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治安管理专业课程项目要素与项目设计的探讨

时间:2022-08-30 02:07:45

关于治安管理专业课程项目要素与项目设计的探讨

摘 要: 项目要素分析是项目设计的必要条件。情境是项目的要素之一,以项目情境分析为出发点,有助于得出治安管理专业课程项目设计的合理结论。情境创设是项目设计的核心和重点,项目情境应具体开放性,项目情境创设应具有相当的适应性和张力,提高项目情境创设的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 治安管理 项目要素 情境分析 项目设计

一、项目教学中的情境要素

项目教学法发端并成熟于欧美发达国家,其源于社会生产实践或企业工作任务,是一种围绕实训项目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完成项目任务的教学方法。这取决于其对于工科课程具有天然的适应性,在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教者的敏感性,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行探究。一般认为,项目教学具有几个基本特征:一是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依据。二是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三是学习成果多样,教学评价多元。虽然很多学者也认识到情境创设在项目教学中的作用,但一般只是将情境看做教学项目的一个要素,关于情境要素在项目设计中所体现出的特点、功能的探究甚少。

情境不同于场景,也不同于情景。因为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通过教师主动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可感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态度回应与情绪体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训练能力,调适心理机能的教学方法。场景教学的提法重视的是教学活动环境与背景的设置,对教学活动中师生参与的情绪态度关注不够。情境教学法重视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符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日益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和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趋势。

项目设计中的情境既可以是真实的工作环境,又可以是借助信息手段形成的虚拟工作环境。情境创设的主要功能:一是情境有助于营造学生协作完成实训项目的“工作”氛围。在治安管理专业项目教学中,围绕项目任务,学生从案例信息收集、项目方案制订、项目实施到成果考核评估,主要采取小组的工作方式进行。为了项目顺利实施并形成项目物化成果,相互依赖、共同合作的学生其实是项目情境的一部分。二是高质量的情境创设有助于有效监控和再现项目“工作”的过程。实践知识与工作过程知识的情境依赖性,主要因为掌握它们相当程度地依赖于工作情境的再现。高度仿真的情境创设为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提供了相对理想的任务环境,助其更快适应工作岗位。简单地将情境看做教学项目的要素,易于产生完全可以以案设境、以事设景的观念,一般意义上也许并没有什么错,但换个角度看,因受制于主客观条件,如果不能创设出实训项目的特定情境,项目就无从谈起。结论是,情境不是项目设计可以信手拈来的工具,作为项目要素之一,其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要素综合体,要素变化,情境随之变化。

二、治安管理专业课程项目的情境要素分析

(一)典型情境――模拟派出所的项目要素分析。

模拟派出所作为治安管理专业一个典型的校内实训场所,应符合开展一系列重要的专业课程(如治安案件查处、户政与人口管理、治安秩序管理等)实训教学的要求。但从实训项目的教学需要来说,它只是提供了治安管理专业课程实训项目的情境要素。在此情境中能够组织实施什么样的项目实训,并不取决于其挂上的“模拟派出所”的牌子,项目实训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模拟派出所建设为项目教学提供了什么要素。因为是“模拟”的,如果说模拟派出所必然是一个虚实结合、基本构成要素确定的特定情境的话,那么该情境构成要素中实际的成分多一些,虚拟的成分必然少一些,反之亦然。从课程训练项目贴近治安管理部门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看,真实的基层公安派出所具备的项目情境要素最充分、全面,校内模拟派出所如果能够与基层公安派出所实现办案信息基本同步共享,就是不错的选择。底线的选择则是通过软硬件设施投入,建设高度仿真、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校内模拟派出所。

(二)典型课程――《危险物品管理》的情境教学特点。

项目化的“情境教学”以达到特定教学目的为出发点,灵活地创设典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从而将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交流、能力训练有机融合。《危险物品管理》“情境教学”旨在把创设连续的、能够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情境,结合危险物品管理工作实际,使用工具手段,安排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相应的问题情景,取得可观、可用的能力训练效果。由于危险物品管理工作以掌握必要危险物品科学知识为前提,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来说,这个前提往往是不牢靠的,文科背景的学生更是如此。“情境教学”强调感性认识,重视受众的直观感觉,激发人的认识兴趣,对于提高学生危险物品识别及警情处置能力和管理能力具有突出价值。情境教学程序包括情境创设、情境展开、情境补充三部分。情境创设是情境教学的前提,必须贴近公安工作实际。比如可根据典型实例,创设实体情境;运用危险物品管理基本原理,创设推理情境;利用实物演示,创设演示情境;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创设体验情境等。情境展开即情境应用,教师合理组织人员角色扮演和任务分工,引导情境运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根据情境变化,启发学生联想,提出质疑,解决问题。情境补充实质上属于情境再造,是新的情境创设。

三、治安管理专业课程项目设计的基本结论

(一)情境是项目的关键要素,情境创设是项目设计的核心和重点。

情境是项目要素之一,情境创设基本反映项目设计的能力。一般认为项目要素包括项目内容、项目活动、项目情境、项目结果,四要素缺一不可。由于对各项目要素的具体内涵存在不同看法,各要素之间的边界比较模糊。项目内容主要体现项目主题的工作任务要求,项目活动重点关注项目实施中的人员分工、步骤、程序。项目情境本质上就是一个项目实施的工作环境,既可以是真实的,又可以是纯粹虚拟的,大多可能是虚实结合的,项目结果关乎项目考核与评价。从对项目情境进一步的剖析及对情境教学程序分析,能够得出情境创设是项目设计核心和重点的基本结论。

(二)项目情境创设应具体开放性,保证项目情境具有适应性和张力。

项目情境创设应具体开放性,首先因为项目情境要素具有流动性与不确定性。从公安工作实际来看,对公安工作岗位任务来说,“不可能再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同样适用,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案件,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工作情境。落实到或虚或实或虚实结合的教学项目上,必须在情境创设环节尽可能考虑情境要素的变化可能,其因时就势变化的流动性,使项目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张力。从情境教学的三阶段来看,情境补充阶段是情境教学的总结补充阶段。教师头脑灵活、具有应变能力对项目实施当然重要,但项目情境设计适应性能强化其应变能力,能够保证其迅速作出反应,作出合理补救,或现场灵活解答,或迅速展开想象,再造项目情境。

(三)情境创设必须虚实结合,提高项目设计信息化水平。

课程项目设计应具有情境虚实结合的灵活性。首先是因为项目要素的存在具有时空局限性。项目情境要素的存在具有时空局限性。如时间的局限性,如何在课堂上根据一个发生于晚上的案例创设项目训练情境。空间上的局限性,如治安管理工作的典型场景如旅馆、车站码头等不可能搬到课堂或者校园内,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虚拟出具有一定仿真性的工作任务情境。利用信息化手段创设项目情境,某种程度上正是手段局限性的反映。前述模拟派出所建设就是虚实结合进行项目情境创设的典型例子。公安工作信息化是公安工作形势需要,提高课程训练项目情境设计的信息化水平,有助于项目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在相关专业之间实现课程训练项目的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王占军,曹.危险物品管理实务.群众出版社,2006,9.

[2]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职教论坛,2007(6).

[3]曾伟.“模拟公安派出所”――公安院校实习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构建.科学时代,2013(3).

[4]李骥.浅谈治安管理实践性教学――以模拟公安派出所教学为例.课程教育研究,2012(20).

[5]王新刚,陈霞,余洁.关于虚拟实践教学环境构建的探讨.教育与职业,2007(5).

[6]蒋述东.项目教学的特征及其适应性研究.教育与职业,2012(18).

上一篇:整合与设计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 下一篇:提高地理位置知识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