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丽 这个洋媳妇很有上海味

时间:2022-08-30 05:10:56

整理:李亦冉

如果金发碧眼加上满口正宗上海话,等号后面应该是什么?那就是魏丽了。

来自罗马尼亚的魏丽有着一张漂亮的西方面孔,高高的鼻梁,深深的眼窝,小巧的嘴巴。魏丽是一个嫁到上海的女人。刚到中国时,魏丽还不到20岁,那时她连一句中文都不会说,而如今的魏丽,在婆婆的细心调教下,上海话说得头头是道。凭借这件独门武器,她在上海主持界有了不小的名气。

随夫远嫁上海

魏丽是个爱浪漫的人,她说自己做的最浪漫的事就是远嫁到上海。

8年前,魏丽的丈夫和朋友去罗马尼亚开了一家餐馆,成了维多利亚家的房客。人帅气诚恳又烧得一手好菜,魏丽一家人都很喜欢这个小伙子。

那时他说“洋泾浜英语”,而她一句中文也不会,就靠着丈夫带来的一个半旧的好译通,虽然语言有障碍,两个人还是成了好朋友。

他虽然内向可是很细心,天冷的时候,会提醒她加衣服,没事还经常做点好吃的给她,“在罗马尼亚,男人很少做家务的。”魏丽的心被打动了。美味的中国菜成了两人的红娘,尽管语言沟通上障碍不少,但是两人的心却越走越近。魏丽甚至因为担心他语言不通会被人欺负,总是会帮他讨价还价。就在这时,丈夫一次摔跤骨折了,魏丽急得天天往医院里跑。

中国人说伤筋动骨100天,可他恢复得特别快,这是因为他已经决定,要为这个女孩做一辈子菜。到了真正要嫁人的时候了,魏丽却芳心大乱,“不知道他在中国到底怎么样,毕竟很多事情都没有证实过,他是不是有爱人了,有孩子了,他会永远对我好吗?”

可是,爱情就是没有道理的东西,不顾父母的反对,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决定嫁给这个中国男人。2000年,18岁的魏丽远渡重洋,嫁到了万里之外的上海。她本来的名字叫维多利亚,取中间两字,并且跟随夫姓,便改成了魏丽。

婆媳相处,实际行动比说话重要

当儿子在电话里说爱上一个罗马尼亚姑娘,魏妈妈就懵了,这可怎么是好,婆媳相处本来就是个千古难题,更别说语言文化都不同的外国人。

第一次见识中国人的婚礼,魏丽也懵了。罗马尼亚的婚礼习俗是要狂欢,大家一直唱歌跳舞要跳一整夜,而这里“那么多人,一坐下来就是吃,我一直只是给客人点烟,什么也没干”。

结婚之后,丈夫白天上班工作,家里就剩魏丽和婆婆,两人大眼瞪小眼,只能依靠打手势来交流。对魏丽来说,婆婆是个严厉的上海话老师。“婆婆说了,我来这里是生活的,不是呆一天两天,而是定居,所以一定要学会上海话,融入这个社会。”

从最基本的生活常用语开始,婆婆买来小学生学拼音用的图片,一个个地教她认,“这个是番茄,这个是黄瓜。”婆婆一遍遍地教。等魏丽积累多了,婆婆就怂恿她走出家门,躲在小区的角落里,听街坊邻居们吹牛闲聊,听不懂的话就记牢了回家请教。

6个月后,魏丽终于开口说“话”了,一字一句的发音都尽得婆婆真传。但是婆婆又给她安排了新功课――学写汉字,学说普通话。“你都不知道汉字有多么难写,那么多笔画,还有顺序,不能颠倒。”回忆起那段过程,魏丽皱皱眉头,开始向记者发起牢骚,“就连一个最简单的‘上’字,我都练了很久!”那时,经常是写着写着,婆婆都打起了瞌睡,魏丽还咬牙苦练着。

有一次魏丽在楼下散步,看到小区里的阿姨们在打太极拳――很久以后才知道那叫太极拳,“功夫!功夫!”魏丽的脑子里马上想到了电影里中国人的飞檐走壁,学会了就可以飞啦!她马上跳到队伍里,像模像样地学了起来。阿姨们笑成一团,“喔呦!好白相来!”她听不懂,依然笑嘻嘻地说着“侬好”,这样,她又学会了一个词“好白相(有趣)”。

“还记得开口第一句话是什么吗?”

魏丽想了想,“好像是‘面包’吧”。

魏丽说,婆婆是个开朗时尚的婆婆,如今晚上回家,和媳妇一人一台电脑,上网去。不过到了电视台放媳妇主持的节目,她一定要看,一天两次,连重播也不放过。“婆婆对我交关好啦,每天都要关照我喝牛奶,穿暖和点,当心冷,连我拿筷子都是她教的,以前我只会一只手拿一根,夹多少,掉多少,侬看现在多少活络。”她拿起两支笔比划着。

《三人麻辣烫》蜚声上海滩

魏丽十分爱看电视,尤其喜欢一档由在沪老外撑台面的综艺节目《OK新天地》,因为“可以看到许多外国朋友的表演,觉得很好玩” 。魏丽调皮地笑了,说自己生来就贪“玩”,嫌光看不过瘾,还想亲自去尝试一下。

斟字酌句地把自己想法告诉丈夫,没想到,丈夫张口就是“去做啥?还是好好呆在家里”,一票将此事否决。于是魏丽用上发嗲这一招,缠着丈夫不肯放:“我要去,我现在就要去报名,陪我去!”丈夫铁板面孔,依然不为所动。魏丽脚一跺,“那好,只要你陪我去电视台,我不认识路,你带我到那里就好!”丈夫拗不过她,就开车把她送到了电视台。

魏丽一个人找到《OK新天地》栏目组,看着忙碌的工作人员,她有点手足无措。直到有工作人员发现了她,“有什么事吗?”“阿拉是来报名参加节目的!”魏丽的上海话脱口而出。工作人员顿时就愣住了,“你会说上海话?”魏丽连忙点头。

一番闲聊下来,大家都被魏丽征服了。这个洋媳妇不光长得漂亮,上海话更是字正腔圆,是块唱沪剧的料啊!在节目组的引荐之下,魏丽见到了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茅院长和魏丽交谈了一番就决定收下这个活泼聪明,颇有语言天赋的洋徒弟。经过一个月辅导训练,魏丽就登上了逸夫舞台,演出了三场,在上海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06年,沪语脱口秀节目《三人麻辣烫》进行改版,上海电视台找到了魏丽,邀请她与林栋甫一起主持《三人麻辣烫》。从那时起,魏丽开始活跃于电视荧屏上――主持,表演,沪剧、越剧……会的越来越多,与电视的情缘也越来越深。

苏州,下一站舞台

相信熟悉《开心茶馆》的观众对刘喜尧和他的洋徒弟柏迈高都不会陌生。在2008年9月2日节目改版后,节目组决定以刘喜尧扮演的刘姥姥为中心,设置一系列情景喜剧。因为刘姥姥是黄天荡人,乡土气息很重,如果找有个“洋媳妇”给她,那岂不是会很有看头?那么,上哪里去找既对表演有兴趣,又能在语言沟通上没有障碍的老外呢?节目组为此还特地跑去苏州大学,希望可以有合适的留学生能胜任这一角色,但却失望而归。

就在这时,上海演员舒悦带着一群演员来《开心茶馆》演小品,其中就有魏丽。这让节目组眼前一亮,就是她了!

尽管魏丽不是第一次来苏州,但这却是第一次全方位接触苏州、真正了解苏州。松鹤楼的松鼠桂鱼、虎丘的婚纱旗袍、网师园的风景都让魏丽惊叹不已。与上海截然不同的古韵文化让魏丽着了迷:“苏州话太好听了!苏州人说话都喜欢第三声,我喜欢那个调调!还有这里的旗袍,我穿上就舍不得脱了,最喜欢的就是中国红的旗袍!”魏丽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在苏州短短两天的所见所闻拿出来与他人分享。

“好!再会!”魏丽得意地笑着,炫耀她从出租车司机那儿学来的两句苏州话,嗲嗲的语调,确实有苏州味道。看到魏丽如此喜欢苏州,节目组的工作人员也对这位罗马尼亚姑娘好感倍增,就连剧本也特地为她“量身定做”。

与刘喜尧、王池良对过两遍戏,两位老师都夸起了魏丽,“小姑娘蛮活的!”魏丽听见了,开心里又带着几分得意。“我从小就调皮,不过从来没想过会有今天这样的生活,更加没想到还会来苏州演戏。下一个目标,就是学溜苏州话!”

看来,苏州就是魏丽下一站的舞台。

上一篇:牛根生一个放牛娃的冬天 下一篇:赏明清官窑中的菊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