广东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坚持以交通行业为主导,以推进广东交通业快速发展为目标,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以专业和人才培养为纽带,以校企双赢为基本准则;广州工业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坚持以服务广州工业和交通等产业、服务珠三角区域经济建设为宗旨,以校际合作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专业发展为纽带,以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第二,广东大多数职教集团都通过制定集团章程,或以缔结契约的方式,明确集团内各成员间具体的合作内容、职能分工以及利益分配。比如,广东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广州工业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中山市职业教育集团等都制定了规范的集团章程。第三,通常,职业教育集团采用“一会(董事会或理事会)和三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反馈系统)”的组织结构。广东的职教集团的组织结构根据成员单位结合程度不同,分为紧密型的集团和松散型的集团两类:紧密型的集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法人负责制,如中山市职业教育集团;而松散型的集团则因集团本身一般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而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各成员单位法人代表负责制,理事会通过制定相关的章程和制度,对集团化办学起决策、统筹、协调和融资等作用,是集团最高权力机构和集体决策机构,目前广东绝大多数职教集团都是松散型的集团。

其次,加强职教集团管理制度建设。管理制度是指职教集团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人才、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方法的安排。广东很多职教集团都建立了科学的议事、决策、运行、激励、惩处和监督制度。比如,广东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广州工业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南海职业教育集团等都制定了理事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集团事务作出决策;中山市职业教育集团制定了董事会会议制度、集团职教工作会议制度、校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处理集团日常事务。

最后,大力推行行业企业参加职业教育集团治理,构建一个多元治理模式。所谓职教集团治理,是指协调职教集团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其目的是构建一个多元治理模式,推动职教集团有序发展。广东很多职业教育集团治理模式都凸显企业、商会和行业协会的广泛参与。比如,广东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是由广东省交通厅、广东省交通集团、广东省航运集团及其下属主要的二级企业、广东省交通高级技工学校、社会主要的合作企业为理事单位,成员涵盖了全省交通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其中,副理事长单位包括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利泰集团两家企业,理事单位包括广东省公路学会、广东省航海学会、广东省船东协会、广东省道路运输协会、广州航海协会和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六家行业协会(学会),充分反映出企业、商会和行业协会参与该职教集团治理的广度和深度。

五、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广东改革未来展望

广东是职业教育大省,职业教育需要大发展,改革创新是前提。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广东职业教育从粗放型规模发展向集约型内涵发展的有效形式之一。未来,广东省要围绕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根据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集团化办学的规律,走出适合广东省省情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之路,需要加快四个方面的实践:

(一)加强与香港、澳门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

与广东省比较,香港、澳门的职业教育相对较发达,拥有较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并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比如,香港职业训练局是目前香港最具规模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为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层次的职前及在职培训。它成立于1982年,由《职业训练局条例》监管,目的是提供一套全面和具成本效益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配合社会经济需求;并负责制订、发展及推行训练计划,训练操作工、技工、技术员及技师,以促进工商及服务行业的发展。此外,又设立和管理香港专业教育学院、职业训练局工商资讯学院、邱子文高中学校、工商业训练及培训发展中心、技能训练中心,以及执行《学徒制度条例》。近年来,职训局根据《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与广东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合作,建立职业培训师资交流合作制度;支持广东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与香港有关组织、企业和机构合作,建立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支持香港国际教育机构与内地机构合作在广东开展职业培训服务;加强技能人才职业资格鉴定、职业标准交流,研究实施“一试三证”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以后,广东的职教集团要加强与香港、澳门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对接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对接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与产业对接、与企业合作

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幸福广东的途径之一,而服务地方产业则是实现“幸福”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广东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力正源于此。目前,广东的职教集团大多是松散型的集团,各成员之间相对独立,集团内校企合作的利益互动机制和评价监督机制尚不健全,行业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未来,广东省政府应当通过立法明确校企合作的企业社会责任,减免参与职业教育的行业、企业相关税收来增加对它们的吸引力,通过建立科学、可行的激励方案驱动行业、企业的投入热情。同时,广东的职教集团也要努力构建“互惠互利的内在动力机制”,激发企业参与合作的原动力;构建“集团主导的调控保障机制”,增强校企合作的凝聚力;要将技能人才培养链条与产业链紧密对接,围绕产业链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和对技术专利的要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市场化运作

纵观一些取得成效的职业教育集团的例子,其最大成功就是集团在成立之初就基本按市场化运行机制来运行,如上海市卢湾区职教产业集团、松江职业教育集团和广东省中山市职业教育集团。目前,广东大多数职业教育集团都是由若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组成的联合体,集团本身不具有法人地位,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不是市场主体,应该通过制度安排、共同投资等方式加以解决。另外,在广东经济已经全面走向市场化的背景下,广东的职教集团的管理职能只能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实现。

(四)加快粤东、粤西、粤北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

由于广东省在改革开放初期,采取了不均衡发展战略,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粤东、粤西、粤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发展水平、速度,必然会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造成这三个地区的职业教育相对落后。目前广东已经建立的17个职教集团,16个都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只有一个位于粤北地区。2011年12月,广东省政府印发《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简称《粤东纲要》)、《粤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简称《粤北纲要》)、《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简称《粤西纲要》),广东省将分别将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打造成全省海洋经济示范区、全国重化工业基地、南粤绿色生态屏障,形成各具特色的新经济增长极。因此,在广东省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快三地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适应三地产业发展的需要,服务区域经济。

上一篇:关于交际法与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结合并用 下一篇:关于对语法翻译教学法利弊的再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