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时间:2022-08-30 04:42:31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改变教育观念,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如何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小学语文教学同提高学生的素质结合起来,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我就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因为低年级学生学习包含着很多非智力因素,有的学生学习差,不是智力低下,而是非智力因素的不良影响所致。要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情感与意志,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创设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做到以情导知,知情相融,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发展。

(1)利用音乐教学,引学生入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借助音乐渲染气氛,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陶冶情操,还能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在学习课文之前,播放一段“江南”的音乐,让学生去欣赏。通过音乐的播放,把美的主体放在美的环境中衬托,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这时再来学习课文,去感知文字的韵味的优美、和谐,学生对课文内容,仿佛多了一份亲身体验,学起来就兴趣勃勃了。

(2)利用图像教学,引学生入情境。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有许多图文并茂的课文。如《秋天》这一课,教师要揭示课题后就要指导学生初步看图,借助插图形象画面认识秋天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秋天到了,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由动到静的变化。再让学生朗读,学习课文,这样课文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学生就会朗读得绘声绘色。

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优化教学过程,向课堂要素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常常是教师问,学生答,整个课堂是学生跟着老师的问题转。而这看起来热闹的课堂气氛,却只有少数的优等生得到发展,得到锻炼,大多数学生只是在“看热闹”,训练范围很小。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鼓励“小组讨论式”的学习方法。注重学法的指导是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之一。当今高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日新月异,这就是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适应社会的需求,许多东西要靠自己去学习。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关键。组成学习小组,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更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民性。

三、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只有学生进入自由、自在、自觉的精神状时,才能真正充分的发展。课堂上才会出现一些精彩的语言。如在教学《静夜思》这首古诗,当学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时,一个七岁的孩子突然间问我:“老师,诗人低头思故乡,就是低下头想故乡”。他为什么不用“想”而用“思”字呢?我认为“想”字更能表现诗人想家乡的思想感情。”这就是儿童的天性:敢想敢说,大胆怀疑,多元思考。

利用“空白”艺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要留下教学空白,又要利用好艺术空白。教学实践证明,艺术地利用“空白”是培养学生多思创新的有效途径。如:揭示课题留空白,培养思维的整体性。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思维的窗口。教师要因题制宜,艺术地设计揭题解题的思路,注意留余地,就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教学《刻舟求剑》,可抓住课题设计如下训练:①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②自读课文,思考:什么是刻舟求剑?③理解“剑”、“求”,在词语中的意思,然后出示:“找”“寻”两个词语,指导学生根据插图,选择最精当的解释。④围绕课题指出问题:那个人为什么要在船舷上刻记号?他的宝剑能捞上来吗?为什么?

在教学中,抓住课题这个训练点,教师要留下空白,通过多思,发挥一举多得的整体效应。总之,教师可利用好空白艺术,激发学生多思,培养创新意识。

上一篇:探讨初中地理的新课程教学 下一篇:小学教育专业英语阅读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