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语中探究英汉翻译的不等性

时间:2022-08-30 01:33:05

从习语中探究英汉翻译的不等性

摘要:本文以民俗英译实证对比分析,探讨了民俗文化在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三个层面的理解和处理及译文对原文信息差异的弥补策略和手段,阐述了翻译过程是翻译意义的过程,进一步强化了意义与功能是翻译要求的标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言内意义;不等性;处理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0 ?摇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147-02

一、语言符号学的理解

语言符号的主要作用在于表达和传递意义,从而最终实现交际。由于语言符号的内容与人的认识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揭示语言的符号性、系统性、社会性、民族性等特点,就要借助有关符号学意义观点来探究。美国哲学家莫里斯(Morris)在传统符号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语用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一步阐述了符号学与语义的关系,提出了语言符号意义的三个方面: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这三种符号意义共同构成了语言符号的总体意义,全面反映了符号彼此间的形式关系。莫里斯的符号学研究成果,对语言学的翻译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要求译者不断了解不同社会文化环境,深刻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通过有效的变通手段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义。由此可见,解决符号意义问题需要跨学科的共同参与,依据各自学科的理论基础,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尽可能准确地传递原语信息的多重意义,力争原文和译文最大限度的等值。

二、英汉翻译中不等性的弥补

翻译是反映思维和语言规律的科学,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翻译既有可能性,又有一定局限性。翻译的可能性建立在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共性之上,翻译的局限性源于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化的个性,因此,在翻译言内意义时,应从语言功能着手,在优先传译原文最主要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全面表达其他有关意义,使译文与原文意义相符,达到共同或相似的语言功能。深入理解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文化的异同点是翻译的基础。言内意义又分为音系层面、语法层面、词汇层面、句子层面和篇章层面,意义的传递,受英汉两种语言符号一个表音,一个表义本质上不同的限制,同时由于两种语言各自截然不同的语音和文字特点,使得言内意义的不对应造成的翻译中的文化空缺几乎难以弥补。由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发展历史的差异造成了不同民族不同的文化,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势必有着更多的差异性,这就产生了语言的指称意义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对应。在指称意义的传递中,由于民俗文化系统的差异造成的非对应情况是非常普遍的。译者或尊重原有文化风格进行异化处理,还要考虑到译文读者的接受程度,不能拘泥于原文的字面形象进行翻译,或根据读者接受情况进行归化处理,要注意挖掘原文中蕴含的本意,在不影响原文语用意义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对原文文化色彩的损失程度。

1.英汉心理文化的落差。汉语是中国唯一的官方语言,中国文化主要指汉文化,属于人文文化。英语是世界语言之一,具有西方语言代表性,属于科学文化。人文文化重综合,重意会,重人伦,价值取向以道德为本,崇尚群体意识,强调同一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此相反,科学文化重物质,重分析,重概念,价值取向以功利为本,主张个人至上,强调人对自然的索取。这种心理文化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国人重直觉与具象,西方人重理性与逻辑。在英语和汉语的语言文字上能反映出汉语的形象性、直观性和英语的功能性。汉语是象形文字无需赘述。如:一朵花(a flower)、一匹马(a horse)、三个大人(three men)、一场大雨(a heavy rain)、暖和(warm)、忍耐(tolerant)等,翻译到英语文字里,只突出被描述客体和数量,而汉语的形象和生动则荡然无存。中国人重整体,西方人重个体。汉语词义一般较笼统,英语词义一般较具体,因此,英语近义词特别多。受生态环境和物质文化的影响,汉语有些词的指代非常明晰,英语则比较模糊。如:长在田地里称为“稻子”、“水稻”,成熟后脱离植株为“稻谷”,留作次年用的种子称为“稻种”,脱壳后称为“大米”,煮熟后我们吃的为“米饭”,而英语的表达仅仅用“rice”就可以表达了。汉语强调篇章的整体结构,讲究起承转合的完备性,注重对称平衡,英语强调篇章句式结构的严谨。汉语频繁使用对仗修辞格和四字词组,强调平衡美,突出并列关系。如:“天涯海角”(the end of the earth;the remotest corners of the earth)、“四通八达”(extend in all directions)、“年富力强”(in the prime of life)、“德高望重”(be of noble character and high prestige)等,后一部分只是前一部分的补充和强调,以达到平衡和对称的效果。翻译时往往只取一部分意义,不需将两部分都译出来,以免累赘。

2.英汉语言文化的落差。汉语属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是分析型+黏着型语言,最富代表性的语言,其典型特征没有曲折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的词汇从以单音节词靠拢的趋势,吸收了许多外来词。如计算机computer、硬件hardware、软件software、互联网internet、鼠标mouse、电子邮箱E-mail等。英语属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是分析型+综合型语言,其分析型体现在词序和助词的组句功能上;其综合型表现在词的曲折变化上。如:man-men,student-students,cock-hen,actor-actress,名词有单复数和阴阳变化;do-does-did-doing-done动词有人称和自身形式的变化。英语概念清楚,用词准确,但是,有时为适度扩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会用模糊语义的词。语序指语言单位在句子中的排列顺序和组合手段,它体现了人们的语言习惯、逻辑推理和思维方式。汉语的语序较为固定,英语的语序较为灵活。汉语和英语一般都按主语、谓语和宾语的顺序排列,只是定语和状语的位置不同。汉语复合句中的语序体现了全句之间的关系,有的用关联词体现各句之间的关系,有的则通过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连接,但是翻译成英语时必须用关联词才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如:他病了,今天不能上课。在句中,“他病了”是不能上课的原因,无需加“因为”二字,读者依据逻辑关系,完全明白句子的意思。但是翻译成英语就必须加“because”连词才能符合逻辑,否则,就会被外国人误解。因此译为:“He is unable to go to class because he is ill.”篇章是语言交际中,尤其是书面交际中的对象和理想单位。它不只是一连串句子或段落的集合,而是一个形式灵活、结构完整、功能明确的语意统一体。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中使用的交际工具,语言的意义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对语言意义的理解不能只就其词的表层意义,而应根据其使用环境。社会不同,文化不同,对同一行为或词语赋予的意义有时依据环境会产生不同意义。例如,饮茶在中国并不反映人的社会地位和修养,而在英国却是绅士风度的标志之一;猫头鹰在中国人眼里只是夜行益鸟,而在西方人眼里则是智慧的象征。不同文化环境的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程度和角度有很大区别,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特征又使汉语中的某些词语在英语中只能找到部分对应,甚至没有对应,所以只能通过信息补偿的手段,完成词语的真正意义,这也是翻译时处理的难点,应重点把握的地方。

从符号学意义观视角了解翻译中的不等性,对于我们透彻理解翻译中的障碍有重要指导意义。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句子中与语言层面的意义,言内意义是语言符号所代表的事物的基本特征的抽象概括,它可以分为不同层次,划分层次的目的在于对语言进行科学有效的语法和语义分析。就翻译过程而言,译者的视点通常落在词语、句子、段落、篇章这四个层次上,因为两种语言的对等转换、不对等转换、跨层次转换主要集中在这些层面上。准确地传递这三种意义是翻译的基本要求。要达到三种意义的准确传递显然很难,译者处理的是语用关系,在译语翻译中构建对等的语用符号关系传达原文的语用意义和功能,不仅顾及了语言符号的外在实体,而且兼顾了语言符号的意义和功能。

参考文献:

[1]Morris,C.Sings,Language and Behavior[M].New York:Braziller,1946.

[2]廖春红.试析莫里斯符号学的意义观[J].北方论丛,2006,(4):80-82.

[3]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J].外语学刊,2007,(1):104-106.

[4]唐美华.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初探[J].科技信息,2007,(3):145-146.

作者简介:孙继红(1961-),女,吉林长春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和英语教学研究。

上一篇:《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之比 下一篇:浅析英语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重要...