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中国城市的自信

时间:2022-08-30 05:16:48

重拾中国城市的自信

11月20日至23日,中欧城市博览会在北京举办。中国与欧盟的城市成就如此近距离地共同展示,市长与企业家们如此近距离大范围地一起交流,这在近年来还是首次。

就城镇化而言,毫无疑问,我们远远落后于欧洲。

也正因为眼前的这种落后,导致我们在心理上出现了深层次的不自信。比如,不少地方认为欧版的城市和小城镇强于中式的城市和小城镇。不止一个城市把自己称作“东方巴黎”,不止一个小城镇号称是“中国的托斯卡纳”,不止一个城市把自己的城中河比作“中国的莱茵河”,不止一个城市把自家引以为豪的展会称作“东方的汉诺威”。

在中欧城市博览会的综合馆,我们将中国城市与欧洲城市的发展历程同时展开。我一直在猜想,当巴黎、托斯卡纳、莱茵河、汉诺威来到中国,与中国的名城名镇及其河湖塔楼、产业、市民比邻而居的时候,中国的城市是破除了迷信,消除了自卑?还是进一步迷失自我,更加失去自信?

尽管中国的城市面临重重问题,我依然认为,中国的城市在全球化的今天,需要重拾自信。

从城市起源上说,中国城市应该充满自信。现今,公认的城市的起源地区主要是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峡谷、中国北方和中美洲。如果再扩大一些地区,勉强可以把南欧加进去。

一直到16世纪之前,中国的城市规模之大、数量之多,都在世界古代城市史上无可比拟。据一些专家的考证研究,世界古代十大城市按城市面积依次为隋唐长安、北魏洛阳、明清北京、元大都、隋唐洛阳、明南京、汉长安(内城)、巴格达、罗马、拜占庭。十大城市,中国居七。

古代中国有一些城市凭借其巨大的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成为当时一流的国际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比如,自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500年,横穿整个中亚的贸易商队线路构成了古老的贸易网络。这条网络联结当时的欧洲、西南亚、印度和中国等大帝国在内的四大地区。这条线路的起点就是中国的城市长安(今西安)。

中国古代的城市人口比重以及城市发展水平曾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高于欧洲。

就中欧城市化的比较来说,真正把中国城市化比下去的,是18世纪中期在英国中部等地出现的大规模的制造业。自英国始,欧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城市围绕着新的工厂生长起来,不断扩展。欧洲由此成为近代以来世界上的城市化先行地区。

纵观几千年的历史,中国的城市发展并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也没有一直落后。在中国城市的体内,一直有一些让它生生不绝的优秀因子。这是中国城市可以自信的源泉。

对于今天的中国城市来说,自大的情结需要克服,但是由于感到一些落后,就自惭形秽,失掉了寻根的自觉,失掉了本有的底气,也是重大的损失。需要确立正确态度,既不傲视、也不仰视,而是平视。

这种平视的态度,转换成政治经济话语,就是伙伴关系。2012年5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与欧盟主席巴罗佐在布鲁塞尔共同签署《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共同宣言》,其实质在于揭示中欧城镇化之间互利合作、共同进步的基本状态。

以伙伴关系的视角再去观察思考,相信我们能够重拾中国城市发展的平和与自信。这种自信让我们能够不卑不亢,与合作伙伴一起,抓住有利的历史机遇、打好基础、合力推进,使得以城镇化为内容的各项战略合作更加务实,全面、且深入。

上一篇: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加强种衣剂、烟剂和保鲜剂监... 下一篇:内容管理软件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