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建设的启示

时间:2022-08-30 03:39:07

黑龙江垦区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建设的启示

今年年初,兵团建设环保局组织带领相关单位人员,对黑龙江农垦总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情况和城镇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

黑龙江农垦总局高度重视城镇建设和城乡统一协调发展,小城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新农村建设走在了黑龙江全省的前列,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农业部的充分肯定。几年来,特别是开展新农村建设近一年多来,黑龙江垦区涌现了一大批村镇建设的先进典型,积累了新农村建设的宝贵经验。从这次重点考察的建三江、九三分局和部分农场管理区看,他们主要是做到了“六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把改善农场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始终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坚持科学规划,明确城镇和管理区功能;坚持实事求是、积极试点、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坚持积极推广节能材料和技术,促进创建节约型社会;坚持正确处理“主体”和“主导”的关系,努力构建新农村村镇建设推进机制;坚持树立和弘扬“北大荒”精神,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

兵团团场的发展水平和所处的环境与黑龙江农垦的情况可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热爱祖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与“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是一脉相传的宝贵遗产,是我们共有的精神食粮,是我们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值得人们永久珍惜、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黑龙江农垦总局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各级党政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新认识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精心组织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全力服务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

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认真做好连队居民点整合

从长远看,团场生活条件的改善在建设,建设的前提是规划,规划滞后是建设落后的根本原因。规划抓不好,规划不科学,建设就是盲目行为,投资越大浪费越大,新型团场的建设和发展将陷入新的困惑。因此,必须从兵团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倡导“富规划、穷建设“的思想理念,高度重视和抓好新一轮团场规划编制和调整工作,用三至五年时间彻底解决团场、连队随意建设倾向,实现规划全覆盖。

当前,要认真做好两个规划。一要适应连队人口和连队数量逐步减少的趋势,编制团(场)域连队体系规划,科学预测和确定需要撤并及保留的连队及居民点,明确将拟保留的连队作为建设候选对象。二要编制连队居民点近期综合整治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和规模,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和要求,规范运作程序,明确监督检查的内容与形式。尤其要高度重视、高质量编制团(场)域连队体系布局规划,深入贯彻“撤并小连队、建设中心连队、发展小城镇“的指导方针,通过体系和布局规划加强对连队建设规模、选址、开发项目的引导,加强对湿地、水资源、自然风景区、特色地质地貌与历史文化的有效保护,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必要的迁连并点,逐步从根本上解决连队规模过小、布局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战线太长、不利于团场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难题,以科学的发展观和城镇观保证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的有序进行。

在编制团(场)域连队体系布局规划中,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连队规模。连队居民点是职工及其家属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的最主要场所和载体,2005年底,兵团共有2032连队,居住生活着近38万户,约130万人口。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连队的生产力水平、播种面积、人口规模、管理幅度及工作程度,确定连队设置标准、管理人员数量和居民点建设规模。继续做好连队整合,调整管理体制,减少管理层次,创新社区管理模式。

二、汇集各方力量, 加快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目前,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团场和连队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是新型团场建设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要按照《兵团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规划(2006-2010年)》的要求,充分利用各项政策机遇,整合各方资源,切实组织和抓好团场基础设施建设。一要抓紧落实“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南疆31个,北疆、东疆37个重点团场城镇供水、排水、道路、供热、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抓紧开工建设,尽快形成能力;二要做好 “十件实事“的组织落实,统筹安排住房建设、通连公路、安全饮水、连队综合活动室和卫生室建设、沼气入户、广播电视覆盖、卫生户厕改造和中小学水冲式厕所建设各项工作。三要建立和完善建设项目库,筛选重点项目,将一部分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建设计划,争取国家、企业和社会对建设项目的支持,多方扶持优先建设。完善连队最基本的公共设施,改变连队落后面貌。

三、选准典型,样板引路,通过“千连整治百连示范”,带动新型团场连队建设全面发展

“千连整治百连示范”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坚持树立典型、样板引路、量力而行、稳步推进。

“千连整治百连示范”工作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尊重团场连队建设的客观规律,以满足职工的实际需要为前提,坚决防止盲目照抄照搬城镇建设模式。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凡是能用的和经改造后能用的都不要盲目拆除,不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坚决防止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推进。坚持以改善连队最迫切需要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以实施“十件实事”为重点,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突出地方特色,体现连队风貌。

“千连整治百连示范”工作要坚持团场连队管理与引导相结合。要通过实施“十件实事”,引导职工逐步集中建房。解决职工建房占地过多,人畜“混居”,“高围墙、矮趴房”,和“只见新房、不见新貌”等问题。实现集约节约使用土地,降低人均公共设施配套成本。要加强建设管理,防止职工不按规划分散建房和私搭乱建等行为的发生。

通过“千连整治百连示范”工作,要使整治后的连容连貌整洁优美,连队住宅安全经济美观,各项建设符合规划,路面硬化,饮用水质达到标准,厕所卫生符合要求,排水沟渠和新旧水塘明暗有序,垃圾实行集中收集和转运、无害化处理,医疗文化教育等基本得到保障,职工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团场风尚得到有效改善。要使示范连队的住房形式多样、功能更加齐全,连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达到文明生态连队标准,职工生活水平基本达到“小康”要求,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加强服务,现场指导,高起点、高标准地抓好团场建设工作

一是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自觉性、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勇挑重担,发挥优势,扎实工作,积极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努力完成兵团党委交给的历史重任。要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协调各有关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创造性地推动工作,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推广新经验。

二是加强对连队建设工作的指导。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尊重农工的生活习惯与生产方式,坚持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在可能的情况下,开发利用周边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建成体现军垦文化、乡村特色、环境优美的生态连队。做好解危解困住房建设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农户危房改造,以及连队其他公共设施建设的技术服务和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加强连队专业技术力量,提高住房设计和建设水平,做好连队公共设施建设工作。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团场建设“代监员“制度,努力扩大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的覆盖面。结合兵团实际,组织编印新型团场和新型连队建设居民点规划图集、职工住房建设通用图集、建房知识读本(挂图),免费向师团连及建房农工提供。

三是加快节能省地型建筑技术和材料推广,落实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要求,提高团场建设的科技含量。要进一步推广苯板复合墙体、陶粒砌块、空心砖、稻草板、塑钢门窗等保温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多渠道促进农场节能住房建设。要加强农房建筑节能技术的服务和指导。今后各师组织设计的农场建设图纸必须符合国家对节能的一般要求,从设计和施工图上帮助职工把好住房建设节能关,推荐经济适用的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要加速推广秸秆燃气、沼气和太阳能等农用清洁燃料。引导改变农场燃料结构和生活习惯,使更多的农场职工使用新型清洁生活燃料。

五、加强管理,综合整治,努力提高连队居民点的居住环境质量

“场风文明、环境良好”是团场建设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按照《关于开展兵团城镇(团场)、连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是治理和解决生活垃圾、污水随意乱到,户外厕所、柴草杂物无序管理堆放等实际问题。要通过广泛深入发动群众,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形成农场职工整治环境的自觉行动,逐步解决环境脏、乱、差的问题。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紧密结合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以应做到又能做到、应办好又能办好的事情为基础,力争经过综合整治环境明显变好,达到道路有硬化、污水废水能排放、垃圾粪便及时清运、人畜分离、柴草垛出村、厕所卫生、庭院整洁的基本要求。

要因地制宜,落实“十件实事”,以实施农牧团场解危解困住房建设和危旧住房改造,新建连队管理用房和职工培训活动室,连队卫生室,建设通连公路和硬化连队居民区内主要道路,配套建设供水设施,改造厕所、沼气,环境绿化等工程建设为契机,采取新区连片集中建设和对已有居民点整理改造等有效形式,搞好场(连)容场(连)貌综合整治;对废旧坑(水)塘、沟渠和露天粪坑填埋整理,居民区内闲置宅基地和私搭乱建清理,居民区绿化和拆墙(围墙)透绿。

上一篇:团场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和主要内涵 下一篇:农一师建筑企业喜获两项国家级认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