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微探

时间:2022-08-30 05:34:06

小学数学教学微探

“教学”一词,最简单的理解便是“教”与“学”,也可理解为“师教生学”或“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归根结底,“教”是为了“学”。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要兢兢业业地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提高。教学多年,下面谈一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电脑和网络逐渐进入到普通的家庭之中。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成为了衡量现代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没有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那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无法适应现代社会。而且,学生对于计算机和网络有着很大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有多媒体的存在,课堂变得五光十色,学习不再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教师要明白教学的宗旨、目的、方法,要增强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要把现在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可以播放一些和生活有联系的数学学习知识,启发学生认识学习和今后的发展紧密相连,要打好基础,必须有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教师改善教学方法,学生、教师之间教学相长,不断进步。

二、“主导”加强训练,“主体”变知识为智能

学生能够学会并逐渐形成能力,不是由教师单方面说教就能做到的,必须在教师精心设计和指导下,通过经常、反复的学习活动逐渐领悟而达成的。例如,在学过“分数乘法应用题”和“分数除法应用题”后,部分学生容易混淆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和分数除法两步应用题的做法。课上,我和同学们共同分析了判断两种应用题做法的关键是从题意中弄清“已知量”“中间量”和“被求量”之间的关系:在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中,当把“已知量”看作单位“1”时,“中间量”是“已知量”的一部分;当把“中间量”看作单位“1”时,“被求量”就是“中间量”的一部分。在分数除法两步应用题中则是相反的:当把“被求量”看作单位“1”时,“中间量”是“被求量”的一部分,当把“中间量”看作单位“1”时,“已知量”就是“中间量”的一部分。于是我提问:做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学生答:是找出题中应把什么量看作单位“1”。我趁机赞扬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又能补充一点:还要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法一步应用题的做法。之后,学生先是练习找出各题中应看作单位“1”的量,当学生熟练且不再出现错误后,通过交叉反复练习比较两种应用题的三个数量关系的异同。学生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练习活动中,逐渐掌握了做题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变学习知识为掌握方法的智能活动。

三、教学方式不拘一格、灵活多变

当然,“法无定法”,作为教师,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平衡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演算能力,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作风。要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比如说低年级学习4-9的乘法口诀都可以由学生自己编出来,省去教师逐句讲解,学生也掌握了学习的技巧。在思维的高速运转中,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们知道,教师是学生的导师,不仅帮助学生知识增长,也启迪他们思想进步。通过教师的劳动,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提高,这是教育的最高目标,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人民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只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让中职学生轻松学物理 下一篇:浅谈强化中学政治教学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