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县高淀粉红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8-30 11:05:55

大化县高淀粉红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 介绍大化县高淀粉红薯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提高当地高淀粉红薯产业发展水平。

关键词 高淀粉红薯;发展现状;对策;广西大化

中图分类号 S5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315-01

2011年以来,大化县开始引进推广高淀粉红薯品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笔者通过近年来对该县高淀粉红薯种植生产、加工利用与市场销售等现状调查,分析该产业所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1 大化县高淀粉红薯生产现状

1.1 种植基础较好

大化县种植普通红薯历史悠久,但引进高淀粉红薯品种时间较晚。2011年,该县先后在大化、共川、共和、六也、都阳、雅龙、板升等乡镇试种示范,至2012年全县累计推广面积达1 570 hm2,平均产鲜薯32 691 kg/hm2,产值21 249元/hm2。2013年,该县把高淀粉红薯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并给予优惠的政策扶持,农民种植积极性较高,为大面积推广高淀粉红薯品种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1.2 面积分布广泛

该县13个乡镇中,红薯种植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平地、肥地种植较少,同时多数薯区无灌溉设施,旱灾频繁,单产不稳。该县山区旱地均适合红薯栽培,面积遍及所有乡村,种植范围广泛,为进一步扩大高淀粉红薯生产提供了广阔空间。

1.3 重点区域凸显

目前,该县的大化、共川、共和、百马、古河、古文、江南、雅龙等东南部乡镇,秋红薯种植相对集中连片,其中连片35 hm2以上的薯区有32片。现有的红薯布局,为高淀粉红薯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条件。

1.4 加工利用逐步兴起

在红薯利用上,除少量食用外,大部分加工成薯干、粉丝、粉条、食用酒精等[1]。在加工方式上,除家庭作坊外,现有5个小规模的加工、营销企业,年加工鲜薯能力达2万t左右。

2 大化县高淀粉红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品种结构单一

近年来,该县先后引进了桂粉2号、桂经薯3号、桂经薯5号、徐薯27、商薯19等高淀粉品种,填补了该县红薯品种的空白。但引进的高产、高粉品种较少,难以满足不同气候条件下栽培品种的需要。

2.2 鲜薯单产较低

据2012年在该县测产调查,全县的红薯单产差异较大,高产的超过60 t/hm2,低产的只有6 750 kg/hm2。同时,多数红薯种植在旱坡地、浅瘦地,肥田肥地种植较少,没有发挥出高产作物的优势[2]。

2.3 贮藏技术落后

多数农户在红薯收获后,以室内堆放为主,随着时间延长,腐烂严重。同时一年四季生产淡旺不均,春季、夏季供应不足,秋冬季集中上市,产、加、销脱节[3]。如贮藏方法得当,加工销售会有较大的改观。

2.4 加工利用粗放,附加值不高

全县除有一些小规模的加工企业外,其余的鲜薯还是靠农户自己加工,工艺方法简单,附加值低。加上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大量的红薯只能喂猪或简单加工粉条、酿酒等,未能形成深精加工或商品化加工,红薯的茎叶只作饲料,综合开发利用尚未起步。

2.5 科技含量不高

目前,全县专门从事高淀粉红薯示范推广的力量比较薄弱,产业的发展急需投入一批骨干力量对高淀粉红薯品种扩繁、种植、加工、销售等进行攻关、培训和指导,科技支撑有待提高。

3 大化县高淀粉红薯产业发展对策

3.1 抓好宣传培训

加强对高淀粉红薯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印发技术明白纸、田间课堂等形式,宣传种植高淀粉红薯的高产典型和经济效益,提高农户对红薯种植和加工的认识水平与参与意识,使红薯种植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红薯加工成为企业的主观意愿。

3.2 加大科技支撑,实施高产攻关活动

由县农业部门牵头,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加工企业,对高淀粉红薯的生产、加工进行攻关与示范,加快高淀粉红薯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示范推广[4]。在现有高淀粉红薯示范推广的基础上,与区内外农业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建立高淀粉红薯产业科技支撑体系,为农户提供高产栽培技术,为企业深精加工提供技术咨询。

3.3 建立产业基地

围绕产业重点区域,建立高产示范基地5~6个,每个基地面积80 hm2以上,其中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1个,利用秋冬闲田开发红薯示范基地1个,春玉米间套种秋红薯示范1个,春植蔗(宿根甘蔗)间套种红薯示范基地1个,春玉米—秋红薯生产模式示范基地1个,高淀粉红薯丰产示范基地1个。通过示范基地建设,辐射和带动全县高淀粉红薯的平衡高产。

3.4 抓好品种更新换代

全县以大化镇为中心,以六也、共川、共和、百马、江南、雅龙等乡镇为重点,培育和打造高淀粉红薯产业带。通过高淀粉红薯种苗基地的带动,保证红薯品种改良、配套栽培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实现红薯规模化、集约化生产[5],形成大化县特色的红薯产业品牌。

3.5 抓好产销服务对接

根据红薯生产的关键环节,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红薯基地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特别是要引进一些高、精、专加工企业,以国家“双百市场工程”为契机,培育大型批发市场和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纽带,抓好新品种的引进推广、企业的订单收购,提高薯农的积极性,实现产、加、销有效对接。

3.6 抓好产业政策扶持

高淀粉红薯是一项新兴产业,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入,该县应充分利用好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有利时机,制定高淀粉红薯产业扶持政策,对种植大乡、大村、大户和加工企业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同时,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产业开发,把高淀粉红薯产业列入产业结构调整和循环经济的扶持范围,对种植试验、示范、培训等给予资金支持,对配套加工设备投入给予信贷优惠,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 参考文献

[1] 卢森权,李彦青,黄咏梅,等.广西甘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2007,38(3):339-342.

[2] 徐守波.高淀粉夏薯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9(6):38.

[3] 刘伟明.中国甘薯研究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4):484-488.

[4] 赵涛.马铃薯高产的技术措施[J].现代农业,2013(3):9.

[5] 李彦青,陈天渊,黄咏梅,等.广西能源型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6):62-64.

上一篇:大化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桓仁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